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华
2017年9月,在筹备115周年校庆晚会的过程中,我有幸参加到情景诗剧《世纪回望》的排演工作中。
《世纪回望》是由李政伦老师创作的反映学校建校一百多年发展史的情景诗剧,一共四幕,前两幕由王佳琪老师负责排演,参演的同学们都来自桃园校区;后两幕由我负责,参演的同学们都来自长安校区,基本覆盖了长安校区的所有院系。参演学生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物理学院的青年骨干教师张妞苗老师和担任本次校庆晚会主持人的郭全岭老师也倾情参演,给予了很大支持。当时,刚刚获得校团委研究生支教团保研资格的文学院的王艺萱同学也参与到剧目的排演工作中。她曾担任小黑话剧社的社长,有非常丰富的校园戏剧排演经验。她既是演员统筹,又是导演助理,同时也是服装总监。从排练、录音到演出,整个剧目能顺利进行,多亏了这位“大管家”。
九月初一开始选拔演员时,就出现了一些小小的困难。长安校区参与报名的同学很多,又来自各个院系,由于各院系课程排列时间不同,想凑齐全部人共同排练,难度很大。演员大多来自低年级,有晚自习要求。在尽量不占用大家学习时间的前提下,我们需要制定出一个高效的排演计划,并请校团委的老师帮忙协调,与各院系沟通请假事宜。由于演员人数较多,平时只能等下午课程结束后,在北广场的大平台上进行排练。大部分演员都是一下课就背着书包匆匆赶来,赶在日落之前排练完成后,再去吃饭或又匆匆赶去上晚上的课。所以,每次开始排练之前,我都会和王艺萱对当天的排练内容进行提前的规划演练,讨论筛选出一个较为满意的呈现效果,然后在正式排练时给同学们做出清晰的传达。在执行过程中,迅速对出现的状况进行调整,以保证排演计划顺利进行。(www.xing528.com)
在一开始选拔演员时,我们就和同学们提前沟通,说明排演过程要横跨了整个国庆节假期。大家非常配合,对排练日程的调整表示理解,保证了节假日的排练和彩排。由于我们的节目在校庆晚会的开始,参演人数又最多,所有每次联排时,剧组的同学们(包括要集体乘车到长安校区参加联排的桃园校区的同学们)都是最先集合完毕进入备场状态的。剧组全体演员的严谨的排演态度,让我非常钦佩,也倍感欣慰。记得有一次在活动中心彩排时,遇上了停电。同学们举起手机的电筒来照明,坚持完成彩排。那苦中有乐的场景和豁达乐观的精神,感人至深,充满了凝聚力,令人难忘。
每年在新生入校时,我们会组织学生参观西北大学博物馆的校史馆,集体观看讲述西北大学校史的纪录片《百年弦歌,西序春秋》,以这样形象生动的形式帮助新生了解校史校情。而像这样用情景诗剧,让学生能亲身参与、舞台剧演出,对校史进行立体呈现,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不论是参演者还是观众,都受到了一次震撼心灵的艺术感染和思政教育。舞台上,从建校伊始的举步维艰,到城固南迁时的坚韧不拔,再到新时期不断奋发向上、追赶超越,一代代西北大学人为祖国建设全情投入奋不顾身的故事,化作每一位参演同学内心涌动的激情和眼中的理想星光。那些闪亮的名字、光辉的成就,无不激励着人们在“公诚勤朴”奋斗历史的璀璨星河中迸发出耀眼的光芒。“天下为公,不诚无物,勤奋坚毅,抱朴守真”,这对校训的吟诵,是整部剧中最令我感动的一幕。我想,只有真切了解才能深入理解,只有深入理解才会文化认同,只有文化认同才有坚实行动,只有坚实行动才能最终“征服命运的困顿”,“谱写壮丽的诗篇”。
“公诚勤朴是西大的风骨,坚韧不拔是西大的品格,祖国需要是西大的信念,民族希望是西大的力量。”在排练结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剧中这段台词还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我和参演的同学交流过,大家都深有同感。或许,这些情感在某些时刻的共振,还会产生更大更深远的影响,让学生们、老师们、校友们从中不断汲取精神能量。
和将近两个月的排练时间相比,演出时的20多分钟显得有些匆匆。非常感谢高字民老师的约稿,让我能静下心来回顾这段难忘的经历,并让我有机会对全部参演的老师和同学们再次表示感谢。很荣幸能和大家一起共同参与这部剧的创作!对于校园戏剧,我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同学积极加入——这是有别于课堂的独特体验,一定会给你们的成长带来意想不到收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