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探析记叙文要素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探析记叙文要素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记叙文的范围很广,特点是具有个别性、可感性和完整性。在记叙文中,记叙的线索会从始至终地贯穿在整篇文章之中。(三)记叙文的要素一般记叙文围绕六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和结果。所以,纯粹的记叙文并不多,记叙往往为论说或说明服务。记叙文中常见的是前三种记叙方式。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事件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探析记叙文要素

一、记叙文概述

(一)记叙文的含义

记叙文也称叙述文,它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人物的经历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和结局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记叙文的范围很广,特点是具有个别性、可感性和完整性。学生要牢记记叙文的特点才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文章的文体,厘清文章的思路。

(二)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可以分为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五种表达方式,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为了把人物和事件表现得更加鲜明,让思想内容可以达到更深刻的效果,也会有议论和抒情的运用;而当作者想直截了当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则多以议论为主。

记叙文中也会含有一定的议论部分,但是它并不像议论文那样,抛出论点,提出论据,以此来对论点进行推理、论证,而是针对记叙描写的内容发表言简意赅的评论。在记叙文中,记叙的线索会从始至终地贯穿在整篇文章之中。这种记叙和议论结合的形式是很灵活的,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先议后叙,还可以夹叙夹议。记叙的顺序也分为顺叙、插叙、倒叙三种顺序,议论在这里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议论在记叙文中所要起到的作用,包括点明所叙事件的思想意义,阐述所叙事件包含的人生哲理,或者揭示事件结局的根本原因,等等。它可以使文章气势纵横,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描写,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描写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抒情是指表达情思,抒发情感。抒情是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抒情方式可分为借景抒情法、触景生情法、咏物寓情法、咏物言志法、直抒胸臆法、融情于事法和融情于理法等。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简单来说,抒情可以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议论是一种主要的行文方式,它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周密,亦为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是对人或事物所发表的评论性意见或言论。议论分两大类,即立论和驳论。立论又称为证明式文章,驳论又称为反驳式文章。议论的特点是以理服人,用说理的办法,以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直接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证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到议论说长道短,论是说非。在写作时,要运用议论宣扬观点、阐明理论、影响读者。议论在记叙文中往往起着升华主题或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记叙文的要素

一般记叙文围绕六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和结果。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这些要素是阅读的一个重要任务。如果学生在阅读记叙文时,可以准确找到这六个要素,就可以大致推断出整篇文章的脉络和主题。记叙文的写作常常伴随着作者思想情感的流露,表达一种观点或说明一个问题,因此,议论和抒情往往夹杂在其中。无论是顺叙还是倒叙,在引出话题讲完一件事情后,作者往往会表达个人感悟或提出建议等。所以,纯粹的记叙文并不多,记叙往往为论说或说明服务。

(四)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的文章主题是作者写作的目的。有一部分文章的主题十分醒目,作者在题目或段落的开头点出主题,学生要懂得把握这类文章的题目和段落首句。这些都是文章的重点句,也就是点题的句子。还有的作者所写的主题没有明确在文章中表示出来,对于这类文章需要学生懂得分析文章的首末段,以此来分析文章的主题;也可以从材料中通过调动自己的所有语言知识来找到文章的主题,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记叙文的知识存在着自己的条理性,它的知识点是非常多的,如果把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让它们具有系统性与条理性,对教师的教学是十分有利的,学生学起来也更加方便。

记叙文的线索贯穿于全文的主线,它是作者展开文章内容、情节安排和写作思路的重要手段。在文章中,人们经常看到的线索有人物线索、事件线索、时间线索、地点线索、物品线索、感情线索。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线索意识,这样他们在阅读时就能够比较深入地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内容变化及中心思想。

(五)记叙文的写作顺序

记叙的写作顺序方式有顺叙、插叙、倒叙、补叙、平叙。记叙文中常见的是前三种记叙方式。

顺叙也称作正叙,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常用的叙述方式。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的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秩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使用顺叙法,必须特别注意剪裁,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事件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例如,在《同志的信任》中,作者为表现文章的中心——鲁迅是最可信的同志,先写鲁迅接到方志敏的密信、文稿及看信的经过,再插写方志敏被捕及狱中书写文稿、密信及托付鲁迅,然后再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鲁迅如何珍藏密信、文稿和把它们转交给党中央的情况。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在电影小说创作中常用。叙事学中,倒叙是一种逆时序,这种时序容易产生吸引人注意力的效果。

补叙,也叫作追叙,是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的叙述方法。

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平叙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即先说一件事,再说另一件事,两边都交代清楚,故而又叫作分叙;二是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照情节发展的需要轮番叙述,使读者对甲和乙的命运都处于关心的状态中。使用平叙的方式,特别要注意交代事件起讫的时间,时间一乱,全局皆乱。平叙可以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六)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有象征、对照、衬托、悬念、抑扬、过渡、照应等。

象征是用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

对照,即把两种相差、相反、相关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差、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照,使之相辅相成,更鲜明地表现事物特征,对照也称作对比。

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当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称为衬托。运用衬托的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悬念是指欣赏小说、电影、戏剧或其他文艺作品时的一种心理活动,即关切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期待心理和紧张心情。悬念是小说、戏曲、影视等作品的一种表现技法,是吸引广大群众兴趣的重要艺术手段。

抑扬是指在同一表达过程中对特定的描述对象进行“揉直使曲、叠单使复”的褒贬或渲染,使所描述对象的某些方面前后形成反差,从而掀起波澜,具有强烈艺术效果的一种艺术手法。

过渡是指事物由一个阶段逐渐发展而转入另一个阶段。

照应可以分为时间照应、设问照应、前后照应、人物照应、心理照应、物件照应等。

这些表现手法都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文章来对其进行分析与讲解。

(七)记叙文的修辞手法

记叙文中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如何对修辞手法进行判断,还要让学生明白并体会到修辞手法所带来的巨大的作用。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运用修辞手法进行仿写,并将其运用到记叙文的写作中。

二、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原因

即使是教学经验十分丰富的教师,也经常感慨不知道如何教授记叙文;学生在面对记叙文的阅读学习任务时,也总是感到力不从心。那么,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应该如何探索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呢?学生在阅读记叙文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呢?

(一)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的教学现状

初中语文的记叙文是小学记叙文的拓展,按理说学生的记叙文功底应该是十分扎实的,实际上却并非如此。不管是在中考中,还是在普通的测验与学校组织的语文考试中,每当学生遇到记叙文的阅读任务时总会出现很多问题。很多学生反映,他们在面对记叙文的阅读任务时,总是不知如何开口、如何划分段落结构、如何总结段落大意与文章主旨等。而学生在长期的挫败中,渐渐开始丧失阅读兴趣,甚至把阅读记叙文当作“天敌”。那么,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反思:为什么在教授记叙文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却无法取得良好的成效?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只有找到记叙文阅读教学低效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记叙文阅读教学低效的原因

造成记叙文阅读教学低效的原因十分多样,归结起来主要是由以下两个教育观念的思想误区所引起的。

1.素质教育与应试能力的理解误区。

教师要想激活记叙文阅读课堂教学,就必须实现有效教学。那么,何为有效?简单来说,有效是指学生能够在测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于是,这就招来了很多师生的质疑:现在倡导的教育是素质教育,为什么还要追求考试成绩的不断提高?对于这个问题必须要承认,虽然我们不提倡将分数、考试看成是评价学生阅读能力的唯一标准,但是考试能够从某个层面上反映学生的阅读能力,检测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不能将应试作为一种教育目标,但是必须要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使他们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尤其是现在考试依然是最主要的选拔方式。因此,在考查学生的记叙文阅读能力的时候要使用测试、考试等方法,但是不可将其作为唯一的考查方式。

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很多教师在讲授记叙文的阅读方式时,很少将知识点归纳在一起进行教学,所以无法形成一套专业的记叙文知识体系。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教师存在这样的认知误区:他们认为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积累知识,阅读更依赖于学生的悟性与天赋,如果他们的悟性较低,那么不管教师怎么教,学生也学不会。虽然这种方法看似有着一定的道理,但是开发学生的智力与潜能,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很多学生在学习记叙文的时候反映,他们很容易将一些知识点混淆在一起。例如,在上文所说的表现手法及修辞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对照、衬托等,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等。很多学生在答题时,常常将表现手法当成是修辞手法,所以他们会失去分数。又如,记叙文中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等,但是学生常常说成是时间顺序、总—分—总结构顺序等。教师在讲解记叙文的各个要点时,也总是以教材为主要依据,要求学生背诵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然后再指导学生分析文本。虽然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水平,但是很容易让学生失去阅读兴趣;对于曾经死记硬背过的文章,学生对其进行了巩固,对于教师完全没有讲授过的文章则显得十分茫然。造成这些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传授知识上,没有让学生掌握阅读记叙文的科学方法。

三、记叙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为了实现记叙文阅读的有效教学,教师必须结合各位优秀教师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考虑本班学生的认知特点,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下面便是笔者自己的教学经验。

(一)知识实现系统教学

虽然记叙文的知识看似很杂、很乱,但是如果将其归纳起来,也能够使其具有条理性、系统性。这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降低教学难度,还便于学生进行系统记忆与比较,也有利于学生清晰地学习记叙文的阅读方法。记忆知识点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知识点进行分类、归纳、总结,是提高学生记叙文阅读能力的基础步骤;将知识系统化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在提高他们阅读能力的同时,能够使他们对记叙文的知识要点进行深刻记忆。

1.明确记叙文的文体。

学生需要将记叙文的定义、特点等进行归纳,明确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抒情、议论为辅的一种文体。学生只有牢固记忆这一特点,才能够准确判断文章的文体,也才能选择特定的阅读方法。

2.明确记叙文的基本要素。

完整的记叙文包括时间、地点、任务及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在第一遍阅读时,学生就应该将这六个要素进行查找并勾画,从而从整体的角度来认识记叙文。

3.明确记叙的顺序。

单纯地分辨记叙文是哪种顺序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需要辨别不同的记叙顺序所发挥的作用是什么。例如,倒叙一般能够突出主题,表达作者的实际需要,将内容集中起来,实现鲜明对比,使叙述变得波澜起伏,从而使学生投入更多的情感。

4.明确记叙文的写作线索。

一般情况下,线索贯穿于记叙文的始终,它是作者安排故事情节、展示写作思路等重要的方式。在阅读时,学生要树立线索意识,不断深刻理解文章内涵,把握文章结构变化、情节起伏等。

5.明确记叙文的表达方法。

学生要了解具体的表达方法的含义、作用等。

学生要对记叙文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进行总结与对比,彻底弄清这些记叙文的知识要素,对记叙文的相关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从而使阅读方向更加明确化。

(二)在教学中融入记叙文的案例

我们常说,语文是基础科目,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文科思维,还需要理科思维的支持。因此,在记叙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理科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融入例题进行讲解。在归纳与总结并记忆记叙文的各个知识点之后,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还是一个未知数,甚至在学生的实际运用中依然存在很多无法预见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练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将例题与讲解结合起来,就是指教师在讲授记叙文的知识要点及阅读记叙文的方式的时候,要加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以记叙文为文体的文章,在阅读中设置一些问题,以便学生思考与阅读。例如,在《从百草园三味书屋》中,作者是按照事情和观察的空间方位展开记叙的;在《背影》中,作者先阐明父亲对其的影响,再对事件进行记叙,这属于倒叙。在教学中融入例题,十分灵活多变,每个例题都是不同的文章,内容都是全新的,故它对于学生有着十分强大的吸引力。对各个例题进行对比分析,还能使学生加深对记叙文的知识要点的记忆,不仅能够起到复习与回顾的效果,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量。

(三)将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结合在一起

对于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记叙文的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全体师生的“心病”,它似乎是一个难以跨越的教学障碍。为了改变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将阅读与写作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综合提高学生对记叙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如果没有深厚的阅读能力和广阔的阅读范围,是无法写好记叙文的。在具体的记叙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并非是相互孤立的,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教师一定要将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四)分层教学,注重因材施教

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要想摆脱传统的“高投入、低效益”的教学弊端,就必须考虑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并以此为依据制订分层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课下交流、课上互动等方式来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并据此设计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学生的记叙文阅读能力都能有所提高。例如,在记叙文《最后一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几个层次不同的问题,如“《最后一课》中写了哪几件事?”“你是否能够从文章中找到具有转折性的故事情节?”“你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课文进行划分吗?”“请你分析课文中主要人物的思想品质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其中,讨论是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在思想上进行碰撞,从而对阅读文本产生新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讨论,兼顾每个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使学生相互借鉴,实现共同进步。

(五)在课上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体会文本情感

记叙文的阅读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其情感意识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记叙文中的人物的真善美、假丑恶,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熏陶,提升他们的人格。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记叙文的时候,教师要选择一些人文内涵较为丰富的文本,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六)强化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十分注重记叙文的阅读练习。教师需要创新阅读练习的形式、内容等,激发学生对记叙文阅读学习任务的学习热情。在设计练习题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拓宽知识范围,实现知识的迁移。同时,教师在布置阅读练习任务的时候,还应该注意练习题的数量,避免学生产生疲惫的感觉。练习的任务是为了让学生多阅读记叙文,并在此过程中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等。因此,记叙文的阅读练习题目要做到精。

下面是有关记叙文阅读教学的案例。

中考记叙文人物形象分析(课堂实录)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中考记叙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2.熟悉中考记叙文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理解、分析中考记叙文人物形象。

三、教学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记叙文阅读分值为14分,以河南省中考为例,请大家打开说明与检测,读第2段,了解河南省对记叙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学生读书熟悉考点)。今天,我们主要进行记叙文人物形象分析。为什么选择这个专题呢?因为第一次模拟考试时咱们班这道题的平均分为2.06分,对于占4分题值的分数来说,得分率确实不高。(到了初三后期,试卷上每道题得分为多少、应该怎么做,每个人的心里都很清楚。所以,每个类型的题我都要告诉学生得分率是多少,失分的原因是什么。但这类题失分原因十分抽象,只能在做题中纠正。)

(二)一放一收

师:下面我们来看历届河南省中考人物形象分析题。

1.PPT1:历年河南中考人物形象分析题。

2012年:文中那个中年妇女的形象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探究她是个什么样的人。(4分)

2011年:文中的摇船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2009年:文中的司机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4分)

一模:文中除了姜老师,尚百秋的形象也很突出,请结合全文探究他是个什么样的人。(4分)

师:几乎每次考试都有人物形象分析题,它们分值都是多少?

生:分值4分。

师:所以希望通过今天的训练,大家都可以把这4分拿到。下面我们来看看这类题的题型。

2.PPT2: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的形象,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2)××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或××具有哪些性格方面的特点?

师:遇到这类题的时候,大家会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理解答题呢?你的经验是什么?请大家思考。

师:请大家搜索头脑中现有经验,想想你在遇到人物形象分析题目时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思考的。

生1:可以找和人物描写有关的地方,然后再找这个人的行为和语言,可以知道这个人性格。

师:从人物描写角度来分析。其他同学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2:从文中叙述的故事来看他的性格。

师:是从故事情节角度来入手思考,看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对吧?

生3:可以从心理活动看人物性格。

师:由心理活动也可以看出人物是个怎样的人。好的,那下面看看老师的总结。

3.PPT3:答题方法。(www.xing528.com)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从原文中找依据。注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环境描写以及文中对人物某些方面性格特征的评价等。另外,分析刻画人物时采用的对比、衬托、环境烘托、侧面描写等表现方法也可以挖掘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师:强调一下,“原文中”“人物描写”“作者评价”都要注意,还有一些其他手法,如咱们提到的事件、情节,都可以用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经过平时的学习和两轮复习后,学生对每类题型都有自己的做题方法技巧,本环节设置也就是这个意思,让学生回顾自己做题时的思路技巧。但回答问题时没有照顾到学生全面思考,而采用“1+1+1”的形式,有拼凑答案之嫌。)

师:下面我们就来做个练习,看看大家对人物形象分析掌握得如何。说得好不如做得好,下面我们来做练习1。

练习1:

《桥在水上》2012年:文中那个中年妇女的形象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探究她是个什么样的人。(4分)

(时间4分钟后。)

师:好,时间到,停下来。这篇文章我们以前看过,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你的书上写的是什么,站起来就读什么。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根据自己的答案判断他可以得多少分。

生4:我写的是:“善良,教子有方,有同情心。”

师:其他同学听见了吧,他的答案可以得多少分?

生(合):1分;2分。

师:有些同学给1分,有些同学给2分,为什么呢?咱们来看原题目,他漏掉了什么?

生:结合全文。

师:那什么叫作结合全文呢?就是要从原文中找到具体的事例或内容。

生5:通过她让自己的孩子照顾流浪汉和流浪汉玩耍,可以看出她是个教子有方的人;通过孩子拥抱流浪汉也不阻拦,可以看出她是个充满爱心的人。

师:好,咱们看她的答案。“通过她让自己的孩子照顾流浪汉和流浪汉玩耍,可以看出她是个教子有方的人。”教育方面的,这个理由成立吗?

生:合适。

师:好,再来看:“通过孩子拥抱流浪汉也不阻拦,可以看出她是个充满爱心的人。”这个理由合适吗?

(学生思考。)

师:抱一下就是有爱心的人吗?好像有点儿牵强。那么,怎么才算是有爱心的人呢?具有同情心或者善良是从文中哪里看出的呢?

(学生们争先恐后。)

师:对,文中写到中年妇女给男子送早餐、送钱、陪他玩耍,当孩子拥抱男子时不阻拦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大家写答案时要写全。下面我们看看解答,不必字句一致,但意思一定要类似,了解自己答案的失误。

师:好,下面我们来做练习2。

练习2:

《生命的礼物》麦克拉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4分)

(时间4分钟后。)

师:这道题的答案非常多,让我们停下手中的笔来仔细倾听,并在倾听的过程中认真分辨这些答案完不完整,正不正确。

生6:行为果断,在手术前三个小时的时候决定救那个适合的病人。尽职尽责,在两个病人只能救一个的时候选择救最合适的病人,而不是救那个不合适的总统顾问。

生7:尊重生命,坚持原则,责任心强。在面对坎贝尔和弗尼斯同时需要心脏移植的时候,他选择了身体适合的坎贝尔,放弃了有权有势但身体状况不合乎手术要求的弗尼斯。

生8:尽职尽责,把宝贵的心脏给了坎贝尔,让宝贵的心脏在人体内最好地发挥作用。对病人一视同仁,不管病人身份的高低,都对他尽职尽责。

生9:对任何病人一视同仁,在只有一颗适合两个人要求的心脏的时候,麦克拉斯抛开病人身份的高低,将心脏移植给了体能更好的人。勇于承担责任,虽然他知道如果把心脏给坎贝尔会对他的工作或者其他方面产生影响,但是他依然这么做。

生10:不畏强权,没有受外界干扰,把心脏给了最合适的人。刚正不阿,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

师:为什么说他不畏强权呢?

生10:因为弗尼斯人认为自己是白宫重要的人,所以自己应该是获得心脏的那个人,但医生并没有这样选择,而是做出了一个医生应做的正确选择。

生11:他是一个舍己为人的人,放弃了美好的前途,选择做合格的医生。

(教师板书学生回答的个别关键词:行为果断,不畏强权,舍己为人。)

师:好,刚才我们分析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中年妇女,一个是麦克拉斯,这两个人物形象分析是一类的吗?

师:中年妇女的表现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争先恐后):通过孩子表现知道的。

师:这就是写人物时用到的侧面描写。与中年妇女相比,麦克拉斯就属于正面描写。那么,我们想要分析他的性格,就要从文中具体找出依据来,对不对?请看黑板上的这些词语。这些是大家找到的。那么,这些词语是否合适呢?

师:我们要看它背后是由什么原因来支撑的,也就是说,在正面描写人物的时候,咱们要注意到他最重要的性格特点。咱们来看看“行为果断”一词。为什么说他“行为果断”?合适吗?

(生摇头。)

师:好像也挺合适的,不给白宫里重要人的心脏,却给了花匠。

生(争先恐后):老师,文中有“陷入沉思”,有“犹豫”。

师:是啊,行为果断地把心脏给了花匠,“行为果断”在这里是坚决地给了花匠,背后是什么支撑着他这样做呢?

生:崇高的医德。

师:下面我们看“不畏强权”。我们试想一下,有两人,一个是白宫要员,一个是普通花匠,假如那个人不是白宫要员而是一个普通人,医生会怎么选择?假如那个人是医生的亲人,他会怎么选择?

生:花匠坎贝尔。

师:那么是不是医生身上不畏强权的性格在起主要作用呢?为什么给花匠不给白宫要员?

生:他的身体条件不合适。

师:那么支撑医生不畏强权的是什么?是不是他身为医生这个身份,也就是医德在起作用啊?

生:是。

师:下面我们看“舍己为人”。什么叫舍己为人?舍弃自己,为了别人。他舍弃自己的前途为了病人的生命,好像也说得通。但文中说他舍弃自己的前途了吗?他这样做,也就是即使前途受影响也要这样做,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还是医生的天职所在吧?

师:所以说,咱们在概括人物性格的时候,这三点细小的角度都不是他的性格特点,他主要的性格特点应该是具有高尚的医德。这些词语都是高尚医德所显示出的表象,包括大家刚才概括的“正直”“对待病人一视同仁”其实都是医德的表现。那么,咱们在回答问题时候写:“他是一个医生,具有对待病人一视同仁的特点,即便面对白宫要员也如此。”这道题也是可以得分的。

师:好,刚才我们做了两个训练,一个是正面描写人物,另一个是侧面描写人物。所以,我们在做正面描写人物题目时一定要抓住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在他主要的性格特征后再具体详细分析;而对于侧面描写人物的性格,我们要从对文中其他人物的影响这方面来看。

师:好,下面来看一下解答人物性格题目的技巧、解题思路和重点。

4.PPT4: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如外貌描写表现人物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是内心世界的反映和外露,细节描写可以细节之处见精神。

(3)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5.PPT5:解题思路分四步走。

(1)总体把握文章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2)画出文章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作者借文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语句。

(3)看用了什么手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4)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说明:这个环节从理论到实践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笔者是从两个方面选择这两个题目的:一个是侧面表现人物,另一个是正面描写人物。笔者立足于学生回答问题时过于拔高、不切合实际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效果还是可以的。当时有听课老师认为学生总结得不对,但不知道为什么,经老师讲解后就清楚了。这也算是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吧!

(三)二放二收

师:掌握基本技巧以后,我们再一起来做个练习,看看大家能否按照要求做题。《那些未曾感谢过的人》第4小题。

(时间4分钟后。)

师:好,大家停下来,我们看看文中贺琼这一人物是作者直接描写出来的吗?

生:不是。是侧面描写。

师:对,她属于侧面描写。那么,我们来看她做了一件什么事。

生:把老师给自己的字条给了梁夏。

师:那这件事对梁夏有怎样的影响?也就是有什么作用?事件的结果是什么呢?

生:使梁夏放下思想包袱,最终考上理想学校。

师:那么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我们在她身上发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

生:她是一个好人。

师:“一个好人”,我们在概括时要用具体详细的词语进行表述。我们看,她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了自己的手,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乐于助人的人。

师:一定要在具体事件中具体分析。然后我们看,她知道梁夏需要什么,做完事情后也没有把这件事告诉老师,这也是善解人意的表现吧!这两个角度无论从哪个方面来概括都是可以的。下面请大家概括出表现她性格特点的词语,并分辨下是否合适。

生(争先恐后):机灵,有大局意识,责任心强。

师:好,咱们来思考一下,作者想要表现贺琼是个机灵的人吗?什么叫“有大局意识”?她是这样的人吗?什么叫责任心强?刚才那个麦克拉斯是不是责任心强的人?认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安慰同学是不是她的本职工作呢?

师:所以,这三个词语都不合适。

师:因此,我们在做题的时候要注意到做题误区。下面是我们第一次模拟考试中大家做的一道题。

1.PPT6。

选文:“巷子到头了,孩子扔下柴草,钻进旁边的厕所。没了柴草的遮挡,姜老师一下子认出来,这孩子是自己的学生尚百秋。她冲着厕所嚷:‘百秋——尚百秋!你出来,出来!’有动静。”

人物分析:尚百秋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他不愿老师看到他卖柴草。姜老师以为柴草真的潮湿,进院就摊开晒,竟发现了两块石头。

师:有些同学只看到上半部分就开始概括,合适吗?当然往后面看就知道不合适了。此时的躲避就不是自尊心强,而是做了错事怕被老师发现的表现了。

2.PPT7。

选文:“于是我又想起,一年的年根在火车站上。车厢里人满为患,连走道上也人贴着人地站着。从车门根本挤不上去,有人就从车窗往里爬。我看见一个年轻人,半个身子已经爬进车窗,车里的熟人往里拉他,站台上工作人员往外拽他。双方都在使劲,这年轻人拼命地往车里挣扎。就在这时候,忽然站台上的人不拉了,反倒笑嘻嘻地把他推上去。我想,要是在平时,站台的工作人员绝不会把他推上去,但此时此刻为什么这样做?为了帮他回家过年。”

站台上工作人员的形象:有同情心的人,帮助年轻人进入车厢回家过年。

师:这样总结文中工作人员的形象合适吗?

生:大体不差。

师:大体不差?大体不差可就错了。咱们语文,有的时候是大体不差,有的时候需要的是准确的表述,最起码意思不能改变。什么叫作有同情心?面对弱者、病痛者、不幸者时的恻隐之心叫作同情心吧!文中帮助年轻人回家过年叫作同情心吗?他为什么帮助年轻人?他知道人们年底是要回家过年的,这叫作什么?

生:善解人意。

师:没错,这是善解人意。知道别人需要就伸出手这叫作善解人意。另外,咱们看文中这样表述:“车里的熟人往里拉他,站台上的工作人员往外拽他。”为什么往外拽他?这是什么性格特征?

生:尽职尽责,负责任。

师:对,也可叫作恪尽职守。因此,我们在概括的时候不要想当然地概括,一定要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述。所以,我们在概括人物形象的时候,应注意:有一些误区是不能误进的。

3.PPT8:人物形象分析误区。

(1)分析人物形象时,不从实际出发,过分拔高人物的思想品质。

(2)没有立足原文,属于无中生有,概括出原文中没有的东西。

(3)以偏概全,不能全面分析、评价人物。

师:请大家认真读、仔细想,看看自己做题中有哪些误区。

(本环节和前两个练习一样,依然在做训练中解决问题,就连最后的小结也是在练习的基础上得出的,如果当时让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再进行点拨,效果可能会更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