心理因素(psychological factors)是指运动、变化着的心理过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因”,由心理过程与个性两个方面构成。心理过程由认识过程(cognitive process)、情感过程(emotion and affection process)和意志过程(will process)构成;个性包括人格倾向性(individual inclination)、人格特征(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和自我意识系统(selfconsciousness system)。心理因素对人的身心健康与疾病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人的情绪而发挥作用的。预防医学关注心理特征和活动过程与健康的关系。
1.个性与健康 个性(personality)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形成和发展的人格。主要包括能力(技能、智力)、气质、性格三个方面。
(1)气质与健康:气质(temperament)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即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心理过程的强度和心理活动的指向性。个体间的气质不同使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呈现不同的色彩,形成各自的风貌。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和罗马医生盖伦把人的气质分为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四类,见表3-1。
表3-1 人的气质分类
实际生活中人的气质一般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型居多。研究表明,许多疾病表现出明显的气质分布。如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抑郁型气质者占40%左右。
(2)性格与健康:性格(character)是指人类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定型化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性格的显著特点为:①态度特征,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自己以及学习、工作、劳动的态度;②意志特征,包括对行为的自我调节、控制等。研究表明,性格与人的健康关系密切,性格类型不同,所表现出的疾病状态、情况也不同。目前,公认性格特征为下述三种(表3-2)。
表3-2 性格特征分型
2.情绪与健康 情绪(emotion)是由客观现实的刺激引起的主观体验。其特征如下。
(1)情绪不是固有的,是由客观现实的刺激引起的。(www.xing528.com)
(2)情绪是主观体验,这种体验可出现行为表象,如悲伤、愤怒、喜悦,也可不露于形。
(3)情绪的产生是以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情绪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成分,直接关系到人的身心健康。愉快、积极、乐观的情绪对人体的生理功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可以提高人的活动能力,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发挥人的潜在能力,有利于人的心身健康。不愉快、消极的情绪可使人的心理失去平衡,导致生理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消化系统等都会发生改变,长此以往将引发多种疾病。
3.应激与健康 应激(stress)指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又称为应激反应。
(1)应激的类型:一般分为躯体性应激、心理性应激、社会性应激和文化性应激四种类型。
(2)应激的健康反应:分为两个方面:①可动员机体非特异性适应系统;②由于适应机制失效、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和躯体障碍。
4.生活事件与健康 生活事件(life event)指日常生活中引起人的心理平衡失调的事件。例如,学习问题、恋爱婚姻问题、健康问题、家庭问题、工作与经济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环境问题、法律与政治问题等。
生活事件既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生活事件对健康的影响因人而异。消极生活事件作为疾病的一种危险因素,可以帮助识别有患病可能的人群,积极预防生活事件对健康的影响。
目前,常常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LES)对生活事件进行定性和定量测量,其目的是:①甄别高危人群,预防精神障碍和心身疾病,对LES分值较高者加强预防工作;②指导正常人了解自己的精神负荷、维护心身健康,提高生活质量;③用于指导心理治疗、危机干预,使心理治疗和医疗干预更具针对性;④用于神经症、心身疾病、各种躯体疾病及重性精神疾病的病因学研究,确定心理因素在这些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