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经验阶段
经验阶段是预防医学思想的形成期,大约持续到16世纪。
1.中国古代预防思想 中医预防医学的思想源于实践,奠基于《内经》《难经》。《内经》首篇《素问·上古天真论》阐发了养生防病措施;次篇《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正是中医预防思想的集中体现;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及“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则又强调身心健康状态的重要性。
2.国外古代预防思想 希波克拉底在《空气、水和土壤》中首次阐述环境因素与疾病的关系。盖伦继承并发展了四体液说,提出“精气说”。英国学者埃文·查德威克于1842年发表《英国劳动阶级卫生状况报告》,促使英国政府制定《公共卫生法》。L.R.Villerme于1828年研究证明,婴幼儿死亡率与疾病、贫困有着明显的联系。他们为预防医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近代实验阶段(www.xing528.com)
18世纪60年代英国和法国相继开始了产业革命,形成资本主义大工业,这也造成工人生产和生活条件的恶化,发生许多疾病的流行。工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如病理学、微生物学和生理学的形成,为预防医学提供了实验的手段。许多卫生学家开始应用实验方法研究并阐明了空气、水、土壤、住宅等生活环境和工厂车间、矿井等生产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了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外界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问题。德国公共卫生学家皮腾科费尔于1882年发表了《卫生学指南》一书,被誉为预防医学的创始人。
(三)现代社区预防阶段
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类在控制天花、霍乱、鼠疫等烈性传染病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仅从个体预防疾病的效益不高,必须以群体为对象进行预防,如人群免疫接种、隔离消毒、检疫监测、消灭病媒生物、处理垃圾粪便、重视食物和饮用水安全等。将个人防病扩大到社会性预防,这是医学史上著名的第一次卫生革命,其特点是把人群预防作为解决卫生问题的主要措施。20世纪中叶以后,由于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了改变,人们认识到不良行为生活方式与慢性疾病关系密切,必须依靠改善社会环境、社会行为,依靠社会大卫生才能有效地防制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意外伤害。随着新社会医学、行为医学和环境医学的应用,把预防医学推向社会预防阶段,称为第二次卫生革命。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认为实现此目标关键在于基层(初级)保健,重点在预防,强调整体预防、行为预防、社会预防,从而将预防医学提高到社区预防阶段,亦称为第三次卫生革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