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就是指学生在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组织和引导下,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的一种定向的数学学习过程。
(一)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活动的过程
数学课堂活动不是简单地将知识通过教师的传授“复制”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学生在现实经验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观察、猜测、比较、尝试、推理、抽象、交流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而不断地“数学化”的过程。正如多尔所说[1]:现代的课堂教学活动更要求具有多样性、疑问性和启发性,并需要达成一种促进探索的课题气氛。因此,课堂教学活动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数学课题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形式。课堂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以数学问题为媒介的相互作用过程(www.xing528.com)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交互主体”的关系。教师担负着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理解数学内涵、获得数学知识的责任。作为知识的承载者、学习的先行者、活动的促进者,由于自己的经验、认知、技能和能力相对于学生要丰富,教师自然就应成为一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一个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但是,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生物受体,他们在参与课堂活动之前,也有自己的生活世界,有自己的经验和对现实的理解,他们凭借着已有的经验、认知和能力参与课堂活动,因此,对什么感兴趣?用什么方式去学习?选择什么样的过程去学习?这些都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所以,学生也是一个主体。由此,师生之间就构成了一个课堂活动的“学习共同体”[2]。课堂活动就成为在这种真正的现实的生活世界内,师生之间持续交互的过程。
(三)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促进儿童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在现代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已经不再是一个完全的学习活动的预设者、控制者和权威性的评判者,更多的是一个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是通过“对话”来形成平等性的相互促进的。因而,这种在对话与分享基础上的以“沟通”和“合作”为本质的课堂活动,不仅促进了儿童的情感、知识与能力的发展,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