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修心之艺:茶醉身心-在一杯茶中安顿身心

修心之艺:茶醉身心-在一杯茶中安顿身心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茶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载体,所谓茶以载道,这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喝茶首先要放松身心,在宋涛看来,这是中国人饮茶的第一要义。饮茶是途径,而非达到的目标。宋涛也认为,对于喝茶而言,最好的人数是两个人,尽量不要超过三个人。宋涛认为,明人喝茶的野趣,与他们的自我表达有关,吟诗作画之余,喝茶也是一种表达方式。宋涛认为古人对茶器的审美一直是建立在文房系统之中的,而不是一个单独的系统。

修心之艺:茶醉身心-在一杯茶中安顿身心

背景墙贴了一层黑色墙纸,宽大的樟木茶席是色调偏暗的黄褐色。茶承是黑色的檀木,有着隐约的肌理。陶壶和同样材质的公道杯,则呈现出某种冷峻的黑色与金色的金属质感。锡质的银色茶托,明显是旧物。至于香插,则是极具现代设计感的金黄色。

在设计师宋涛看来,人们对待茶的态度,其实就是对待文化的态度。“茶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载体,所谓茶以载道,这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他一边说,一边将斑竹茶则中黝黑亮泽的岩茶奇兰小心翼翼地投注于一把小巧的紫砂壶中,然后缓缓注水、润茶,为我们洗杯、分汤。茶汤甫一入口,我便感觉到一股馥郁的香气,细品之下,更觉得回味甘醇且清冽。

“我欣赏宋人的生活态度。”他端起茶托,呷了一口杯中热茶,“当时的士大夫阶层,喝茶、挂画、闻香、插花,是一种风尚,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在他看来,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文人,更精准地说,应该是指宋时的人。“正是诗词歌赋与琴棋书画,以及茶道与香道的盛行,才构建了宋代文人的精神生活内核。”

现代人重拾饮茶的趣味,开始讲究喝茶的本质,从全民的搪瓷缸儿泡茉莉花茶,到现在讲究用不同的茶具、不同的水,来泡不同的普洱茶或者岩茶,是一件幸事。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已经失落太久了,现在连意大利的设计师都开始在产品设计中融入中国的禅宗精神了。”

音乐絮絮流淌,是爵士乐。这音乐与此时我们喝茶的氛围也十分融洽,谁说喝茶的时候一定要听着古琴或是穿上汉服,身为当代人,需要有当代人对茶的体悟和表达。宋涛对饮茶的理解,正如他的设计风格,无论是几案还是空间布局,先锋当代风格表达的背后,其实都蕴含着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

2000年左右,宋涛开始喝茶,而且,是从武夷岩茶开始喝,诸如大红袍肉桂水仙等。但是初始喝茶,他也并不十分讲究。直到六七年前,大约是2009年,宋涛将工作室搬到了798 艺术区的751 广场,他的另一位设计师朋友黄涛的茶室诚斋,便在隔壁。“在同一个时期,周围一下子有一群人开始喝茶了,形成了一个喝茶的圈子,大家彼此影响。”

与此同时,台湾的茶美学在大陆尤其是北京,开始传播开来。台湾的茶人来北京进行茶美学布道,同时,一些与茶美学有关的出版物也陆陆续续出版发行。

“但是,在了解台湾茶文化的过程中,或者是在了解一些台湾茶人对茶美学的解读后,你会突然发现,有一些是不对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把中国人喝茶的精神与本质本末倒置了。”宋涛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历史上来看,中国人喝茶是很随性的,对待茶的态度也是随性的。饮茶应该让人感觉到放松,而不是带有表演性质或者是让人觉得端着架子坐在那里。”

喝茶首先要放松身心,在宋涛看来,这是中国人饮茶的第一要义。人放松下来了,才会愉悦地交谈、交心。换而言之,中国人的饮茶是实现与朋友交流的一种方式,而不是为了饮茶而饮茶。饮茶是途径,而非达到的目标。

其次,喝茶是实现与自我交流的一种方式。在自己位于黑桥艺术区的工作室内,宋涛也会一个人喝茶。那是完全不一样的状态和心境。“坐下来,为自己泡上一壶茶,茶香一出来,便为我自己营造出了一种氛围。”与人喝茶以及自己喝茶,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与人喝茶,是一种打开、一种交流,让人放松下来。自己喝茶,有一种清醒,甚至是警醒的效果。因为接下来你要专注于另外一件事情了,或者看书,或者画画,茶就像前奏一样,给自己营造一种进入情境的气氛,茶就像一个引导物或者媒介。”

在某种意义上,这也变成了一种仪式。由是,每次在画室,进入工作状态前,他都习惯于安静地坐下来,泡上一壶茶,或者斟上一小杯威士忌,让自己进入到创作的情境中去。

对于饮茶之道,中国的古人向来讲究。“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喧则雅趣乏。”宋涛也认为,对于喝茶而言,最好的人数是两个人,尽量不要超过三个人。两三人坐下来,泡一壶茶,喝茶对谈,颇有些围炉夜话的感觉。在黑桥,宋涛有几个艺术家朋友。到了下午,画到一定的时间,该休息的时候,他们便各自放下手中的画笔,两三个人聚在一起,泡一壶茶,边喝茶,边聊关于艺术的话题,交流自己今天创作的一些感悟和心得。(www.xing528.com)

“茶本身的意境很重要,一泡茶、几只杯子,由此推及喝茶的桌子,或者茶席的布置、茶桌在屋子里所占空间的大小,都有各种各样的关系。”

“从历史上看,明代的文人喝茶特别具有一种野趣之美。这种野趣,其实就是一种自然之美。”宋涛认为,明人喝茶的野趣,与他们的自我表达有关,吟诗作画之余,喝茶也是一种表达方式。明代的古画中,很多都描绘了在山间、树下、溪边、茅棚中喝茶的情景,充满了野趣。这种野趣,算是中国茶文化精神中的一股清流。

茶器的审美是饮茶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宋涛认为古人对茶器的审美一直是建立在文房系统之中的,而不是一个单独的系统。这一点,同样可以从古画中得到印证。书籍香炉、古琴,烹茶为乐,“茶具是书法系列的一个道具。历史上,中国人从未把茶单独归入一个系统,都是归到书房系统内的。”

“园居敞小寮于啸轩埤垣之西,中设茶灶,凡瓢汲罂注濯拂之具咸庀。择一人稍通茗事者主之,一人佐炊汲。客至则茶烟隐隐起竹外。”这是明人陆树声所著《茶寮记》一书中的文字。明代的另一位文人屠隆,则有一本著作叫《茶说》,“茶寮,构一斗室相傍山斋,内设茶具,教一童子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明代的文人雅士别出心裁,建立了专门用来举办茶事活动的空间,用来读书品茗、接待朋友、看画焚香,依山傍水,环境何其雅致。

在宋涛看来,文人之间的交流,需要营造一个气场。“或者谈书论画,或者欣赏把玩,茶是此间用于交流的一个道具。”他笑起来,“现在,我们则把茶变成了一种近乎神圣之物,一群人坐在桌子前喝茶,为了喝茶而喝茶,没完没了一般。古人是不会浪费时间做这样的事情的。我们当前有点把茶文化与茶美学夸大了,对于许多人而言,它甚至变成了一种信仰。”

“就这一点而言,我们把古人喝茶的仪式和意义忘记了,就是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喝茶?许多人为了喝茶而喝茶,甚至把身体都喝坏了。须知,茶在中国的古代,是作为药用的,饮茶也要有度。”

宋涛强调,“我们对于饮茶的讲究,重点在于研究茶是如何引导我们进入一种氛围的,如同书的前言或者序言,它不是一个主体。”

“一个人喝茶,就像打坐,是一个修心的过程。让自己放松,进而安静下来,至于喝的是岩茶、红茶,还是茉莉花茶,都一样。喝茶,终究喝的是一种心境。我个人比较喜欢喝一点白茶和普洱。但是,总体而言,我对茶没有分别心和执着心。我接触过一些喝茶的人,一定要喝多少年的老茶,或者是一定要用如何的茶器茶具。抛开了分别心和执着心,才能更好地感悟茶的真谛 。”

当喝茶变成表演,便失去了它的意义。这就如同古琴一样,当古琴在人声喧闹处被弹奏,它便失去了自己的价值。我们已经把对文化的基本理解和修养丢掉太久了。所以,现在倡导喝茶,尽量要个体化、私人化,喝茶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一个让人静心的过程。

“茶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不能被神化甚至神圣化。它是天地自然界的灵性之物,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高低贵贱都是人们强加于它的。”他还把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做了一个对比,认为前者强调“修行”,后者强调“闲适”。而无论是修行或者闲适,皆可用“朴素安静”这四个字来概括。在他看来,朴素与安静正是茶所蕴含的美学思想。“宋人开始讲求禅茶一味,但是这种精神实际上在后来的演变中失传了。而茶道传至日本后,则出现了类似千利休这样的茶道大师,茶与修行的渊源促成了这样的大师,茶反而成为文人间雅集的助兴之物。”

宋涛感叹,人只有在静下来的时候,才会感知到生活中的细微之美,也才会关注自己内在的文化根基,回归到设计的根本。这一切,都能依赖一杯茶而达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