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荀子在研究、整理、传播儒家经典方面的功劳最巨。其中,在《春秋》研究和教学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史记·孔子世家》指出:“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可见,子夏曾经精研《春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夏传》司马贞按:“子夏文学著于四科,序《诗》传《易》,又孔子以《春秋》属商(子夏),又传《礼》,著在《礼志》。”钱穆说:“按史公又云:‘左丘失明,乃传《国语》’。子夏居西河,晚年失明。疑左丘失明或自子夏误传。子夏居魏,为儒术传于三晋之鼻祖,宜亦与《春秋》传统有关。”[32]子夏是否与左丘明为一人,姑且不论,但子夏传《春秋》当属无误。皮锡瑞说:“公羊、谷梁,初亦口授,……然其大指,亦是子夏所传。”[33]据刘向《别录》记载,《左传》的传授脉络是左丘明、曾申、吴起,后辗转至孙卿、张苍。杨士勋《谷梁疏》云:“谷梁子,名俶,字元始,一名赤,鲁人。受经于子夏,为经作传,授孙卿,卿传鲁人申公。”[34]
其实,《春秋》区别于诸经之处,就在于尊崇社会秩序,故尊君而尚法。后世学者发明其旨——“邵子曰,《春秋》,孔子之刑书也。程子曰,五经之有《春秋》,犹法律之有断例也。唐陈商立曰,《春秋》者,儒家之法经也”“《春秋》之为法经,为刑书,为断例,可以见其梗概矣。”[35]皮锡瑞则称:“《春秋》近于法家。”[36]高恒说:“清经学家皮锡瑞说:‘《春秋》近于法家。’此说不无道理。他指的是《公羊春秋》。其理论与法家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重视法制的功效,强调运用法律维护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等级制度。因此,酷爱公羊学的汉武帝崇尚法制,是不足为奇的。”[37]金春峰指出:“《公羊》的基本精神是崇尚法治,而《谷梁》则崇尚礼治。”[38]可见,子夏的法家倾向或即酝酿于《春秋》之学。(www.xing528.com)
总之,傅斯年谓“子夏说教西河,是儒学西行一大关键”[39];钱穆谓“子夏居魏,为儒术传于三晋之鼻祖,宜亦与《春秋》传统有关”[40]。这两句话既概括了子夏在儒法浸润、法家酝酿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又指明了儒法浸润、法家酝酿的典型路径——《春秋》之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