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无准备之仗”是指做好预习,以取得学习的主动权。
预习就是要在老师讲课之前,自己独立阅读新课内容,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科技大学有个博士生叫赵林城,他在上学时,因病休学八九个月,落下了许多功课,老师为他担心,同学们为他揪心,赵林城还能跟上吗?但过了两三个月的时间,他不仅学好了新课程,还将缺的课全部补上了。当同学们问他有什么经验时,他感慨地说:“当时我确实面临着较大的困难,一大堆旧课要补,不补旧课新课就衔接不上,可是不等你补上旧课,新课又跑到了旧课的前头。我刚刚病愈出院,需要一段巩固时期,不敢采用大运动量……问题的关键在于首先要解决好课程的衔接问题,在上新课之前,我首先预习一下,大概了解一下接受新课所缺的知识,缺什么补什么,以保证新课能听懂,然后腾出时间,把落下的旧课一一补上。”赵林城同学正是由于抓住了预习这一环,做好了新旧知识的衔接,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获得了学习的高效率、好成绩。怎样才能在预习这一环节上架起坚实的“桥梁”,顺利通向学习的彼岸呢?
1.预习的种类
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可分为:课前预习:上新课前,先预习一节课的内容;阶段预习:用较长、较多的时间,预习一章或数章的内容;学期预习:在假期中,预习下学期的学习内容,要通读整本教材,粗知全书的知识体系,找出自己预习中的问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相应的措施。
以上三种预习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目的是让同学们在学习的空闲时间,自觉抓紧时间预习,这样就可以使自己的学习忙时不忙,闲时不闲,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2.预习的任务和方法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后教的知识都根据先教的知识。”所以预习的任务首先是复习、巩固与新内容有关的旧概念、旧知识,以保证与新知识的顺利衔接;其次是找出自己预习中尚不懂的问题;最后是试着做预习笔记。
预习的方法有哪些呢?
1.预习时,边读边划,边读边批写。划出重点,提出看法体会,写出不清楚的问题。
2.预习时,读书也要认真,把不懂、不明白的地方作为上课听讲的重点,这样再去听课就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听课了。
3.预习之后想一想,这样预习行不行,还有什么不足,应怎样进行调整和改进,使预习工作做得更好。
经过这样的预习,你会感到自己收获非浅:
1.预习可减少知识障碍,使听课效果更佳。
一位上高一的学生说:“我在预习地理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怎么也弄不懂,后来我看了《立体几何》的有关知识后才弄清楚。所以在听老师讲课时,我一点也不感到困难。”学习新知识要用到旧知识、旧概念,这是可以理解的;又因为各科知识是互相渗透互相联系的,谁能料到“地理”和立体几何”还有联系呢,这位同学在预习中不但“料到”,而且预习了相关的知识,他的听课效果自然会好了。(www.xing528.com)
2.预习可以增强听课的针对性
预习过的同学在听老师讲课时,会抓住重点,有目的地听,因为他是“带着自己的问题”听课,这样,集中注意力听,认真思考,很短时间内就可以理解,不像有的同学听课时危机四伏,刚听懂了这个问题,又落下了一个问题,步履艰难,处处被动。
3.预习可以提高笔记水平
做了预习工作的同学,课堂笔记只记书上没有的,或是老师反复强调的关键处,这样的笔记水平就高了,并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
4.预习可提高自学能力
预习时是自己独立接触新知识,要自己独立地阅读、分析、思考,凡是坚持预习的同学,他们表现出的共同特点是:阅读速度快,思维敏捷,善于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也强。
在预习中,你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预习时间的长短,要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及当时学习的实际情况而定
自由支配的时间多时,预习时间可以安排得长些,对不懂的问题研究得深点和;学习紧时,预习时间就要安排得短些,对问题初步领会即可。留下一些问题,课上听老师是怎样讲解的,这很正常;所有问题都想在预习中解决,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还是很困难的。
2.预习不要全面铺开
全面预习是不现实的,首先是时间没那么久,其次是预习质量也难保证。开始预习时最好先选择一两门自己学习的弱科,以此为预习的试点。当取得一定成效和经验后,再逐步扩大预习的范围。
3.自己的强项可以不预习或者少预习
预习时也不可平均使用力量,对地自己比较擅长、把握较大的学科,可以不作为预习重点,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其他方面。
许多事实证明:在学习的过程中,先走一步,处处主动;抓好预习,对学习大有裨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