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春舞台与立德树人:西北大学校园戏剧与思政教育融合实践

青春舞台与立德树人:西北大学校园戏剧与思政教育融合实践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在校园戏剧舞台上展现历史时空、再现宏大事件、表现英雄人物,贴近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感知方式,从而形成心理共鸣,获得感性和理性的认同,我们认为,校园戏剧应该更具包容性。剧中序幕是大通学堂的练武场,用以展示秋瑾及学生等人习武时的状态。受此启发,我们积极向前辈学习,努力借鉴并满怀诗情地寻找适合展现秋瑾生活的历史时空的造型处理形式,并尝试赋予其象征意味。

青春舞台与立德树人:西北大学校园戏剧与思政教育融合实践

为了在校园戏剧舞台上展现历史时空、再现宏大事件、表现英雄人物,贴近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感知方式,从而形成心理共鸣,获得感性和理性的认同,我们认为,校园戏剧应该更具包容性。创作《秋风秋雨愁煞人》时,我们先分解整体剧情,明确戏剧行动从何开始?哪些实演、哪些口述?如何借助布景、投影等舞美手段暗示、换场时画外音陈述、字幕投影、利用背景音乐烘托以及诗词朗诵等辅助,以此为基础设置场面,并且在舞美造型上尝试将民族戏剧的写意性与西方戏剧的写实性相结合?为此,我们大胆借鉴焦菊隐、黄佐临、徐晓钟、田沁鑫等历代在此方向上有建树的导演的技法,在校园戏剧制作规模下以便捷易行兼具抒情色彩的导演处理方式,力求达到诗意化的舞台效果。

一、场幕间的明暗场设置

秋瑾起义的过程坎坷曲折,如果把所有事件和细节全部搬到舞台上呈现,很容易导致剧情被稀释、戏剧性被削弱,表演可能不再集中厚实,发人深思。为此,我们需要尽可能压缩剧中的历时性情节、转化为空间性的场面,以空间来表达时间,让动作成为主要表现手段。这就涉及舞台的有限时空和无限时空,也是戏剧结构的范畴——明暗场的处理。[2]

创作总体上融合中西方思维方式,尝试在有限的舞台时空里展现无限的时空想象。我们向西方戏剧的舞台造型学习,背景与道具均采用偏写实化的处理。为了更好地营造历史情境,我们确定了舞美风格以淡雅为主。在我们目前的能力范围内,要很好地实现此审美要求,就要借助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形式与风格,追求深沉含蓄的仿古效果。最终,我们采用了电脑三维水墨晕染绘制手段,提前设计好电子场景图,按照剧情发展将其依次投放到LED电子显示屏上作为背景墙。

剧中序幕是大通学堂的练武场,用以展示秋瑾及学生等人习武时的状态。绘制时主要以空旷为主,两堵墙在画面内向中汇聚,水平透视下景物近大远小形成较好的景深效果,同时配合若隐若现的一排大树和几只向高空飞起的大雁,动静结合,为秋日的大通学堂增添了几分萧瑟肃杀的气氛。然而,仅仅依托上述的设置并不足以说明该场景的功能,于是我们便在门房的两侧竖起数把枪支,与空中被惊起的大雁交相呼应。这些细节,形象地建构了学堂的英武之气和时代的革命风范(如图1-1)。

图1-1

第一幕的场景,是秋瑾的书房,除了展现内景陈设,舞美设计还涉及故事情境中季节从冬天到春天再到夏天的转换,暗示时间的推移和情节的推进。我们跳过起义的具体经过,借此完成第一幕场景间的明暗场设置。这里如果仅仅绘制书房的内部空间,很难看出季节的变化。单纯依靠演员的台词暗示时间的流逝,会显得枯燥乏味,观众很难真切地感悟到舞台上情节进展的现实状况。因此,电子背景墙上的图片形象地展示了对秋瑾书房对面的大堂场景。雪覆盖在屋檐和竹子上代表冬天,夏天则借助灯光颜色、亮度的调节和音效辅助来表达(如图1-2、1-3)。舞台上的桌椅板凳、屏风书架所构成的空间,才是秋瑾书房的内部空间(如图1-4)。电子背景墙投放的图片所展示的空间与舞台上借助实物道具构成的空间,相互配合、互相映照,形成一个整体的戏剧空间。在两者之间,还悬挂了纱幕,这一方面是为了减弱舞台LED电子背景墙的亮度从而制造朦胧感,增加一份写意性;另一方面是为了分割舞台的前景和后景,制造了两个叙事空间,将暗场中部分重要的情节安排在纱幕后上演,借此与纱幕前明场中秋瑾的思考规划形成呼应。

第二幕的情节主要是在鳌峰的书房中展开。背景以绘制书房内部陈设为主,注重细节刻画。这一方面是配合鳌峰行动的展开,为其与秋瑾、吕碧城、符灵的谈话烘托氛围;另一方面有助于鳌峰性格的塑造,比如通过屋内的盆栽、墙上的字画、案头的书法等物件的摆放,赋予鳌峰性格的丰富面向(如图1-5)。

第三幕是绍兴府的监狱和刑场,均以简约为主,整体构图较规则、对称,展现出统治者的威慑力(如图1-6、1-7)。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www.xing528.com)

在各部分场景绘制的基础上,我们又利用舞台顶部灯光投射角度和颜色的变化来改变纱幕和背景墙的透视效果,营造出一种恢宏的历史感。此外,为了能够更好还原人物在特殊历史时期中的心理状态和反应,舞美设计还根据每场的具体情境再相应地摆放笔墨纸砚等细小的实物道具,用以支撑人物动作,为观众制造现实幻觉。借助道具完成的这一部分是明场戏,充分地展现秋瑾在各种复杂境遇下内心外化的行动(如图1-8)。

图1-8

想在一个有限的舞台空间里再现一个宏大的历史事件、打造一个诗意化的历史时空,仅仅依靠布景和道具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大胆尝试借鉴中国戏曲自由灵活的时空结构,来开拓人物的心理空间,完成高度主体化的叙事、实现高度对象化的抒情[3],以求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意化的表达效果。剧中起义失败、符生被杀等一系列战斗场面的过程,均被推到了幕后。观众所看到都是事件的结果,以及由这一结果触发的下一危急关头。经过暗场戏的处理后,观众被推至前台的秋瑾及大通学堂一行人细腻的语言及动作细节深深吸引,沉浸在我们编织的诗意幻境中,借助联想和想象进行整剧的心理建构,使得时空环境的散点运动,消融在客观时间(观众时间)的线性进程中。

二、假定性舞台时空再现宏大历史事件

徐晓钟导演在排演《桑树坪纪事》时曾说:“希望寻找到一个象征形式来外化我心灵的震颤,物化我的这种历史深沉感”[4]。受此启发,我们积极向前辈学习,努力借鉴并满怀诗情地寻找适合展现秋瑾生活的历史时空的造型处理形式,并尝试赋予其象征意味。

经反复讨论后,我们借助LED电子屏幕上水墨色的场景绘制与纱幕的透视遮挡,伴随着映照其上交替变化的灯光和若隐若现的人物群像动作,将时间流逝可视化。我们尝试在第一幕中间部分假定了一个重叠的时空关系,前景是秋瑾在书房沉思起义,情到深处不由自主写下诗句“梅岭开后晓风寒,几度添衣怕倚栏,残菊犹能傲霜雪,休将白眼向人看”,后景是王金发向符生交待具体任务,学生们准备枪支弹药的情境。这一段基本由肢体表演展现,配合着白、绿、粉变换的灯光和渐起的蝉鸣鸟叫的音响声,实现了季节从冬到夏的过渡和人物心路历程的进展。演员完全用肢体动作代替台词语言,灯光与音响的变换象征着秋瑾内心的活动,力求使得整个舞台不再单是物质空间的运动,而是物质空间与心理空间两种不同性质的空间转换,甚至是关于散文与诗、叙述与吟咏的转换,即再现与表现两种美学原则与层次的转换。[5](如图1-9)在第一幕结尾处,利用相似原理,进一步借助观众的心理空间来营造一个看不见血腥但又充满悬念恐怖的意境。先是在黑幕时听到几声枪响,随后一束极暗的光打在纱幕上,只见纱幕后一群学生的影子焦急地奔跑而过,凌乱慌乱的步伐渗透出萧瑟悲凉之感,而这正是对秋瑾被捕时场景的暗示(如图1-10)。

再如最后学生集体游行抗议秋瑾被行刑的场面:众人蜂拥而上,但随着秋瑾高呼一声“都住手”,所有人瞬间“石化”,静静地望着秋瑾,望着迷茫、遥远、不可知的未来伫立不动。此时,苍凉的箫声和笛子声烘托出现场肃杀沉郁的气氛(如图1-11)。这是“黑美人”舞台上不多见的血泪掺杂的“残酷现实”的艺术再现,但舞台效果十分成功:两行热泪从秋瑾的眼眶里滑落,在舞台面光灯的照射下晶莹剔透、闪闪发光;鳌峰苦口婆心地劝说秋瑾“回头是岸”,但仍得不到回应后无奈扯下自己官帽上的花翎;学生们拖着极度悲伤虚弱的身体顽强抵抗,用尽全力突破官兵的围堵渴望再见会办最后一面……台下观众们寂静无声、屏息凝神地注视着舞台上发生的一切,暗自啜泣。

图1-9

图1-10

图1-11

我深知,话剧《秋风秋雨愁煞人》还只是学习摸索中非常青涩的校园戏剧实践,也是争取在满足顺利上演的前提下能融入我们这些初学者艺术构思和表达而进行的努力。我们尝试利用纱幕划分表演空间,推动历史时空的散点运动,营造诗意化氛围展现宏大历史事件。实践中,我们还积极学习借鉴当代优秀的戏剧作品,比如徐晓钟的《桑树坪纪事》、田沁鑫的《狂飙》等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内蕴而且结合了扎实、富有创造性的表演艺术,将话剧与写意性的无限时空完美融合实现了戏剧舞台上的叙事与抒情的完整统一。前辈们丰富多彩的艺术成果为还身处在校园中的我们树立了典范,各个时期真实震撼的优秀剧作,成为我们努力前进的最好指引。

通过舞台实践,我们经历了一般课堂上无法体验的综合性学习,无论思想精神还是专业能力都得到极大的提高。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校园戏剧《秋风秋雨愁煞人》是艺术实践,让我们认识到了理想信念的弥足珍贵,同时也感悟到了努力践行理想信念的艰辛与幸福。

【注释】

[1]焦菊隐:《豹头·熊腰·凤尾——在中国剧协举办的第一期话剧作者学习、创作研究会上的讲话》,《戏剧报》1963年第4期。

[2]马俊山:《论中西戏剧中的明暗场问题》,《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3]董健、马俊山:《戏剧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3页。

[4]吕效平:《戏剧学研究导引:徐晓钟〈在兼容与结合中嬗变〉》,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15页。

[5]吕效平:《戏剧学研究导引:徐晓钟〈在兼容与结合中嬗变〉》,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1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