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褐色的陶缸里插着几杆枯枝,竹林分割了空间,印章形状的石柱台灯左右陈列。宣纸上是渲染的国画,水榭旁边合围着黑色的石子。一缕缕檀香在空间中晕染、浮动。琴声古朴,若隐若现。明式长条几案上摆着现代风格的盆景。松木与木纹石铺就的地面,石材分割参照当地的文化古迹,飘逸、静雅,使人仿佛置身竹林中,感到安静、肃然。空间为纸,布局为墨,有山水中国之气,也不乏禅宗之韵律。空间、器物,无不透露出一份中式美学独具的美感,温文尔雅,内敛节制。
当下,传统文化复兴,以茶空间、书房等为主体的中式空间也开始出现,曾经走奢华与西洋审美路线的会馆、艺术空间等,纷纷改弦易辙,以新的样貌示人。一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又符合当代人审美的新中式生活美学空间大行其道,茶空间便是其最重要的载体。
李珂为人称道的,是他设计的东阳宣明典居紫檀艺术馆。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审美与意境,是李珂设计的本源。于是,在空间的氛围营造上,他采用传统的线条来围合空间感,疏密、留白,于对称中寻找一份突破。2011年左右,他主导设计的另一个项目,提升了他在新中式设计方面的地位。外观、庭院、不同质感的地面、大理石、草坪、门厅,变化曲折,层次井然。茶室则隐含在整个空间中,隐而不发。
对山西常家大院的茶空间设计,李珂也颇为用心。与最初的作品强调景致不同,这一次,他试图传递出更为强烈的空间感。整个院落不大,几百平方米,但是李珂设计得很用心。他不仅多次前往常家大院考察,更探访了古城平遥,去大同探访众多古迹,如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等。云冈石窟体现的是北魏时期的佛造像文化,善化寺与华严寺则是辽代的建筑。“不同的建筑,可以让人捕捉到不同的文化气息。云冈石窟大气、朴拙,其雕塑与建筑、民居等,受到文化的影响是一致的,有其相通性。设计的时候,我将这种气息融入作品中。这种融入,不是符号性的,而是精神性的、气质性的。”只是单纯的符号表达,尚属层次较浅的审美。
他甚至去苏州待了几天,试图把到苏州园林的灵秀之美也融入进去。园林的融入,同样不是融入苏州园林的一砖一瓦,或者某一个符号。“园林路径的体验感很强,曲径通幽,移步易景,能充分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体会到园林主人的内心格局与文化底蕴……我试图将园林予人的空间体验感融入进去。例如,透过一扇门能看到八种景观,我就是要融入这种连环借景,甚至空间之间互相融合的空间感受。实际上,一座空间里不需要出现任何符号,甚至可能四面都是白墙,也会让人感受到这是中国的庭院,是中国的园林,是具有中国意境的空间。”
在清代,常家一族因为贩卖茶叶而获利。他们把茶叶生意一直做到包括俄罗斯在内的远东地区,他们出口的茶叶量占据清代出口茶叶量的90%,可谓鼎盛一时,实力远远超过王家大院和乔家大院。“当时常家有两个茶叶品牌遐迩闻名,其中一个品牌为大德育。后人之所以要建这个茶空间,只是为了追慕祖先的荣光与精神。”
作为新晋的知名空间设计师,李珂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美学与茶美学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实际上,每一个设计作品都是对精神与文化的传承。茶空间的设计,则要让饮茶者在喝茶的当下,体验到设计者的用心。”“前往茶室之路,人需要经过几个曲折,行经层层叠叠的院落,目的在于让人有所期待,同时,在行进的过程中让心安静下来。单独置身于某一个院落时,无人打扰,你会在当下感觉到这个院落好像是为你而建的。一杯茶在手,看着远山,一览众山小,雪片落蒹葭。你可以与天地对话,可以与内心对话。”
如此设计,具有极强的内观性。园林或者茶室的主人置身其中,便可拥有自我,拥有一方天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国人的哲学观,甚至中国人的生命观皆包含其中。(www.xing528.com)
这种空间的设计美学,同样有别于日本传统的侘寂美学。“大气、厚重的汉唐文化,才是我们文化的源泉。”许多人在做设计时,惯于照搬日本美学风格的设计,李珂对此不以为然。在材料上,他也尽力往中国传统元素上靠,譬如用宣纸。“日本茶空间中,对于材料的运用极其精致,但是会让人感觉只是流于技艺层面。”
日本的茶空间设计,多用日本独有的和纸。和纸制作精细、考究,纸质光滑,在设计中常被用到。而李珂在设计中所采用的宣纸,都是请工厂定制的。“宣纸有精细的一面,不同材质下,也会呈现粗放的一面,后者与文人士大夫清远闲放的生活相契合。喝茶也是如此,既可以精细地喝茶,也可以粗放地喝茶。”此外,金砖也是李珂尝试运用的材料。“虽名为金砖,但是它的风格实际上异常古朴,就像故宫的老建筑呈现的色泽。金砖制作是一种烧制的工艺,金砖非金色的砖。”温润的宣纸、古朴的金砖,两相运用,相得益彰,提升了设计中东方美学意境的表达程度。“金砖的制作工艺复杂,金砖价格不菲。一块乾隆时期的金砖,要价一万多元人民币。即便是现代新制作的金砖,也造价昂贵。”
茶是一种表达,空间也是一种表达。李珂坦承,在刚刚起步的阶段,一定有某种意义上的借鉴表达的成分,但是,他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对于当代新中式空间的设计,更应该师法传统,而非日本。作为设计师,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的设计风格,找到自我。一个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的深度,对古人的理解的深度,决定了他的设计的内涵与高度。“只有找到设计的灵魂,才会真正找到自己。”
文化的复兴,需要具体的人来践行。就如现在为人熟知的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实际上,在千利休之前,日本的茶人一直推崇唐物,诸如黄金茶碗或是宋代茶盏之类。直到今天,日本的正仓院还收藏有唐宋时期的茶具,被视为国宝。日本茶道的发展,因为千利休的出现,而出现了一个拐点。从千利休开始,日本人才真正把日本本土民间的艺术作品融合到茶中,开始发展日本自身的审美。
历史上,中国茶文化传承有序,但是到了近代,文化传承则出现了断层。不像日本的茶道,从武野绍欧到千利休,一直沿一条脉络走下来。书法、绘画、艺术、哲学、饮茶,都可以运用到设计中去。“只有在内心对文化不自信,才会不断学习国外。但是,实际上,是我们对自身的文化知之甚少,或者仅仅是一知半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