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陈情表》中崇孝精神的诵读教学策略:夯基础 优教法

《陈情表》中崇孝精神的诵读教学策略:夯基础 优教法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情表》采用诵读的教学策略,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李密在文章中所表达出来的真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齐读一下文章,初步感受一下李密在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那种至忠至孝之情。通过对《陈情表》写作背景的介绍得知,李密在写《陈情表》之前已经以供养祖母为由暂且不做官,可是晋武帝怀疑李密以供养祖母为借口而不愿意担任晋朝的官职。那么,李密在《陈情表》中的真意究竟是怎样的?

《陈情表》中崇孝精神的诵读教学策略:夯基础 优教法

新课标提出:“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古代优秀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从中可以知道文言文应该怎样教的问题,就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语文学科的性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以诵读法为主。“诵”是有感情、有节奏地读文章,“读”则是读出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和主旨大意。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巨大差别就决定了只有通过反复诵读,培养语感,才是理解文言文内涵的最佳途径。只有熟读成诵,才能体会到文中人物真挚的情感、深邃的思想,才能走进古人的世界,而教师单纯的分析往往无法达到。《陈情表》采用诵读的教学策略,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李密在文章中所表达出来的真情。诵读教学主要有学生自读、教师范读、熟读成诵三种形式。

第一,学生自读,初步感受其中的真情。纵观《陈情表》一文,学生在结合课下注释的基础上可以理解文章的大概含义,这是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所做的工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齐读一下文章,初步感受一下李密在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那种至忠至孝之情。但是,朗读的节奏一定要慢,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出作者的两难境地。在学生读完一遍之后,将其中一些重要的句子挑出来,让学生继续品读。例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臣欲奉诏奔驰,而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而报养刘之日短也”。通过对这些语句的品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一下李密的至孝之情。

第二,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真情。教师范读,要注意声音、动作、表情各个方面的结合。只有声情并茂的范读,才能将学生带入文本之中,将学生和文本合二为一。例如,对于文章第一自然段,教师在范读的时候首先要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其次在语调上要放慢速度,语气上要诚挚委婉,情调上要孤独凄苦,甚至应该将李密的那种诚惶诚恐、进退两难的情感诵读出来。文中的“臣侍”“未曾”应该读出那种悲痛伤感之情,以及对祖母的至孝之情。而“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一段中“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读的时候应该铿锵有力,进而将李密所渲染的那种孝老之情读出来,让学生在教师范读的过程中就体会出李密的那种至孝之情。(www.xing528.com)

第三,熟读成诵,深刻挖掘其中真情。通过对《陈情表》写作背景的介绍得知,李密在写《陈情表》之前已经以供养祖母为由暂且不做官,可是晋武帝怀疑李密以供养祖母为借口而不愿意担任晋朝的官职。大量的相关资料都说李密是以其为借口而不做官的,真正原因则是忠君思想的束缚。那么,李密在《陈情表》中的真意究竟是怎样的?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再次品析第二段和第三段。通过认真分析发现,李密不做官的原因确实是供养祖母。文中李密提到“圣朝”与“伪朝”,并且说自己“不矜名节”,言为心声,可见李密在此陈的情确实是至孝之情。不然,晋武帝在读后也不会痛哭并且赐给李密两个丫鬟了。

通过对《陈情表》诵读法教学策略的研究,一堂课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到李密在其中所表达出来的至孝之情。同时,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也可以体会出中华民族中孝敬老人的优良传统美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