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延长等待激励时间-共同的思考

延长等待激励时间-共同的思考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激励,只是教师干预孩子学习行为的一种手段,并非一堂课中激励越多越好,要注意防止孩子依赖教师激励心理的产生。教师要观察课堂上孩子们的举止,适时激励。

延长等待激励时间-共同的思考

【“观察叶”教学片段】

坐在窗户边的一名男孩子一会儿跪在椅子上,一会儿躲到窗帘后面。他的椅子也总是“叭叭”地翻倒在地。

师见了,走过去,跟大家说:“老师发现××小朋友(该名男孩子)旁边的女孩子坐得非常端正,老师奖励她一片树叶。”

师又转头对这名男孩子说:“××小朋友,如果你也像这位女孩子那样认真地上课,老师就奖励你一片更大的树叶,好吗?”

这名男孩子马上坐端正了。

约5分钟后,师说:“今天,××小朋友认真上课,坚持了5分钟,老师奖励他一片大大的树叶,相信下一节科学课,××小朋友可以坚持8分钟。”

这名男孩子使劲地点了点头。

【心理剖析】(www.xing528.com)

心理学研究表明:6~9岁儿童处于个体接受纪律的强化阶段。“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不正确的。他们的行为遵循的是快乐原则。”即使科学教师帮助一年级孩子明辨课堂上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他们的行为动机和目的也是很不稳定的,常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长时间抵制外界干扰去实现自己原来的目标,即自制性和坚持性差。

【激励建议】

1.延长等待激励时间

案例中,教师不急于激励认真上课的男孩,而是等待这名男孩坚持了5分钟才给予激励,孩子的自我约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如果教师对于转变学习态度的孩子马上给予激励,当孩子得到激励后可能又会陷入无约束状态,不利科学活动开展。激励,只是教师干预孩子学习行为的一种手段,并非一堂课中激励越多越好,要注意防止孩子依赖教师激励心理的产生。

2.适时给予激励评价

延长等待激励的时间如何把握呢?低段孩子能自我管控时间约20分钟,当然又因孩子个体和课堂活动的趣味性而不同。教师要观察课堂上孩子们的举止,适时激励。案例中,该男孩坚持5分钟后开始东张西望,教师看这位孩子又开始坐不住了,就给予激励,激励后,孩子又可以坚持几分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