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茶汤奥义:身心之安-在一杯茶中安顿身心

茶汤奥义:身心之安-在一杯茶中安顿身心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济说,在陆羽的判断标准里,沫和饽都是茶汤的精华所在,但完全是两个概念。只要煎煮的方法与分寸得当,每一款茶都可以煮出茶中的奥妙。目前,如济在全国设有五个点茶所和十个煎茶所,即五山十刹的茶传习所。他推崇日本茶人武野绍欧的一句话:“只要碗里的茶汤不凉,我愿意整天对着它。”如此,才能品出一碗茶汤的真正滋味。茶汤的真味,不在于茶的色香味形,如果执着于茶的物质层面与感官刺激,那也是一种迷失。

茶汤奥义:身心之安-在一杯茶中安顿身心

去岁在查济山一音禅师的禅院里,见到南山如济。临别的那个下午,如济端坐于院内潺湲流淌的溪水旁的山石上,以宋人饮茶的方式,为我们一行数人点茶,分茶,我内心只觉隆重。

8月份去终南山访水,在西安再度与如济相逢。终南山上一片清凉,西安城里却尚有几分湿热。但是,我一进到如济的茶室,内心顿时安定清明了许多。

茶室内养了几只蝈蝈,清脆的鸣叫声此起彼伏,不但不让人觉得聒噪,反而增添了几分野趣,如同置身山野间饮茶一般。

唐人饮茶,是将茶烹好之后,再在长桌上用茶勺将茶分到盏里。”在如济的茶室里,有许多他在早些年收藏茶器茶具,皆是文物,如同一个私人博物馆。唐代的煎茶瓶、宋代的汤瓶,也有一部分宋代的酒器,不经如济的介绍,确实难以区别。

穿上木屐,我们来到一座小小的庭院。茶亭、一道竹篱笆的门、枯山水、翠竹、黑松、睡莲、以唐代香炉做成的洗手钵、终南山的圆形石头、一道绕行的溪水、水中的几尾锦鲤、老梅树桩、芭蕉数棵、山间植来的蕨草……面积不大,却是别有洞天。捧一杯热茶,春天看花,夏天听雨,秋观落叶,冬日赏雪,日日都是神仙生活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做事情,从来没有停止过。”眼前的如济看似瘦削,却仿佛有一股深厚的内力,“有时候我也反思自己,觉得自己可以不做那么多事情,或许这是我建的最后一个庭院吧。”

有茶,有花,有山水,有院子,这才是中国人真正的生活方式

几年前,如济就曾在终南山的山谷里修葺了一座茅棚,又搭建了一座茅亭,取名“南山厅”。这也是他南山如济名字的由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如济就在这座茅棚里栖身,煎水煮茶,耕种读书,与山中的其他隐士们和云游至此的过往者烧火煮茶,谈玄说妙,漫看云卷云舒,感受山中四时。桃花流水,天上人间。

“作为一个茶人,在外面需要一座茶亭,在内则需要有一间茶室。”如济笑言,“茶花、茶画、茶诗,也是作为茶人必不可少的。”

“中国同样有茶道存在,”如济说,“但是中国的茶道思想比较多元化。早在唐代,皎然和尚就提出了‘茶道’这一词。在日本,茶道最初被称为茶之汤。这一点,史书上都有明晰的记载。”

现代人喝茶,不仅恢复了一种文化状态,也恢复了一种属于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只是谈‘文化’二字,难免会流于空洞,文化要落在衣食住行的层面上。传统文化不只可以用来宣讲,更可以看,可以闻,声色香味触法,才是真正的文化。”

蝈蝈的叫声里,如济为我们泡上一盏老岩茶。所有茶具皆色调深沉,看起来并不起眼,却有一股高古之气。他用了一只漆盒作为泡茶台,还有一把黑色的小陶壶、几只素雅的小陶杯。

“古人究竟如何吃茶?这是许多爱喝茶的人十分感兴趣的。换而言之,为何古人叫吃茶去,而不是喝茶去?唐人吃茶采用煎茶法,宋人吃茶采用点茶法,与现在的泡茶法完全不一样。”

“谈到唐代的煎茶法,自然离不开陆羽的《茶经》。《茶经》是对煎茶法的完整记录,包括茶叶的采摘制作、煎水的器具等。看完《茶经》,对唐人的煎茶方式会有所了解。”(www.xing528.com)

初唐的时候,茶被僧人引入寺院,后在皇宫和文人阶层流行开来。煎茶之法,蔚然风行。《神苑清规》中记载,院门特为茶汤,礼数殷重,受请之人不宜怠慢。《封氏闻见记》中也说道,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唐人煎茶,在今人看来,异常繁琐。煎茶时需要先将茶饼用炭火炙烤,然后再碾碎,再投入到茶釜中煎煮,煮出沫饽为最佳。如济说,在陆羽的判断标准里,沫和饽都是茶汤的精华所在,但完全是两个概念。陆羽在《茶经》里说:“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轻者曰花。如枣花飘飘然于环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其沫者,若绿钱浮于水渭,又如菊英堕于鐏俎之中。”

“杏花开的时节,坐在山顶上喝茶,白云会飘进你的茶壶里。当你下山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的脚步轻得像一朵云,完全忘记了疲惫。”如济曾在一篇文章中如是写。

他曾久居终南山的千竹庵里,终日晒茶、煮茶,像一位隐士隐藏在山里。最悠哉的是,在山里煎茶,需戴上斗笠去劈柴,生火,初开始,如济不懂得生火的秘诀,往灶膛里添了一大堆柴火,结果烟雾滚滚,人被呛得咳嗽。经当地山民的指点,他才明白了生火的奥妙——灶膛里的木柴不能塞得太满,否则空气不流通,火着不起来。

在山里生活,听起来风雅,实际也有不便利的一面。许多人就是忍受不了山中生活的诸多不便,而选择了离开。如济煮水用的一把壶,黑乎乎的烟色,乍一看会让人误以为是一把老铁壶,但实际上它是一把不锈钢的水壶。只是水壶被用的时间太长了,每天被烟熏火燎,自然变得满面尘灰烟火色。

他在山中饮茶用的茶台,是山里山民留下来的石磨。他所用的茶具,也是粗糙的茶碗。山上往往山风烈,适合煮茶。在如济看来,黑茶乌龙茶普洱茶可以煮着喝,绿茶白茶红茶也可以煮着喝。只要煎煮的方法与分寸得当,每一款茶都可以煮出茶中的奥妙。通常,煮过的茶与直接冲泡的茶不同的是,煮过的茶味道更为醇厚深沉。

陆羽在《茶经》里指出,山泉水泡茶最佳,为其有活力。如济在山里,近水楼台先得月,每次煮茶,都是去山间的溪水处打水。用活水、活火,煮出的茶意蕴无穷,如同山间浮云。

如今在山下城市里的茶室里,喝茶是如济每天的功课。第一道茶,奉给佛祖及诸位菩萨;第二道茶,回向众生和出家人;第三道茶,与友人或是自己品饮。

学习煎茶之道,对人的心性成长有所裨益。”在学习煎茶技法的同时,也能加深内在的体悟。最重要的,是可以让人做事情变得有条理。如持续练习,那面对复杂的事物,人也会有充足的能量去面对。

目前,如济在全国设有五个点茶所和十个煎茶所,即五山十刹的茶传习所。所谓五山十刹,是源自南宋的理念。南宋当时在全国设有五山十刹,其中以杭州的径山寺为首。

他推崇日本茶人武野绍欧的一句话:“只要碗里的茶汤不凉,我愿意整天对着它。”武野绍欧这句话的意思,其实不是说让我们天天饮茶,而是要时时保持一颗茶之心。喝茶,最重要的是不是用口,而是用心。如此,才能品出一碗茶汤的真正滋味。茶汤的真味,不在于茶的色香味形,如果执着于茶的物质层面与感官刺激,那也是一种迷失。只有放下分别心,保持内心的清明灵动,才能感知到茶的禅意与真味。

毕竟,茶道的本质在于清心,同时,这也是禅宗的根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