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

中国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5 年前后,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沉浸法、暗示法等国外教学法被大量引入中国,外语教学逐渐由读写领先转变为听说领先,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从此,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外语学习主要指英语学习,中国中小学外语课程,基本等同于英语课程。“5C”标准还强调外语课程和其他学科的贯连,与其他学科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中国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

从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制定的历史进程来看,其特点是历史性和动态性。我国从秦汉以来,经唐宋到元代初年,一千四百余年间,同外国的交往一直十分密切。在我国,外语教学应该说是远在二千年前早已有之。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外语教育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采用语法翻译法,学习俄、英、德、法语等。1985 年前后,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沉浸法、暗示法等国外教学法被大量引入中国,外语教学逐渐由读写领先转变为听说领先,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进入21 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信息社会的飞跃进步,尤其是2001 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申奥成功、全国小学普遍开设英语课程,使得我国外语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外语教育发展也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刻。

2001 年秋季开始,我国各小学逐步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程,条件较好的地区和学校一年级就开设英语课程。从此,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外语学习主要指英语学习,中国中小学外语课程,基本等同于英语课程。进入21 世纪,中国英语教育政策在注重教育价值和个人价值基础上探索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衡量英语教育政策的核心指标与学习者的需求满足度密切相关。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外语课程目标是构建以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和语言综合能力为核心。2001 年版的《英语课程标准》及2011 年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如下,即增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文化交际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核心素养和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五个方面: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课程目标既强调语言的实践性,也强调语言的素养性。英语课程总目标体现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合”,体现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培养一个“完人”,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情操”的学习者,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英语课程总目标的关键概念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

我国《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特色是总目标和分级目标构成英语课程目标体系。小学、初中和高中各阶段均有与之相对的级别要求。每个级别均从横向维度进行了级别描述,小学毕业为二级要求。具体表现为:对于英语课程保持着一定的兴趣,能够使用英语进行简单的问候,从而了解有关个人、家庭的信息,同时,还能够围绕一些生活话题进行简单叙述。结合相关图片,能够读懂并讲述英语小故事,在教师帮助之下,可以排练英文小短剧、演唱英文歌曲。能够根据相关提示,进行简短描述。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良好的感知能力,以及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乐于了解外国文化和习俗。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新课程理念强调小学英语教学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关注学生的情感,组织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用艺术的魅力熏陶学生、用活动的形式激励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其基本理念可解读为: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

迁移运用

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试与我国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进行比较,找出异同,阐明自己的观点。

1996 年,美国为了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以适应多元文化发展,颁布了《面向21世纪的外语学习标准》(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Preparing for the 21st Century)。1999 年和2006 年,由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和各个语种的外语教师协会对其进行了修订,并更名为《21 世纪外语学习标准》(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s: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该标准将外语教育目标归纳为:交际(Communication)、文化(Cultures)、贯连(Connections)、比较(Comparison)和社区(Communities),因此简称为“5C”标准。“5C”标准十分重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文化”“比较”和“社区”三个标准都旨在通过外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通过对外语及其文化的了解、比较和分析,让学生形成观点,理解不同文化。语言系统、交际策略、文化内容、学习策略、其他学科内容、严谨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技术等是“5C”标准提出的外语学习七要素,外语教师可以根据各自的教学目标和实际情况将这些内容相互融合,共同构建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交际”标准作为“5C”标准的核心,强调学习者能借助语言在人际成功地进行交流和沟通。因此,外语教师往往以交际为主要教学目标,围绕不同学习主题,从各类教材和网络资源中选择和编排材料,用于课堂教学。“5C”标准还强调外语课程和其他学科的贯连,与其他学科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拓展创新

独立思考:请在分析比较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课程标准和设置的异同的基础上,就我国小学英语课程改革提出具体的一二条建议,并简单阐述缘由。

合作交流:与小组成员讨论交流你的想法,并以小组的形式,就“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课程实践实施的基本原则”提出参考性的建议。

全班展示:小组挑选发言人,在全班对本小组的讨论议题进行陈述。

本章小结

本章从小学英语课程性质与任务入手,论述了中国小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比较欧洲、美洲、澳洲等地的发达国家与中国小学外语课程的实施和发展情况,以求取长补短,促进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蓬勃发展,为全面奠定小学英语课程的改革打下基础。

【反思评价】

1.根据本章所学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根据本单元所学,完成下面的表格(在相应处打√)。

【课外学习】

目的:基于课堂学习,拓展对相关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的学习。

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和探究学习。

过程:

1.所有学习者分成3~4 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就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英语课程目标结构进行探究学习。(www.xing528.com)

2.各小组组内进行任务和角色分工。

3.学习者通过多种渠道(阅读推荐材料、查阅相关书籍、网络查询资料等),进行课外自主学习。

4.学习者根据自己所学,用简单的文字,完成拓展创新问题的研究。

5.学习者组内进行学习交流和讨论,形成该组的学习成果。

成果:以小组为单位,与其他组交流学习成果(形式可以做presentation,report 等,或者绘制mind-map,graphic organizer 等)。

【推荐阅读】

[1]刘道义.基础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王骏,申卫革,易娜伊,等.中外小学外语课程标准比较研究[M]. 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17.

[3]李良佑,等.中国英语教学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注释】

[1]吴欣.我国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与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11,31(4):70-77.

[2]吴欣.我国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11,31(4):70-77.

[3]戴冬梅.法国外语教育政策与教学体系考察[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1):24-30,80.

[4]谢倩.外语教育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52.

[5]谢倩.外语教育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126.

[6]吴忠豪.小学美国的英语教学[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3(1):51-52.

[7]高霞.加拿大的ESL课程[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3,28(5):67-72.

[8]谢倩.外语教育政策的国际比较[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181-18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