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激活探析:说明文种类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激活探析:说明文种类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人们习惯上也把科学实验报告视为科学研究论文,而不视为说明文。载有这些信息的文章就是说明文。(二)说明文的分类传统的语文教学理论把说明文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后者又称为科学小品。这种分类只是着眼于文本的语言特点,并未揭示说明文的内在差异。说明文的大致框架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说明文教学,要注意提高学生阅读科技文章的兴趣,间接培养科学精神。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激活探析:说明文种类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一、说明文概述

(一)说明文的定义

针对说明文这种文体的文章是否真实存在,学者们进行了不同的论述。董水龙指出:“说明文的文体概念,混淆了实用类文体(说明书等)和科学作品的界限,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文体辨认,从而对实用类文体和科学作品的阅读与写作教学产生不利影响。而且,由于把科学作品限定为说明文,即主要是在科普作品的范畴内,严重制约了学生真正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即培养学生通过学习科学言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和科学论证的严密性的思维习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没有在阅读板块独列说明文,而是将其称为“科技作品”。阅读板块第9条写道:“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但是在写作板块的第5条,又提出:“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1]这里,我们不去思辨说明文是否存在,单就文章内容来看,我们暂且把客观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视为说明文。

孔庆东指出:“广义地看,只要是把事物、事理说明白的文章都是说明文。”但由于人文社会科学的问题大都有主观成分,所以社科题材的文章多视为议论文;而自然科学和技术的知识有相对的客观性,所以说明文多为科技类文章。由于说明文的内涵模糊,也有人用科学文本的概念取而代之。徐江指出:“说明就是介绍。”说明文的作者是一位“二传手”,任务是普及科学知识。旧体系写作原理对说明的解释,没有抓住介绍知识这一本质,所以关于说明的说明,总是说不明白。

人们很少以“说明”来发表、公布自己的科研成果或对事物的思索,而是以“论”来阐明自己的科学见解。复杂的社会问题暂且不论,即便是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反映,人们撰写实验报告,这本来应具有强烈的说明性,因为它像是介绍实验的基本情况,不是靠逻辑推理,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证明,是对相关科学研究结果的特殊形式的阐述证明。它的宗旨是让人们相信这有关科学研究的结论是正确的、科学的。所以,人们习惯上也把科学实验报告视为科学研究论文,而不视为说明文。例如,《关于××地区地方病成因调查报告》就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成果,属于科学论文的范畴。撰写这种报告的写作行为就属于论说,因为这种报告是在论证那种地方病的成果的确凿性,是要让人们相信、认识。凡是作者的某种发现,都面临着证明,说明所传授的知识虽然也是科学的,但不是首次发表的,不是作者直接研究所得的,它不需要证实,而是已经被证实。这是“说明”在内容上的一个根本特征,也是介绍性、讲解性、解释性的根本。

这样就可以给“说明”下定义了:所谓“说明”,就是以简明、通俗的语言介绍非作者科学研究所得且已被确认了的或其他不需再确认的有关对象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价值等属性的写作行为。载有这些信息的文章就是说明文。

(二)说明文的分类

传统的语文教学理论把说明文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后者又称为科学小品。这种分类只是着眼于文本的语言特点,并未揭示说明文的内在差异。

余彤辉建议:“把科学文本分为纯科学文本、准科学文本和泛科学文本。”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科学文本大都是后两类。例如,《说“屏”》应该归入社会科学类的泛科学文本。因为它不是在说明“屏”这种事物,而是在谈“屏”如何才能给人们带来美感。作者要向读者讲述的是他发现的一个关于屏风的美学观点。例如,《桥之美》可以作为美学随笔来阅读。

董水龙提出:“科技作品的文体大致有科学观察记录、科学实验报告、科技论文、科普作品和科技产品说明书(包括操作手册之类)。”所谓的事物性说明文就是科学记录或科学报告;所谓的事理性说明文就是论说文中一个种类或者说是广义上的科学论文。

我们可以把说明文视为科学文本,对其进行简单的分类,即原创性的科学论文和实验报告、科普作品、说明书三类。中学教材中的科学文本主要是科普作品,即不需要科学论证的、只是介绍事物特点和科学知识的文章。(www.xing528.com)

说明文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的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释清楚,还包括对一种理论、现象、实质、计划、意义、原因、发展过程等的说明。被说明的对象,有时候是山川江河、花草树木,有时候只是一种理念或技术,所以,说明对象并不拘泥于存在形式,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可以成为说明文中的主体。说明文的大致框架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

说明文的句子多以描写、记叙、说明为主。在写作时可以开门见山直接讲出要说明的主题,也可以通过比喻或引用等方式引出主题,从而提出问题。由于说明文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概念来说明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的,所以它的实用性很强,应用范围很广。

二、说明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读懂说明的事物或事理

说明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说明的事物或事理。例如,在《大自然的语言》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物候”以及物候与气候的关系;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花儿形成各种颜色的原因。

有些教师认为,给学生讲清楚说明文的种类、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说明的语言就可以了,至于课文的内容,学生通过自读是可以理解的。在讲解说明文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过多地关注文本内容,就容易将语文课上成常识课、科学课,忽视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本原。对于任何文本来说,如果不能读懂它的内容,不能从内容中得到求知、愉情、启思的收获,那么探讨写作方法或表达技巧便没有必要进行。语文课不是常识课、科学课,但语文课的根本任务是训练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读懂那些科学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学完一篇说明文,对其中的科学知识仍是一知半解、稀里糊涂,就算知道了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特点,也不能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也就无法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说明文教学,要注意提高学生阅读科技文章的兴趣,间接培养科学精神。优秀的科普文章对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技爱好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科学素养的训练需要靠理科来完成,但是学生通过在语文课上阅读科技文章,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本身的逻辑性来感受作者思维的科学性,从而间接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体现了这种精神:“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2]

(三)体会说明文中的人文内涵

说明文教学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自然与科技中的人文内涵。因为学生无法对书中所讲的所有事物进行实际的体会与观察,所以说明文在科学、自然与学生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让学生可以感受它们的人文内涵。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关于科学知识或自然现象的事理说明文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到自然和科技中的人文内涵。例如,学生在阅读建筑说明文时,如《故宫博物院》《北京城的中轴线》《苏州园林》,可以对建筑物的人文内涵进行理解,并且可以抓住建筑物中蕴含的人文内涵加以体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