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探索活动中,幼儿会受到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已有经验等的影响。教师要真正走近孩子,认真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运用不同的智慧对话,以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帮助他们相信自己、了解自己,引导他们大胆探究与思考,使课程进一步深入与推进。
1.启发式对话
在探究过程中,幼儿会受已有经验的影响,出现朴素理论。我们要理解幼儿的认知,并抓住这个契机,推动幼儿的认知水平发展。善于运用启发式对话,能够帮助幼儿产生探究兴趣,并且可以直接将幼儿引向有价值的科学探究过程。例如,当幼儿关注到玉兰树上发生的变化,对毛茸茸的花蕾产生了兴趣,有的幼儿猜测是新芽,有的幼儿猜测是果子……教师可以提出:“芽和果子有什么区别?你有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启发幼儿的思考和进一步观察与探究。
2.求证式对话
在开放性探索活动中,幼儿以自己的进度和速度进行充分的自主观察和探究,在开放性的环境中,尝试寻求答案。当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发现一种现象时,教师不要急于引导幼儿得出结论,可以运用求证式的对话,激发幼儿反复试验,获得相应的知识。
“多多,你在干什么?”点点凑上前。
“看,绿色的树叶里面有绿色的汁液呢!我们再去找些其他颜色的树叶吧!”多多边捣汁,边分享自己的发现。
“老师,我们从不同颜色的树叶里发现了不同颜色的汁,可以自己做颜料了!”(www.xing528.com)
笔者连忙肯定了他们的细心,并与之对话:“什么颜色的树叶就能捣出什么颜色的汁液吗?所有的树叶都有汁液吗?”听了笔者的话,孩子们的探究活动更加热火朝天了,并且很快又有了新发现。
3.质疑式对话
质疑式对话,是为了引发幼儿的思考和开展进一步探究。当幼儿在自主建构科学概念的时候,会受到他们的生活经验的影响,对事物产生固化的看法。质疑式的对话,能够帮助幼儿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尝试不断探索,获得直接经验,实现概念的转变,逐渐完善并建构自己的科学概念。
“老师,快看!这是松树。”小宝说。“你怎么知道的呢?”笔者质疑道。“这是我在树下捡到的松果。”小宝拿着松果惊喜地说。
豆豆闻声跑过来说:“哪里?我们把它打开来看看里面有没有松子吧,没有松子就不是松果!”孩子们使用许多办法敲敲打打,没有发现一颗松子,小宝失望地说:“看来真的不是松果了!”
孩子们对松树与松果缺乏经验的认知,为了推动幼儿开展进一步探究,获得新知识,我继续质疑:“松果是不是这样的?所有的松果里都有松子吗?我们怎样才能知道答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