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本位论是一种文本阐释的立场,不同于接受理论这样的文本阐释方法理论,“它是就文言文本做出合乎其历史文化情境和文本原初意义的正确阐释,使学生直接进入文言文本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情境,就其文本而得到感悟、陶染、启发和认识”。但这并不是对文言文思想及词句意义还有其所承载的种种知识的否定,只是要将这种追寻指向既定的文本,就其文本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追求其历史的既存事实。这种阐释并不否定语文及文言文教学的“工具性”,它仍然建立在字、词、句解释的基础之上,但它并非孤立地解释字、词、句,而是把这种解释与文本意义和文化情境紧密结合起来,并以追寻原初文本意义为目标。文化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强调教育应围绕文化这一范畴来进行,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最终目的在于唤醒人们的意识,使其具有自动追求理想目标价值的意志,并使文化有所创造,形成与发展新的文化。从“文化本位”的角度阐释课文以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是文言文教学的必然选择。
文化本位论指导下的文言文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方面,文言文教学是文学作品的教学,这是一个师生共同进行文本解读、赏析和学习的过程。因此,根据文化本位论进行文言文教学文化意义的研究,就必然要符合文学作品的解读原则,从构成文学作品的三个层面宏观把握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构成要素,拉近我们与古文的距离。同时,也从这三个层面去微观解读文言文,感受其中蕴含的丰富传统文化信息,学习古代圣贤的高尚情操。另一方面,基于文言文文体的多样化,在对文言文进行解读、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对不同文体的作品做出不同的处理。从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将文言文文体划分为“文”和“笔”两类“论文叙笔,囿别区分”到现在,对文言文文体分类的研究层出不穷。针对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中的划分标准,我们可以将文言文分为韵文和散文两大类,散文又分为记叙类、抒情类、人物传记类、游记类和议论类共五类。以这两大类文言文为材料依据,呈现出文言文作品三个层面中包含的浓厚传统文化,还原文言文教学的本质意义和价值。(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