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问题及策略研究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问题及策略研究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重视,这是好的现象,但是目前的教学效果及学习效果仍然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还有部分学生对文言文存在畏难情绪。再加上教师只注重教材中文言文作品的教学,忽视课外相关文言阅读篇章的引申扩展,学生文言文阅读方面的能力根本得不到提升锻炼,凡此种种都影响了学生文言文的积累。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问题及策略研究

(一)当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文言文因时代久远,有其自己的文化背景,和现代文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习的困难。虽然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重视,这是好的现象,但是目前的教学效果及学习效果仍然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在高考这个不容回避的大背景下,现今的文言文教学处境艰难:教师当然在用心地教,循循善诱,旁征博引;学生也听得很认真,学得很细致,在书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听课的痕迹,甚至拿着“文言全解”字斟句酌地翻译,实可谓用心良苦,但教的结果和学的结果却往往是南辕北辙,师生均劳而无功。究其原因,应是多方面的,不仅存在于教师教的方式方法上,也存在于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方面。

1.教师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很多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可以说是锱铢必较——“字字落实,句句清楚”,却忽略了文本本身的文学特质,实际是把那些或是声情并茂的,或是质朴无华的,抑或至美的文章进行了人为割裂,学生们看到的、学到的仅仅是孤立的字、词、句等知识点,有断章无全篇,自然无从领会其中的美感,丧失兴趣是必然的事情。在如此的环境中,如何谈得上学有所获呢?学生的主动性被湮没了,在被动的学习中学生们失去了好奇心,失掉了原有的追求,结果可想而知。

(2)教学侧重点失衡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盲目追求文学的人文性,忽视了高中课标中要求的对字词的掌握,在课堂上无原则地大肆“改革”学习方法,甚至为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不惜哗众取宠,完全忽略了必要的语文知识的讲解,把这些内容全部交由学生自己在预习中完成,或者用所谓的“导学案”模式让其自我认知。事实上,大部分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还没有达到系统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只是在进行机械记忆。因而,这样做不可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体会文章的思想精髓固然是必要的,但这需要在系统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才能构建。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中,因为缺少文字的必要疏通和解读,无法领悟文学作品的真正内涵,也就无从去领会文本中所具有的思想光芒,更何谈继承和发展古典作品的传统文化呢?

2.学生问题

(1)缺乏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一些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价值没有充分的认识,认为文言文早已过时,现代人又不说文言文,学习文言文并没有多大实际用处。他们只是看在高考面子上才“勉为其难”地学而已,一旦考试结束,恨不得立马与这些“之乎者也”永别。还有部分学生对文言文存在畏难情绪。要读懂一篇文言文,就必须有一定量文言字词、语法和典故常识的积累,有时还需要结合作者身世与时代背景等,而且即便做到这些,也不能保证一定看懂。长此以往,学生对文言文就产生了抵触畏惧的心理。当今学生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求新、尚美、追求个性张扬差不多是每一个中学生的要求,文言文课文里的人物按照过去的标准也许是“美”的,但按今天的标准来看,却不是“新”的,而且也不太符合某些现代人心目中的“美”。再加上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往往在字词、语法上做过多纠缠,文言文课堂变成了纯粹的古代汉语课,长此以往,学生们对文言文学习热情更是急剧减弱。我们说汉语的美妙在文言文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它的洗练、蕴藉、精妙、生动是今天的现代汉语无法比拟的。学习文言文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学生只有首先被文言文优美的语言形式所吸引,才能继而被其中包含的文化底蕴所折服。然而,实际上,学生往往先是被文言文枯燥乏味的语法、字词所吓倒,继而失去了继续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高中阶段曾一度流传“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说法,虽是戏谑之语,但其背后折射的问题却不由得我们不去思考。

(2)缺乏良好的文言文阅读习惯

虽然新课标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实际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大部分高中生还停留在初中被动接受现成知识的状态,习惯了教师们非常细致地讲解,缺乏相应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形成了严重的依赖思想,没有养成利用工具书阅读文言文和在阅读中思考质疑的习惯。另外,“文言文教学评价主要依靠考试,侧重终结性评价,缺乏对文言文教学过程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性评价。文言文考试内容缺乏综合性、灵活性,只重考查知识的积累,忽视对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把学习重点放到语句记忆和反复练习上”。(www.xing528.com)

(3)学生文言文知识积累匮乏

文言文的学习与现代文一样,都需要平时的积累和练习,对于前者来说,积累更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高中的学习节奏快、任务重,除却课堂上有限的阅读外,学生在课外根本就没有阅读文言文的时间。再加上文言文早已脱离了语言环境,离现在的生活相去甚远,所以学生在一篇新的文言文面前,有限的知识积累往往让他们找不到当前情境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进而不知所措。这时候,教师就自然而然地成了绝对的权威,于是文言文课堂教学也就成了“我讲你听”的模式。再加上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名句默写题型“雷打不动”的地位,致使部分学生割裂看待文言文,认为仅仅把一些常考的名句背诵下来就算完事,缺乏对文言作品的整体感受,完全没有意识到“文言文对中国文化传承的不可替代性的功能”,也没有意识到“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事实上也就是对中华民族文化最直接的传承”。这也就势必造成学生精神文化底蕴基础的遗失,导致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上出现断层。再加上教师只注重教材中文言文作品的教学,忽视课外相关文言阅读篇章的引申扩展,学生文言文阅读方面的能力根本得不到提升锻炼,凡此种种都影响了学生文言文的积累。

(二)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1.缺失文言文语言环境

语言源于生活,良好的语言环境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作为古代社会通用的书面语,文言文在中国的历史上曾占据两千多年的正统地位,直到20世纪初“五四运动”的先驱们旗帜鲜明地反对文言,主张白话,其地位才开始动摇。在五四文化运动推动作用之下,文言文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失去了存活的“土壤”。

“文言与口语的脱离,本来就给人们的理解带来了一道障碍。再加上时间的距离,文言就更艰涩难懂了。生僻古奥的词语,佶屈聱牙的句子,历史上的典章制度、文化传统……这些都给我们阅读文言文造成了不少困难。”从语言自身来说,文言文已经成为历史中的“化石”,不再是现实中“活”的语言,所以今天看起来势必有些晦涩难懂。而文言作品中所展示的生活画卷,所涉及的文化典故更是与生活在现代的中学生相去甚远。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自身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经历过程所积淀的体验直接影响着对言语作品的理解程度。古代社会迥异的生活环境,全新的价值取向已然成为现代中学生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一大障碍。

2.教师教育理念落后

教师是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关键一环。教师的思想价值观念在平时教学活动中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目前,还有些教师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高考考的东西就不遗余力地去教,高考不考的则视而不见。尽管许多教师对新课标中关于文言文教学的建议进行了解读,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未认真贯彻执行。通常还是以学生是否掌握了考试说明中要求的文言知识点作为制订文言文教学目标的根本出发点,并没有深层次地挖掘文言文中文化内涵。有些学校和教师甚至还对教材进行了一些“改造”,很多经典文言文篇目仅仅是因为高考不考或是高考涉及的知识点不多就被无情地删减。现阶段还有一部分人对文言文在中学教学中的意义存有疑问,其中不乏一些专家学者。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于1984年6月12日在《中学语文教学杂志》创刊五周年座谈会上说:“《中学语文教学》是很有影响的杂志,应该向各方面呼吁:少考文言文,少教文言文,少学文言文。现在的中学生用在学文言文上面的时间太多了,甚至挤掉了看报纸杂志的时间。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读写现代文的能力,忽视这一点,是可忧虑的。”王尚文教授也认为,“与文言相比,现代语文代表了一种先进的、现代的文化,通过文言来提高学生现代汉语的能力不仅是舍近求远,某种程度上还是南辕北辙的”。专家学者的这些言论似乎给那些轻视文言文教学的一线教师提供了理论依据,使他们更加坚定地认为文言文教学与现代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可是,这些教师却忽略了专家学者提出这些主张的社会背景与环境,也没看到那些专家学者所取得的成就与其自身深厚古典文学素养之间的联系。再加上很大一部分学生都认为学习文言文除了应付一些高考试题外没有其他任何实际的效用,很难实现自我提升与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3.文言文教学评价体系僵硬机械化

教学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及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现行的文言文教学评价往往侧重考试分数等总结性评价,缺乏针对文言文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综合力的形成性评价。文言文方面的考查在语文试卷中常常占据着很大的比例。而其中对于文言实词、虚词、语法等基础的考查,又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考查则微乎其微。这也就导致那些即使内心深处存有与新课标要求相符的文言文教育理念的一线教师也不得不妥协于片面追求升学率这一现实,妥协于学校及社会对教师的认同度基本上取决于其所教学生考试分数高低这一现实。这使他们也开始去在提高学生成绩方面不遗余力地下功夫,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否、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否就漠然置之、不闻不问了。再加上文化继承与人格塑造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而且考查起来也远没有字、词、语法来得客观直白,所以采取重量化评价轻质性评价的模式也就不足为奇了。而教学评价又反过来对教学过程产生影响。文言文教学评价体系的僵化片面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文言文教学的方向偏离了新课标的要求。所以,在提高文言文教学要求的同时,也要尽快建立与新课标相配套的文言文教学评价体系,逐步实现文言文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整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