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司马迁的自强不息精神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司马迁的自强不息精神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为了伟大事业而忍辱负重,发愤著书,他的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值得当代学生学习。而学生一旦开始接触司马迁其人及其作品之后,就会体会到司马迁的人格品质。知人论世的教学方法不单单可以用于司马迁的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同样也可以用于陶渊明其人及其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淡泊精神。

司马迁的自强不息精神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可以说,每一部作品都蕴含着作者的精神世界。“知人论世”中,往往包含着一定的情感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学表现人的心灵历史,主要的是要展示人性,促进人的美化。”“在文学的世界里进行精神漫游,特别是通过文学走进人类历史上伟大智者的心灵世界,与他们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将会给予当下的人们以生存智慧和发展智慧的深刻启迪。”

学生通过对文言文作品的学习,能够从中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从而对其人生有一定的启发,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为了伟大事业而忍辱负重,发愤著书,他的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值得当代学生学习。

因此,教师在进行《鸿门宴》讲解的时候,对于《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应该进行一个系统而全面的介绍。所谓的知人,就是指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为人;所谓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而要想司马迁的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让学生去体会,不能单纯地只靠教师的讲授,因为教师说得即使再精彩,学生也没有办法从中切身体会,是没有感触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融入知人论世的切身体验中来。首先,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与司马迁有关的资料,让学生自己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的教学资源来搜集和司马迁有关的信息。因为学生在没有阅读有关司马迁的作品之前,只知道“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学生一旦开始接触司马迁其人及其作品之后,就会体会到司马迁的人格品质。其次,让学生自己来阐述司马迁的精神。因为学生在阅读查阅完大量的相关文献之后,就会对司马迁的人格品质有一定自己的体会,同时也会被司马迁这种精神所感动,从而在阐述司马迁的精神的时候就会有自己的体会和认知。最后,就是学生反思自己的一个过程。通过将司马迁为人处世的精神和学生自己与社会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出这种精神是否值得当代学生学习。而学生通过这样三个阶段的总结和学习,必然会对司马迁的精神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那么教师在作者介绍这一环节中,介绍司马迁时学生就不会感觉到空洞和乏味,而是和教师一起来探讨司马迁的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www.xing528.com)

知人论世的教学方法不单单可以用于司马迁的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同样也可以用于陶渊明其人及其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淡泊精神。语文教材中编入的陶渊明的作品有《归园田居》和《归去来兮辞》,而这两篇文章均体现了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要想让学生理解作品中的这种思想,首先要对陶渊明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教师可以采用学案教学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让学生去查阅并阅读陶渊明的相关资料及其作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而学生就会明白陶渊明为何会以“尘网”“樊笼”来比喻官场生活,以“池鱼”“羁鸟”来自比,从中写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又例如,进行《兰亭集序》的教学时,王羲之在文中阐述了他的生死观,但其中也有低沉的部分,“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就是其消极的部分。在这时,就要加以补充“魏晋风度”的相关知识,不一定需要学生进行查阅,但是需要教师阐释魏晋风度中的积极成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文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总之,知人论世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从横向和纵向上了解文章,体会作者在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触摸作者的精神世界,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阐述的道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