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儿序]初见于王伯成(约生活于1251-1321年间)《天宝遗事》诸宫调《安禄山被贬造反·禄山别杨妃》。后演为北曲[越调]曲牌和高腔、昆曲等近现代戏曲曲牌。
既见平调[紫花儿序](谱例6)与调腔及传统[紫花儿序]的基本定则不符,以此冠其名曰[紫花儿序],可谓亳无道理。以此推论的话,任何一个曲调都可以名之为[紫花儿序]。因此,此曲不能称之为[紫花儿序],仅为一个普通的平调唱段而已。
纵然平调与调腔[紫花儿序]唱曲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毕竟由于这两支[紫花儿序]的体格不同,因此,这种相似的性质也就有所区别。换言之,这种相似并非是因为[紫花儿序]的关系带来的,而是由于平调声腔原本就是调腔分支所致。也因此,这种相似对于[紫花儿序]是否由调腔而来无关。
尽管在既见的平调曲牌中,不见有真正的比较规范的[紫花儿序],但这并不等于平调历史上不曾有过真正的[紫花儿序]。应该说,真正的[紫花儿序]确曾传入过平调。其主要依据是:新昌调腔的传统剧目《西厢记》“拷红"中有[紫花儿序]唱调,而对平调有着重大影响的、“大约起始于清康熙年间”[1](1662-1722)的、既唱昆曲,又唱调腔的宁波“甬昆班''演出的剧目中同样有《西厢记》[2]。“,甬昆班,和平调艺人在长期合班演出中,因搬演《西厢记》等含有[紫花儿序]剧目而将其中的[紫花儿序]传入平调在所难免。
[紫花儿序]原出诸宫调。早见于宋金末,元初《天宝遗事》诸宫调《安禄山被贬造反·禄山别杨妃》。下面这支乐谱即为清《九宫大成谱》所收录的《天宝遗事》[越调·紫花儿序]。
紫花儿序
王伯成原著
——选自刘崇德《九宫大成谱校译》第1656页
谱例说明:该乐谱原刊朱禧辑《天宝遗事诸宫调》第47页,后被瀛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收录。
——选自清《九宫大成谱南北词宫谱》卷之二十八
——选自《太和正音谱·越调》
越调[紫花儿序]全曲十乐句。基本结构四、四、四。四、四。二、七。四、四、四。但《太和正音谱·越调》所定曲谱,前两句多了三字,与基本格略有差异:
[紫花儿序]例作套数次牌,常置[斗鹌鹑]之后,[小桃红]之前。牌名或无“序”字,或无“儿”字均有。[幺篇]同始调,用否均可。
关汉卿在“蹴踘场中”套中,将此曲的首三句前移到首牌[斗鹌鹑]的曲未,致使前曲多了三句(黑体字者),而[紫花儿序]本曲却因此而少了三句:
[越调·斗鹌鹑]蹴□场中,呜珂巷里,南北驰名,寰中可意.夹缝堪夸,抛声尽喜,那换活,煞整齐.款侧金莲,微那玉体.唐裙轻荡,绣带斜飘,舞袖低垂。
(紧接[紫花儿])
(打得个)桶子(口)特硬,合扇(拐)偏疾。
(有)一千(来)口拾。
上下(泛)匀匀(的)论道儿直。
(使得个插肩来)可喜,板搂巢杂足(窝儿)零利。
这现象表明,[紫花儿]的格律在实际运用中是可以有所变异,并在与[斗鹌鹑]连用时,可以变通的。
[紫花儿序]套曲联接的基本形式:[斗鹌鹑]、[紫花儿序]、[小桃红]、[金焦叶]、[调笑令]、[寨儿令]、[鬼三台]、[秃厮儿]、[圣药王]、[秃厮儿〕、[圣药王]、[收尾]。该套最长17曲、最短8曲。但早期联套却并不一定如此。如元初的《天宝》诸宫调,其套式即为:越调[踏阵马]、[斗鹌鹑]、[紫花儿序]、[青山口]、[雪里梅]、[雪里梅]么篇、[麻郎儿]、[麻郎儿]么篇、[绵搭絮]、[金蕉叶]、[小桃红]、[天净沙]、[醉扶归]、[调笑令]、[络丝娘]、[鄆州春]、[东原乐]、[看花回]、[眉儿赚煞]。其中首牌不是[斗鹌鹑]而是[踏阵马]。而[紫花儿序]、虽然亦在[小桃红]之前,但中间却又隔了[青山口]等四、五支曲牌。由此或可窥见这种联套规范大多是在诸宫调之后形成的。而[紫花儿序]则很有可能会与[小桃红]等同时传播,其中也有可能以这种形式传入平调。
与其他曲牌不同,[紫花儿序〕没有别名。其在北杂剧《丽春堂》第三折、《倩女离魂》第二折、《敬德不服老》第三折和“北诈”《西游记》第一本第十二折·鬼母皈依、俅生债》第三折、《赤壁赋)》第一折,以及昆曲《醉菩提·当酒)〉(老旦散板唱调)、《红楼梦·葬花》(五旦唱调)、《草芦记·花荡》(净唱调)、《占花魁·劝妆》(老旦唱调)、《长生殿·神诉》(副唱调)等剧目中均有运用。
[紫花儿序]可以散唱,亦可上板。如《艳云亭·痴诉》即为上板曲。
八百多年[紫花儿序]的传播,当然会有很多变化,但如果把《天宝遗事诸宫调》[紫花儿序]视为正体的话,那么,将它与其他剧目中的[紫花儿序]相比较,还是可以发现其间有着较多的相似之处。
下面试将诸宫调[紫花儿序](谱例1)与王实甫的北杂剧《丽春堂》中的[紫花儿序](谱例2)作一比较,就可窥见其中的渊源关系。
紫花儿序——《丽春堂》第三折
王实甫原著
——选自刘崇德《元杂剧曲谱研究与辑录》第104页先看两者的曲辞格律是否相似:
王伯成〈庆宝遗事诸宫调》[紫花儿序]
(恰正是)春心飘·荡,
X平X仄
色胆疏狂,
X仄平平
醉眼模糊。
X仄平平(韵)
半团香玉,
X平X仄
两点琼酥,
X仄平平(韵)
谁知,
平平(韵)
尽日君王看不足。
X仄平平X去平(韵)X
(似)玉颗神珠,
X平平去(韵)
(俺也曾)被拥蚊绡
X仄平平,
枕并珊瑚。
X仄平平(韵)。
王实甫《丽春堂》
[紫花儿序]
(也不学)刘伶荷锸,X平X仄
(也不学)屈子投江,X仄平平
(且做个)范蠡归湖。
X仄平平(韵)
(绕)一滩红蓼,
X平X仄
(过)两岸青蒲。
X仄平平(韵)
渔夫,
平平(韵)
将(我)这(小)小船(儿)棹将过。
仄平平 X去平(韵)
(惊起那)几行鸥鹭。
X平平去(韵)
(似这等)乐以忘忧,
X仄平平,
胡必归欤。
X仄平平(韵)・
比较结果,两者格律定则完全一致。
再看两者的旋律是否相似:
上述比较显示,两者的曲辞格律完全一致,旋律亦有许多相似之处,可见两者属同宗曲牌。也就是说,诸宫调[紫花儿序](谱例1)与王实甫的北杂剧《丽春堂》中的[紫花儿序](谱例2)之间有血缘传承关系。
平调中,[紫花儿序]用得不多。据笔者初步统计,在平调的所谓前后18本剧目中,仅用了2次。一次在《孔雀辍第三场,另一次在《双合缘》第二十一场[3]。其中《双合缘》[紫花儿序]乐谱如下:
平调[紫花儿序]——《双缘合》选段(www.xing528.com)
周来达译线谱
——选自《宁海平调史》第160页
就上例曲牌定则看,无论是句式、还是平仄、押韵等都不规范。然而,它恰恰确实名为[紫花儿序]。单独地看,这种名称之由来可谓毫无道理,以此推论的话,任何一个曲调都可以名之为[紫花儿序]。故此曲不能称之为[紫花儿序],应属非曲牌型的平调唱调。其之所以冠名为[紫花儿序],或是失误。
分析平调前后三十六本剧目中所有的[紫花儿序]唱词,以及从既见平调乐谱,还没发现见有比较合乎[紫花儿序]定则的[紫花儿序]。比较而言,《孔雀袍》第三场中的[紫花儿序]有点儿接近基本格:
(白飞天唱):重重水,重重山,真正金风天河汉.日落高峰山遮拦,又听得神寺钟声响.看看西山如半寒,慢投旅店把身安.又何须良朋义结金兰,走不尽地北天南。
——《宁海平调优秀传统剧目汇编》第三集第107页
前面已经谈到既见平调[紫花儿序](谱例6)与传统[紫花儿序]的基本定则不符,故,不能称之为[紫花儿序],属非曲牌型的、仅为一个普通的平调唱调而已。为证此说,特将平调(谱例6)与早见的《天宝遗事诸宫调》及调腔[紫花儿序](谱8)的曲辞和旋律作如下比较:
①《天宝遗事诸宫调》[紫花儿序](恰正是)春心飘荡,色胆疏狂,②调腔《西厢记》[紫花儿序](他那里穷酸)做了新婚,(小姐)做了娇妻,③平调《双合缘》[紫花儿序](忆当时)从来会亲芭,(到如今)孤盼两下。
①醉眼模糊.半团香玉,两点琼酥,
②(他说道这小红娘)做了牵头.(这些时)春山低翠,秋水凝眸,
③恩爱夫(和)妻,并蒂一枝花.(今做了迷天)雾云日遮,
①谁知,尽日君王看不足(似)玉颗神珠,
②(别样的)都休,只把你裙带儿拴,纽门儿扣,
③何日里云散风罢,何日里把旭昶晚霞.(若得个)月缺重圆,
①(俺也曾)被拥鲛绡,枕并珊瑚.(《天宝遗事诸宫调》卷)
②旧时肥瘦,出落(得)精神.(《调腔曲牌集·剧曲之部》)
③真是个花谢再发生兰芳.(比目双双)鱼水交加,
①——
②——
③鸳鸯弹打栖林宿魂.怨只怨无情风雨,你那里独自泪洒,
①——
②——
③我这里孤凄凄更加惘怅,衾枕边尽都是邯郸梦耍.(《宁海平调史》160页)
显然,仅就的辞格看,①(调腔)与②(诸宫调)[紫花儿序]相同,而与17句的③(平调)[紫花儿序]就大不相同。可见,平调[紫花儿序]与传统及调腔[紫花儿序]之间不存在直接的传承关系。
将平调[紫花儿序](谱例6)与调腔[紫花儿序](谱例7)的旋律作比较,可以发现两者的调式相似,均为宫调式。旋律呈现了间隔性、不连贯的相似。
调腔[紫花儿序]——余赛花“正旦”唱
赵培生演唱
周来达译线谱
——选自《调腔曲牌集·套曲之部》第251页
这两支[紫花儿序]旋律呈现了间隔性、不连贯的相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地方:
纵然平调与调腔[紫花儿序]唱曲有较多相似之处,但毕竟由于这两支[紫花儿序]的体格不同。因此,这种相似的性质也就有所区别。换言之,这种相似中或许还存在着并非是因为[紫花儿序]的关系而带来的因素。这是由于平调声腔原本就是调腔分支所致,也是平调主腔对所谓[紫花儿序]唱调的重新谱曲所致,因此这种相似对于[紫花儿序]是否由调腔而来或许无关。当然,这只是可能性中的一种。另一种,则是[紫花儿序]由调腔传入平调后,填词时忽略了定则,由此导致失误,以讹传讹。
尽管在既见的平调曲牌中,不见有真正的比较规范的[紫花儿序],造成既见的平调[紫花儿序]不合乎[紫花儿序]应有规范的原因有很多,但这一切并不等于平调历史上不曾有过[紫花儿序]。应该说,真正的[紫花儿序]确实曾经传入过平调。其依据是:
1.平调曾经多次反复地搬演过《西厢记》等含有[紫花儿序]的剧目。而《西厢记》等剧目中[紫花儿序],却完全合乎的定则。
2.平调的宗脉:调腔中的[紫花儿序]之定则,与《西厢记》等剧目中[紫花儿序]定则完全吻合;
3.宁海本地班与“甬昆班”在长期合班演出中,因搬演《西厢记》而将其中的[紫花儿序]传入平调是在所必然。
“新昌调腔是现今全国范围内唯一尚保留着《北西厢》(四折)……的演出和乐谱的剧种。”[4]而北杂剧牺厢谈第二、三、四折,则分别用过一次[紫花儿序]。现以其中第二折的[紫花儿序]“老夫人猜那穷酸做了新婿”为例,试与调腔《西厢记》中的[紫花儿序](谱例7)作如下比较:
[紫花儿序]——《西厢记)》第二折
老夫人猜那穷酸做了新婿,
小姐做了娇妻,
这小贱人做了牵头。
俺小姐这些时春山低翠,
秋水凝眸,
别样的都休,
只把你裙带儿拴,
纽门儿扣,
比着你旧时肥瘦,
出落得精神,
别样的风流。
[紫花儿序]——新昌调腔“拷红”
他那里穷酸做了新婿,
小姐做了娇妻,
他说道这小红娘做了牵头。
这些时春山低翠,
秋水凝眸,
别样的都休
只把你裙带儿拴,
组门儿扣,
旧时肥瘦,
出落得精神,
别样的风流。
调腔[紫花儿序]——调腔《西厢记·拷红》
周来达译线谱
(稍慢)
——选自《调腔曲牌集·剧曲之部·西厢记拷红》第3页
与谱例7的宫调式调腔[紫花儿序]不同,这支调腔[紫花儿序](谱例11)是一支至少词格还比较规范的徵调式[紫花儿序]。
比较显示,它与《北西厢》[紫花儿序]词格的差别,仅仅是某几个辅助性的字词。这支新昌调腔'拷红"中的[紫花儿序],几乎就是王实甫《北西厢》的原样。可见平调的宗脉:调腔确实搬演过《西厢记》等含有[紫花儿序]的剧目,其对于[紫花儿序]的传承是严谨的、合乎规范的。
既唱昆曲,又唱调腔,对平调有着极其重大影响的宁波“甬昆班”,“大约起始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其演出的传统昆腔中同样有《西厢记》、《长生殿)〉等含有[紫花儿序]的剧目[5]。《宁海本地班和“甬昆班”在长期合班演出中,因搬演《西厢记》、《长生殿》等剧目而将其中的[紫花儿序]传入平调是理所应当。之所以平调中至今还有[紫花儿序]牌名,其本身就是平调历史上确实曾经有过真正[紫花儿序]的证据。
至于为什么平调[紫花儿序]徒有其名而无其实?笔者猜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后人(多为剧作者)不谙[紫花儿序]定则,填词时失误,以讹传讹所致。
综上所述,平调史上或许确实曾经传入过真正的[紫花儿序],但既见的平调[紫花儿序]徒有其名,而无其实,仅是一首非曲牌型的、普通的平调唱曲而已。
注释
[1]《中国昆剧大辞典》第12页。
[2]同上。
[3]分别参见《宁海平调优秀传统剧目汇编》第三集第107页;第一集笫233页。
[4]《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浙江卷》(上)第68页。
[5]仲国昆剧大辞典》第1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