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最新成果

国际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最新成果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今,世界各国的小学数学课程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的指向是十分明确的,即学习者数学素养的培养以及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发展。(二)二战后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新数运动”时期,受布尔巴基学派结构主义思想的影响,皮亚杰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心理学派认为:数学思维的结构与数学科学的结构十分相似。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1989年纷纷颁布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并于1992年全面实施。

国际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最新成果

当今,世界各国的小学数学课程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的指向是十分明确的,即学习者数学素养的培养以及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发展。

(一)ICMI时代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

20世纪初,在F.克莱茵的数学教育改革思想的推动下,苏联的数学课程所体现的特点是:(1)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2)强调函数概念的重要性,宣传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由浅入深,适合学生学习。当时主要采用基谢辽夫(又译吉西略夫,1852—1940)的数学教材,包括《算术》、《初等代数》、《初等几何》。这套教材一直沿用到1967年,较好地体现了F.克莱茵所概括的、代表世界数学教育改革潮流的教育思想。

1830年以后,美国数学家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编写教材,内容较简单。1882年,美国的“数学十人委员会”提出了一套数学课程的改革方案,提倡算术问题具体化,删除难题,并提倡在几何中从具体的模型、实体入手,注意算术、代数和几何的关系。这时美国的数学课程普遍难度不大,实用性强。后来对于F.克莱茵和ICMI所倡导的改革思想却体现不足。

20世纪初,日本的数学课程受从德国留学回来的菊池大麓(东大教授,后任文部大臣)和藤泽利喜太郎等人的影响,倡导“新的算术·数学教育方针”,主张“算术使儿童熟悉日常的计算,授予生活上必需的知识,并养成精确的思考能力”。1905年,日本使用国定教科书(黑皮教科书),这套书中包括藤泽利喜太郎写的《算术学教科书》、《初等代数教科书》。直到1940年日本全国中小学数学教材改用“绿皮教科书”。其主要思想是:对儿童进行“数理思想开发”,“日常生活的数理指导”。其指导方法,以“从直观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单纯到复杂”为原则[3]。(www.xing528.com)

(二)二战后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新数运动”时期,受布尔巴基学派结构主义思想的影响,皮亚杰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心理学派认为:数学思维的结构与数学科学的结构十分相似。如同数学可以分为三种结构一样,思维也可分成三种结构。他们还认为数学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形成这些思维结构,并借助这些结构去认识数学结构。提出课程改革目标是按照现代数学的主要结构(代数结构、序结构、拓扑结构)来确定和改组中小学数学课程。在这方面,美国最为积极,出现了许多试验性的方案。其他西方国家也积极推行,如法国、比利时、英国都推出了自己的课本或教材。而日本在1959年、1960年刚刚颁布的数学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又经过修订,颁布新的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苏联也在1967年完成了数学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向“新数”方向靠拢。

“新数”失败后,在“回到基础”的口号下,各个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都采取了相应的调整措施。日本于1977年、1978年修订了70年代初制定的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在突出重点、精选内容的名义下,删除了偏难的内容。苏联则三次修改(1978年、1979年、1981年)小学数学大纲,修订的指导思想是:小学数学中有关代数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内容过重,必须删减;基本技能必须提高到自动化的程度。

对于20世纪80年代中小学数学课程发展的走向,第四届ICME所作的概括是最具有全面性和代表性的:(1)提高所有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态度;(2)注意从应用出发,精选传统内容和增加新课题,不断适应新的发展的需要;(3)强调在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时,应当把现代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作为中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4)充分发挥计算器与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5)加强师资培训,改进教学方法;(6)关于几何教学的改革,目前在认识上差异很大,主张各异。各个国家正在试行着各种不同的方案。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1989年纷纷颁布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并于1992年全面实施。经过七八年的实践,在1999到2000年,发达国家又陆续公布了新世纪数学课程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