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于世,任何人,都有人生的目标。同样,身处职场,你也应该有自己的职业目标,职业目标是引领职业成功的关键。虽然,你未来的职业生涯可能并不完全按照你的职业规划去发展,但你仍然要拥有一份职业规划。因为通过职业规划你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目前所在的位置,目前的职业与你的规划有什么样的偏差,它是否对你的职业生涯有帮助,你是否需要作出调整。因此,聪明的职场人士即使要“跳槽”,也会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明确了再跳槽。
小张已经是两年来第五次跳槽了。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她先后从事了性质不同的四份工作:民办学校的教师、教育机构的咨询员、办公器材的销售员、保险的推销员。这四份工作只有做教师与她的专业对口,其他都是在招聘单位急需用人、她也急需工作的时候找的,那时单位不考虑她的专业,她也不考虑工作的性质,她只看薪水和招聘单位的承诺,只要薪水满意或者未来的薪水可以达到她的满意,她就做。
就这样,她走马灯似的换了四家单位,换了四种工作。
这一次,小张拿着她的中文简历找到一个猎头,希望猎头能为她翻译成英文的简历。她说她看好了一家各方面都不错的外资企业,薪水尤其诱人,所以想制作一份英文简历试试运气。
这位猎头一看这份简历,发现小张还是在用她大学毕业时用的简历,只是在工作经历一栏多了几行字,也只有从工作经历里才能看出这不是一个应届毕业生。猎头摇了摇头。
看到猎头的反应,小张其实也明白自己的工作经历没有什么说服力——她在叙述工作经历的时候一笔带过,而且把自己的四次“跳槽”进行了排列组合,将四次改成了两次。
单从小张工作的种类上来看,她的从业经验无疑是丰富的,经历也是复杂的。但是这种经历在质量上很难让人信服,实在是缺乏说服力。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她没有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最终失去了职业方向。
小张的“跳槽”经历说明,“跳槽”不能打无准备之仗——不明确目标、无准备只能将自己置于不利境地。为了使跳槽变被动为主动,你必须在作好了准备之后再决定。为使自己的“跳槽”更加有效率,成功率更高,你必须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规划,明确制定未来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的职业目标,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定位。
所谓的缺乏职业规划,就是指职场人士在步入职场之前或者在职场中时,缺乏对自己能力和发展的明确认识,更没有认清自己所处的职场环境。很多职场人士往往处于这种“不知己不知彼”的状态中,走一步算一步,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走向如何,更不知道自己可以朝着哪个方向走。不少人连初始的职业选择都存在困难,他们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喜欢干什么。其结果,必然是做了一份自己不愿意做的工作,或者是做了一份不适合自己做的工作。可以想见,他们前途肯定堪忧。
那么,怎么才算有一个职业规划呢?(www.xing528.com)
每个人都可以给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一个规划,规划分成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是指自己到达某一个年龄阶段时想到达的目标,而短期目标则是近期自己可以做到的程度。两种目标应该是协调一致的,具有可发展性。
同时,在制定目标之前,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自己。一方面是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另一方面是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及兴趣爱好,看两者能否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如果不能,那么应该偏向于哪个角度发展则需要自己去理性选择了。
为此,你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是基础。喜欢做的事情未必就有机会去做,或者说,适合自己做的事情也未必有机会去做。比如,通过职业倾向性测试可以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行业,但是现实未必能给自己这个机会。所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才是进入职场的基础,也是和其他人竞争的实力所在。
2.了解自己的兴趣
至于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可以作为长远规划来处理。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得鲁克有一句话:“我们大大高估了自己一年以后能够做到的事,却大大低估了五年以后自己可能做到的事。”因此,究竟跳不跳槽,你不妨先问问自己:五年之后、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我的职业目标是什么?要达成这些目标,我还需要补充什么?意向中的那个职位究竟在哪些方面能帮助我提升?了解这些,才能有效避免盲目“跳槽”给你带来的弊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