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数学问题解决策略性知识的发展方法

儿童数学问题解决策略性知识的发展方法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儿童在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展策略性知识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儿童各个年龄阶段认知水平不同,因此,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发展也是有所不同的。研究表明,第一学段的儿童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较多的是采用尝试、作图、实际操作、概括规律、列举信息等策略。但这样的学习组织缺乏对问题多种解决策略的尝试和探索。通过这种开放性的操作策略,不仅有可能获得问题解决,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儿童数学问题解决策略性知识的发展方法

达尔文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策略的知识。儿童在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展策略性知识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儿童各个年龄阶段认知水平不同,因此,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发展也是有所不同的。

研究表明,第一学段(1~3年级)的儿童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较多的是采用尝试、作图、实际操作、概括规律、列举信息等策略。而第二学段(4~6年级)的儿童,除了这些策略外,已经开始发展到较多的运用从简单情况入手、从相反方向去思考等策略了。

(一)尝试的策略

尝试策略就是多种方法的“试误”过程。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数学水平,因此,要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去学学习数学。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采用尝试的策略去解决问题。

例如,“每条船最多可坐8人,50名同学需租几条船?”常见的做法是引导学生计算一下,50÷8=6(条)…2(人),故得知需租7条船。但这样的学习组织缺乏对问题多种解决策略的尝试和探索。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索:

(1)8×6=48(人),6条船可坐48人,多2个人,需租7条船。

(2)8个8个地加,共加6次余2人,需租7条船。

(3)从50里依次去掉8人,去6次后还有2人,需租7条船。

(4)如果每条船坐10人,50人租5条船,每条船多了2人,5条船就多算了10人,需再加1条船,余下的2人再租一条,一共租7条船。

(5)6×8=48(人),8×8=64(人),6条船只能安排48人,不够,而8条船太多了,所以7×8=56(人),比较合适的是租7条船。

当然,还可以借助学具操作,用小棒代表船,用圆片代表人摆一摆,从而获得结果。

(二)作图的策略

儿童因年龄的局限,对符号运算性质的推理可能会感到比较困难,运用作图辅助的策略,让他们在纸上涂涂画画可以拓展思路,帮助他们找到问题解决的关键

例如:学校外有一条长50米的大道,在大道一旁栽上树,每隔5米栽一棵,路的两头各栽一棵,共需要树苗多少棵?如果大道的一头栽一棵,另一头不栽或两头都不栽树,又各需多少棵树苗?

分析:大道长50米,每隔5米分一段,可以分成10段。从图上明显可以看出:

(1)

栽树的棵数比分的段数多1,即栽树的棵数为:50÷5+1=11(棵)

栽树的棵数正好是分段的段数:50÷5=10(棵)

栽树的棵数比分的段数少1:50÷5-1=9(棵)

运用图形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从而能帮助学生迅速地搜寻到解题的途径。因而,对学生进行画图策略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三)动手做的策略

这是一种通过探索性动手操作而获得问题解决的策略。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教师不要给太多的暗示,要把实际操作策略的选择权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实现操作策略的多样化。(www.xing528.com)

例如,探究“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一问题,教师先给出一个梯形的图例(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构造一个梯形),如图14-5所示。

于是,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性的操作活动,将这个问题转化为一个已知的问题进行推导性研究:或者将它拆为两个三角形;或者通过割、补将它转化为长方形;或者通过构造一个全等的梯形,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等等。通过这种开放性的操作策略,不仅有可能获得问题解决,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图14-5

(四)概括规律的策略

寻找规律是数学问题解决中最常用并且有效的方法。碰到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先退到简单特殊的问题,通过观察,找出一般规律,然后用得出的一般规律去指导问题的解决。

如,“用3、4、5、6、7、8六个数字组成两个三位数,使这两个数的乘积最大,应怎样排列?”这道题若盲目拼凑,不但费时费力,也不易得出正确答案。可以引导学生先退回来研究与例题相类似、但较容易的特殊情形。如:“用1、2、3、4四个数字组成两个两位数,使两个数的乘积最大,应怎样排列?”然后再引导学生概括出解题规律:(1)较大的数应填在最高位;(2)较小的数与较大的数搭配写;(3)所组成的两个数的差应最小。由于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发现和归纳了一些规律,再回过头来解答原题就较为容易了。

(五)列举信息的策略

有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将问题的条件信息用表格的形式列举出来,往往能对表征问题和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5元一支的圆珠笔和15元一支的钢笔共买了30支,一共花了350元,问两种笔各买了多少支?就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画表列举信息的策略。

从表中可以看出,每增加一支15元的钢笔,所用的总钱数增加10元。这样,当总数从150元增加到350元,实际增加了200元,于是200÷10=20支,即15元的钢笔买了20支,5元的圆珠笔买了30-20=10支。这样,不仅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问题,更重要的是运用制表策略很快解决了数学问题。

(六)从简单情况入手的策略

根据认识论原理,人们认识问题总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个别到一般。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个复杂的问题感到束手无策时,不妨采用退的策略,从复杂的问题退到最原始、最简单的同构性问题,对它作一些探索,借以触发解题的灵感,找到解决原问题的突破口;或者通过对原问题进行分解转化,将其变化成若干个比较简单的问题,然后各个击破,分而治之,逐步达到解决原问题的目的。

例如:数一数下图共有(  )条线段。

此题由于点数不确定,令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于是可以先出示几个简单的图形:

让学生分别去数一数它们各有多少条线段。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点数与段数的关系,由此学生就可以把由探究简单问题得出的结论推广到一般情形:有n个点的线段共有n×(n-1)÷2条线段,复杂的问题由此简单化。

(七)从相反方向去思考的策略

在解决某一问题的过程中,当从正面进行思考而遇到困难时,如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看,它实际上就是一种“逆推法”,属于一种“分析”的思维路线

例如,求1~100这100个自然数中不能被3整除的所有数的和。

此题若直接求“这100个自然数中不能被3整除的所有数的和”,难以找到线索,假如我们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将问题改为求“这100个自然数中能被3整除的所有数的和”,问题就容易得到解决。

事实上,当一个数学问题呈现在面前时,其思维的触须是多端的。以上所述的几种问题解决的策略只是平时常用的导引途径,为了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的实践中注意不断思索探求、逐步积累解题经验,以掌握更多、更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思维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