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夯基础 优教法:高中文言文体验式教学研究

夯基础 优教法:高中文言文体验式教学研究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文化体验文言作为汉语极其重要的历史形态,是文化和精神的真实记录。语言是人性的直接体现,任何一种语言都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孕育于“天人合一”思维的汉语尤为如此。虽然古代的汉语形态与今天正在使用的现代汉语已有了相当大的差异,但它们之间的血脉关系和人文精神是一致的,其中的文化心理是一致的。我们应当更多地关注汉语的一些基本范畴,如意境、情感、文化等

夯基础 优教法:高中文言文体验式教学研究

(一)文化体验

文言作为汉语极其重要的历史形态,是文化和精神的真实记录。体验式文言文教学反对知识本位的教学,强调引导学生在中华文化长河中徜徉、涵泳、体悟,从而获得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涵养。

1.文化可以陶冶个性

文化是人性的天然构成部分,个体素养的提高离不开民族文化的陶冶。语言构成人的最重要的文化环境,对一个人的文化心理的塑造有重要作用,当人们掌握自己的母语时,也就同时接受了包含其中的文化意义和价值意义。伽达默尔说:“我们用学习讲话的方式长大成人。”进行文言文教学,就是通过阅读古代经典文本与伟大灵魂对话,唤醒主体的生命意识,加强主体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提升主体的生命境界。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宋人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言语无味。”可见,自古以来阅读就是人们陶冶性情、提升境界的途径。当今时代,功利主义甚嚣尘上,网络信息良莠泛滥,潜入古代经典的世界,可以让心绪得到慰藉,让心灵得到涵养,让生命找到温馨的栖息地。从世界范围来看,重视在母语课程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已是各国的共识。法国从五年级就开始教学拉丁语,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现在使用的语言,并帮助获得有关欧洲文明的重要文化。英国学者认为,通过古典人文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应对经济发展带来的传统道德价值观的淡漠。在我国,古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经典文化教育最主要的方式,长期存在于语文学科之内,但由于长期处于工具理性下,效率十分低下,还远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给他们的精神世界注入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精华十分必要。

2.传统对于现代的滋润价值

历史是一条连续渐进的长河,没有继承就谈不上发展。继承的对象当然也包括外国文化遗产,但首先是本国文化遗产,尤其是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因为事物发展的原因根本取决于内因,因此放弃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做法是没有出路的。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包括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审美情趣、价值观等。进行文言文教学,就要积极理性地继承蕴含于其中的传统文化和精神精华,如天人合一的思想、自强不息的精神、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操、自然清真的审美情趣等。古代文学经典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和理性的锋芒,历经岁月考验而不衰。在当今世界竞争日益紧迫的时代,它将引领我们穿透历史与宇宙的隧道,走向无比广阔的未来。

(二)生命体验

1.生命力量的注入与发挥

第一,体验式文言文教学是一种对主体生命心灵的唤醒教育。文化对个性的浸润不是简单的传递过程,而是主体积极的自我建构的过程。也就是说,只有当文化被主体体验感悟到,并内化到主体的生命体验中时,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所以,体验式文言文教学倡导联系生活世界,植根主体生命,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现实的发展和需要,唤醒学生的主体生命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进入作品的情感世界里去体验,潜入作者的生命深处去感悟。当然,文化对个性的熏陶,其目的不在于回到古代,而在于面向现在、面向未来。所以,体验式文言文教学反对读死书,强调与现实生活世界的紧密联系,鼓励学生积极地对现实生活做出反思。在体验式文言文教学中,学生不是冷漠的旁观者,而是对生活的积极参与者和反思者。第二,体验式文言文教学是一种尊重个性的教育。每个生命都是一个鲜活独特的个体,每个生命个体都是一种独特的风格。多样丰富的个性不仅是人性的自然本性,而且对于多元多彩的文化具有建设和创生意义。所以,体验式文言文教学反对漠视个性的灌输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体验,并重视引导学生对这些富有个性体验的理解进行分享,从而使个性得到最充分、最自由的发展。

2.体验生命的敞开之境(www.xing528.com)

生命不仅是一种实然,也是一种应然,当主体在世界上的存在与他自己的本性相一致时,便达到了生命的原始本真状态,即敞开之境。首先,体验式文言文教学要引导学生领悟主体生命与客观世界和谐共存的亲密关系。现代社会的功利性导致人的异化,使人与世界形成一种疏离和对立关系,人沦为公理的附庸,心灵漂泊孤独,没有了归属感。与之相对照的是,在我们古人笔下却展现出一个天人合一、宁静平和的世界,或是孔子“浴乎沂,风乎舞零”,或是陶渊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或是王羲之“仰观宇宙之大,俯查品类之盛”,或是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古人的这种境界对于功利孤独的现代人的心灵不仅是一种慰藉,也是一种昭示,昭示着对现代生活的重新审视,昭示着对生命敞开之境的道路的探求。其次,体验式文言文教学要促使学生体验生命时间的有限与生命价值的无穷。生命是有限的——有限的寿命、有限的视界,但面对无限的时间和空间,我们要勇于追问生命,追问世界的边界与生命本身的价值。这种追问使人痛苦和迷茫,因为可能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但也正因为如此,生命才于执着中放射出她的耀眼光芒。体验哲学肯定人的价值在于精神性的存在。没有痛苦的生命是轻浮的,没有信念的生命是黯淡无光的。同理,凡是盲目自信、盲目乐观的作品无一不是浅薄下等之作,真正具有魅力的文学作品则莫不是困惑与信念并存、痛苦与奋进共生的复合体。阅读古人,不要轻易地以一句“时代局限性”来抹杀他们,而应以个体的整个生命和心灵去体验、感受、思考,从而使自己的生命焕发出耀眼的光彩。

(三)语文体验

1.语文美的鉴赏感悟

第一,汉语的审美。语言是人性的直接体现,任何一种语言都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孕育于“天人合一”思维的汉语尤为如此。虽然古代的汉语形态与今天正在使用的现代汉语已有了相当大的差异,但它们之间的血脉关系和人文精神是一致的,其中的文化心理是一致的。例如,汉语始终是字本位的,这就说明为什么汉语拼音化根本不可行。又例如,汉字形态的端正、平稳、呼应体现了我们民族“四方位”的宇宙空间意识和审美心理,汉语句子平仄、骄俪、整散反映了我们民族阴阳相济的辩证意识,汉语语法的灵活、简练突破了形态化的牢笼,满足了自由、诗意的表达的需要。正因为如此,只有体验才能领会汉语的内在意蕴与美,理性的形式分析则不能接近其实质。我们应当更多地关注汉语的一些基本范畴,如意境、情感、文化等,应当把语言教学定位在语言的品味和语感的习得上。

第二,古典文学的审美。首先,从创作上讲,古代文学作品作为中国古代文人情意心理的抒写,体现了我们民族思维方式和精神品格。中国的审美传统是中庸、平和、含蓄、重意境的,即使表达激烈的情感,也总有一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限度。古人不喜欢直接表达情感,而是喜欢寓情于景、托物言志,从而增加作品内容的意蕴和丰富性。其次,从鉴赏上讲,中国文论的传统向来是重体悟、标风神、崇意趣的。司空图主张要以“精心体味”把握作品的“韵外之致”“象外之象”。严羽认为文学的最高境界是“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入神”状态,并提出“妙悟说”,认为“惟悟乃当行,乃为本色”。刘姗指出阅读要“批文以入情,沿波讨源”,并提出了“观六标”的体验程序。`在古人那里,文学品读与文学创作一样,两者都激荡着真挚热烈的生命激情,表达着真切的生命体验,高扬着张扬的主体精神。我们进行文言文的现代教学也应当这样,要引导学生穿越时空的藩篱,潜入文学作品深处,用整个生命和心灵去体验古人的情感,和古人的灵魂与精神唱和对接。

2.语文美的实践创造

实践应用是学习的目的。古代汉语虽已退出实用领域,但作为一种文化、思维,却有着永久的魅力,是现代人运思行文取之不竭的源泉。古往今来,但凡是有所成就的文学家无不是从前辈那里汲取丰富的营养,无不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成就自己的。此外,实践可以更好地领会。主体在借鉴基础上进行创作,就会将对象融化在自己的理解和风格之中,从而对象也就作为一种精神内化到主体思想品格中,成为主体生命的一部分。主体在借鉴运用过程中还会不断加深对对象的理解,发现新问题,产生新灵感,而在这个过程中对象会成为一个触发点,启发主体对艺术和人生有更加深入、更为广泛的感悟。所以,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在进行文言词语等古汉语知识的传授同时,让文言教学参与到学习者阅读、写作的感悟与体验中去,参与到语文学科的整体中去,真正与学习者的需要相关联,与学习者的心灵相碰撞,实现文言学习与语文阅读实践的结合。

总之,在生命体验的视野里,文言文教学应当是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历史与生活、知识与文化、文化与个性,诸因素相互协调、相互创生。在这个系统中,学习者的体验居于核心地位,是教学的内容,是教学的方法,更是教学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