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文言文倡导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高中文言文倡导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族精神一般是蕴含在民族文化中的,民族文化的精粹是中国历史上优秀的语言文学作品,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根本意思就在这里。但当下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却很令人担忧。我们说高中的文言文当然是古代汉语学习的材料,但它们首先是文学作品,应该从文学鉴赏的角度提出目标和要求。而要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去鉴赏古代文学作品,就必须要靠体验式教学。

高中文言文倡导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一)体验式教学与民族精神的培养

学习文言文的目的绝对不只是掌握几个实词或虚词,而是为了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其实,选入高中教材的文言文,皆文辞精美,意蕴隽永。它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是中国知识分子情感思想的重要载体,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精神乐园。比如,《触龙说赵太后》展示了古人的聪明睿智,《勾践灭吴》肯定了人的精神力量,《京口北固亭怀古》激荡着爱国主义情怀,《梦游天姥吟留别》引导我们在傲岸脱俗中找寻生命的本真状态。这些课文对于高中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民族精神一般是蕴含在民族文化中的,民族文化的精粹是中国历史上优秀的语言文学作品,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根本意思就在这里。但当下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却很令人担忧。教师认为学习文言文仅仅是为了掌握古汉语种种工具,便于阅读古代的典籍,我们说这是很浅薄的理解。这种错误认识导致文言文教学有“言”无“文”,一堂课下来学生仅仅掌握了几个实词和虚词以及一两个特殊语法现象。我们说高中的文言文当然是古代汉语学习的材料,但它们首先是文学作品,应该从文学鉴赏的角度提出目标和要求。而要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去鉴赏古代文学作品,就必须要靠体验式教学。只有让学生沉浸到文本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涵泳,学生才能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奠定精神底子,这才是学习古代作品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

(二)体验式教学与评价古代文学作品的方法(www.xing528.com)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八条明确指出:“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古代作品与当代作品有一个明显的不同,那就是由于时间距离造成的视界差异。因此,理解和评价古代作品的基本前提应该是读者具有历史的眼光,用一种“同情的理解”态度对待古代作家在作品中表现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情感倾向、思维方式等,以及他们在那个时代看待自然、人生、社会乃至宇宙万象的历史合理性。只有当我们有了这种“同情的理解”,才不会以今人的标准苛求古人,以现实的需要曲解历史,才谈得上正确认识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吸收其合理内核,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尤其是像中华民族这样富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民族,文化的积淀十分深厚,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民族心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情况常会发生,并反映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而学生要和古人沟通,理解古人的情感,就必须靠自己去感受、去体验,从中获得效益。但任何阅读又都是当下的阅读和对话,离不开现实世界,读者必然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时代的意识。所以,在评价古代作品的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时,应该从当下社会语境出发,根据今天的价值标准做出理解和判断,即“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学生的现代观念也必须是自己体验获得的,才够深刻。如果教师能够利用这种古今视界差异,激发学生去体验、去感受,学生就能做到推陈出新、常读常新。比如,教学《鸿门宴》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正确的观点评价项羽其人的功过得失,更重要的是通过审美移情感受项羽这一悲剧英雄人格魅力,砥砺自我人生修养,这样学生才会真有所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