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ESG领域的主要学术研究机构包括中央财经大学绿色国际金融研究院(绿金院)和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绿金委)。其中,绿金院在ESG数据和ESG指数方面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2019年9月,绿金院发布了独立研发的国内最大的线上ESG数据库——中财绿金院ESG数据库,该数据库覆盖范围超过4 000家中国公司,包括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发债主体,涵盖ESG数据库、ESG评级、ESG评级报告、ESG指数和ESG研报五大功能,能够实时、定制化查询中国企业全面的ESG信息,获取ESG评级结果、行业表现、具体指标得分及量化数据,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国内ESG评估的量化和标准化。同时,绿金院发布了多个以ESG为核心投资理念的股票指数,包括“沪深300绿色领先指数”“中财—国证深港通绿色优选指数”“中证—中财沪深100ESG领先指数”“美好中国ESG100指数”等。
绿金委在ESG投资、绿色债券、绿色金融、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等方面持续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多项研究成果。除此以外,绿金委也积极组织和参与相关会议、研讨等活动。2018年,绿金委在北京举行年会,220多家成员单位、70多家相关单位和超过50家媒体共700余人参加了会议,就绿色金融创新、ESG投资等主题进行了交流与讨论。2019年11月,绿金委和巴黎欧洲金融市场协会在法国巴黎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法绿色金融联席会议,会议讨论了绿色资产风险权重、环境信息披露、绿色投资,以及绿色金融科技等议题。
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背后,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趋势明显,我国绿色金融政策框架构建正在逐步完善。在制度建设方面,七部委于2016年共同出台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推动完善了绿色金融的标准和环境信息披露体系。在激励政策方面,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财政、货币和监管政策也不断出台。此外,地方政府也积极制定了贴息、担保等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激励措施。
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不断出现在市场中。2019年,我国21家大型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已达10.6万亿元,2016年以来我国在境内外发行的绿色债券超过1.2万亿元,并探索了一系列的创新产品,例如融资租赁绿色债券以及准主权浮息欧元绿色债券等。其他创新型绿色金融产品也在不断涌现,包括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股票、绿色ABS、绿色ETF等。同时,区域已有绿色金融的先行先试。我国已经建立了包括浙江省湖州市、衢州市,江西省赣江新区,贵州省贵安新区,广东省广州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昌吉州和克拉玛依市,甘肃兰州等9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这些地区积极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以绿色金融服务支持地方经济的绿色转型。(www.xing528.com)
国际视野层面,中国积极推动绿色金融领域国际合作。2016年中国在担任G20主席国期间发起设立绿色金融研究小组,由中国人民银行与英格兰央行担任共同主席,并连续三年将相关研究成果写入G20领导人峰会成果文件。2018年11月,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和伦敦金融城联合相关机构共同发起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目前已有来自全球的37家机构签署该原则并承诺将在“一带一路”相关投融资活动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
在企业层面的研究表明,ESG表现与公司价值呈正相关关系。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院长施懿宸等人将2015年至2018年中证800指数成分股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公司价值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公司ESG得分作为核心解释变量,研究上市公司ESG水平与其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ESG表现与其企业价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意味着ESG表现较好的公司可以通过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提升社会形象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等渠道提升其企业价值。
对于投资市场的研究显示,ESG投资规模正逐渐增长。随着A股被纳入MSCI和富时罗素等国际重要指数,我国养老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机构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的步伐加快,ESG投资已在我国资本市场达到风口。当前已有多家金融机构发布了ESG相关的基金产品、理财产品等,在2020年将有更多金融机构加入ESG投资中,市场上将涌现更多不同形式的ESG产品,包括股票型ESG产品、固收类ESG产品以及混合型ESG产品等,我国整体ESG投资数量和规模都将有大幅度增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