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话剧《秋风秋雨愁煞人》排演指导心得:探索英雄凡人化呈现方式

话剧《秋风秋雨愁煞人》排演指导心得:探索英雄凡人化呈现方式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也奇在2015年“黑美人”艺术节的筹备阶段,我以指导老师的身份与《秋风秋雨愁煞人》一剧结缘。英雄是因为身为凡人而有超越凡人之举,方才令人动容。2017年“黑美人”艺术节30周年的演出,见证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一剧的成长。回首《秋风秋雨愁煞人》的修改、排练至最终演出和获奖之始末,我很荣幸也很自豪能以指导老师的身份参与其中。

话剧《秋风秋雨愁煞人》排演指导心得:探索英雄凡人化呈现方式

张也奇

(西北大学文学院广播电影电视系讲师)

在2015年“黑美人艺术节的筹备阶段,我以指导老师的身份与《秋风秋雨愁煞人》一剧结缘。在当时我拿到的四五部剧中,该剧显得非常与众不同。它对于历史题材和革命英雄人物的充满诗意又庄重严肃的描绘十分难能可贵,读之令人兴奋。而同时,它的缺点也颇为明显和集中,无论是结构还是台词处理,更多还是语言的叙述而非行动的摹仿,离话剧的基本标准有很大距离,简而言之,不大像话剧。

左晨和张煦琳完成的剧本初稿中,秋瑾同反动势力的交锋过于单一,也过于形式化,看似激烈的矛盾冲突之下却很难找到人物内心的起伏变化,也很难使人理解并信服特定人物性格的合理性。虽然两位剧作的初学者非常努力地尝试了许多手段试图将秋瑾这一英雄主人公刻画的饱满立体,但剧本依然与当下观众的生活和情感世界显得十分疏离,不够动人,高潮也不够深厚有力。

在和导演范玥昕、主演王馨怡等剧组成员第一次面谈时,我直言不讳地指出了这个话剧当时的问题,剧本在努力创造一个非人化的英雄。如果英雄永远刀枪不入、如果英雄毫无儿女情长,那便是取消了英雄身上的人性,更是取消了英雄令观众感同身受的途径。英雄是因为身为凡人而有超越凡人之举,方才令人动容。我们对秋瑾大义赴死的伟大事迹早已耳熟能详,但却不曾细细体会过这位巾帼豪杰在生与死之间所有炙烤灵魂的痛苦。因此,这个话剧的难点就在于,爱国主题如何落地历史中鼎鼎大名的英雄,如何能在戏剧舞台的演绎下穿越历史的时空,从一种完成时态的牺牲与永恒的伟大,被转换为一种现在时的抉择与两难中的超越,把秋瑾的起义与牺牲的壮举及其承载的爱国主题具体呈现为可被观众理解的行动?这一问题,便是我和剧组全体成员在接下来无数次的排练和讨论会中集中攻克的重点难题。(www.xing528.com)

导演范玥昕和宋佳,主演王馨怡和所有演职人员继承了西北大学校园戏剧质朴而坚韧的优良创作传统,不逃避,不退缩。我们在紧张的排练中始终保持着积极的互动。场景与事件被大幅度修改,台词按照人物心理增添了更多潜台词和个性,舞台节奏也从始终紧绷、咆哮嘶吼转化为了慢起急升,以静制动,于反差和回旋中稳步酝酿高潮的形态。在舞台呈现上,二道幕舞台置景和剪影等人物动作处理使得全剧具有了一定程度上超越时空的灵活和深度。2017年“黑美人”艺术节30周年的演出,见证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一剧的成长。我们的秋瑾是英雄,但也是一个女人,更是一个母亲,我深深为学生们骄傲!

回首《秋风秋雨愁煞人》的修改、排练至最终演出和获奖之始末,我很荣幸也很自豪能以指导老师的身份参与其中。做戏是件奇妙的事,因它充满偶然,因它必经艰辛。

一部戏能得以完整呈现于舞台,源自整个团队中每一个人的默默付出;而一部戏在艺术上的真正实现,则有赖于观众和创作者从情感到思想的深刻心灵交流之上的共同完成。若没有高老师在编剧课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命题将左晨、张煦琳两位编剧逼出了华丽古风的审美舒适区,很难想象秋瑾这一似乎“老生常谈”的英雄人物会在当下以这样一种细腻而充满诗意的方式被阐释。若不是在排演过程中,我对于秋瑾形象和全剧主题近乎“狂妄”的古希腊悲剧式的追求能得到导演、演员以及其他剧组成员的赤子般的挚诚回应和孜孜不倦的亲身践行,便无法使得西北大学校园戏剧一向以轻喜剧见长的舞台上能有秋瑾这一位高贵而平凡、悲壮而雄浑的“叛逆”女性桀骜问世。若离开“黑美人”这一活力四射、兼容并包、开放积极的平台和学生工作口的诸位领导和辅导员老师的亲切关怀、大力扶植,离开西北大学、文学院和广电系深厚的话剧土壤,离开每一版演出现场充满包容和鼓励、积极与舞台共鸣的观众,《秋风秋雨愁煞人》一剧便无法一路坚定走来,不断成长,勇敢而确有新意地探索了校园戏剧在当下语境中对宏大历史主题和著名英雄人物再创造的更多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