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学生双方借助德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的活动,是促使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是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延续和发展。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德育的过程实质上是有目的地促使个体在思想品德上的社会化,或者说,使社会的道德、思想、政治个体化的过程,是将社会思想、道德内化为学生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完整的思想品德结构的运行过程。巴拉诺夫曾指出,学生通过接受、反映外界教育影响的刺激而形成动机,经过内心实现动机和相应行为形式结合,使动机变为行为并养成习惯,最终形成学生的个性。因此,德育过程的组织应根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正确处理校内与校外的、正式与非正式的、显性与隐性的影响。
第一,学生在与外界相互作用中,即在活动与交往中接受教育影响,有意识地组织教育性活动与交往,是德育的前提。
第二,外界教育影响通过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起作用。学生的内部矛盾有很多,其中教育者提出的教育要求所引起的学生的精神需要、动机与其现有思想品德的认识、情感动机、行为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因此,教育者必须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自觉性,使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www.xing528.com)
第三,在教育过程中,要进行反复的教育性活动与交往,反复教育与再教育,由量变实现质变,从而形成新的思想品德。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从联系来看,德育只有遵循了人的品德形成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而人的良好品德的形成也只有在德育的帮助下,才能真正形成。二者的区别在于,从学生的教育而言,德育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是在教育者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下,学生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过程,是系统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品德的过程。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依据学生身心特点,以适当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将相应的社会规范转化为学生的品德,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品德形成过程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影响这一过程实施的因素,包括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多种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