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片的历史可追溯到1878年伊士曼发明的涂有一层干明胶的胶片,在此之前都是湿片,材质诸如铁板、玻璃等,胶片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摄影技术的发展,让更多人方便接触到这门艺术。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摄影技术演变至电子感光芯片数码相机,这也使得这项技术更加的平民化,更加的便捷化,甚至手机都有很强的摄影功能,成为很多人拍摄照片的主要方式。
摄影发展,从过去的湿板摄影,可以在巨大的玻璃上涂抹火棉胶进行显影,演变到后来的大画幅胶片相机如4x5已经可以方便携带到室外,切换底片,再到后来成为主流的中画幅胶片相机,更加小巧,并可使用120胶卷(图1-25),可拍摄更多画幅,再到135相机出现,机身已经可以装入口袋,让纪实抓拍成为可能,胶卷体积减小,更方便保存,并且可拍摄36张,而当35mm胶片在20世纪末渐渐退出历史主流舞台的时候,更加便捷的135数码相机出现,也就是所谓的全画幅数码单反,以及更多数码DC更是普遍,发展到现在,很多人开始用手机作为记录影像的手段。画幅越变越小,可操控性也变得越来越低,简单到很多的拍摄只需要按动快门或者拍摄控制键就可以实现。
图1-25 胶片
画幅顾名思义就是指成像单元的尺寸。在胶片时代就是指底片的尺寸,而在数码时代就是指感光元件的面积。胶片时代的画幅分别有135画幅、中画幅、大画幅这三大类胶片画幅尺寸,当然中画幅以上的画幅尺寸也都有着更加细致的划分(中画幅是指介于36mm×24mm的小画幅及4×5英寸的大画幅之间的成像尺寸)。目前,中画幅胶卷相机使用宽度为6cm的120/220胶卷,成像尺寸有6cm×4.5cm,6cm×6cm,6cm×7cm,6cm×9cm等。大画幅相机拍出的影像尺寸较大,成像清晰,质感真切,影调与色调层次细腻动人,色彩更加饱和逼真。在135mm相机系统中标准的画幅尺寸是24mm×36mm,这也就是传统135mm胶卷的尺寸。而在数码时代划分得更加细致,尤其是135画幅以内的画幅尺寸被细分为全画幅、APS-H、APS-C、1英寸、4/3英寸、1/1.8英寸以及更小的画幅尺寸。画幅的大小决定了相机的感光能力,画幅越大感光的面积越大接收到光的信息也就越多,成像也就越细腻丰富。另外,画幅也同时影响着成像像场和景深,画幅越大获得的像场更大,景深也浅。当然,画幅大也同时带来高像素的精细分辨率,如图1-26至图1-30。
数码相机能够替代胶片相机,归根结底是数码相机成本的更廉价化,成像更加直观,携带更加方便。这也一直是相机发展的趋势和目的。
从1975年柯达发明第一台数码相机开始,数码相机以飞快的速度发展,而随着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家可以通过电脑、通过网络分享作品,让摄影成为一项大众艺术,如图1-31。
当年生产的胶片相机不仅外观精美,做工扎实,而且可操作性非常高,保存至今大部分都可以正常使用,有的甚至完美如新,拿在手里机械感十足,如图1-32。
图1-26 画幅面积示意图
图1-27 数码相机画幅比例示意图(www.xing528.com)
图1-28 35mm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 尼康D3
图1-29 大画幅单轨皮腔相机
图1-30 胶片结构
图1-31 底片扫描仪
图1-32 机械式胶片相机尼康FM2
胶片相机和数码相机最重要的差别是使用胶片相机时由于成本等诸多因素,在拍摄的时候会进行更多思考,从构图到用光再到色彩,最终拍摄成一幅作品。数码相机由于成本相对较低,使用起来更方便,但拍摄照片时由于缺少摄影之前的严谨和思考,常常出现拍摄了很多照片但好的照片偏少,如图1-3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