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德育指的是学校德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遵循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客观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加系统的思想、道德和政治影响,使一定的社会意识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广义的德育,泛指对人的品德产生影响的一切活动。广义的德育伴随人的生命始终,与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包括家庭德育、社会德育、学校德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德育概念逐渐被泛化,其内涵与外延也在不断延伸。到目前为止,一般认为,德育的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品质教育五个方面,几乎涵盖了社会意识形态的所有内容。政治教育,主要是指对民族、阶级、政党、政权、社会制度和国家之间的态度、立场、情感的教育,内容主要是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教育,指以个体的价值认知为核心,引导青少年逐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道德品质教育,即引导青少年逐步掌握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形成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履行道德义务,以形成高尚的公民道德和社会公德。法制教育,主要是关于法制和纪律的教育,以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心理品质教育,是指导学生运用心理的知识去认识、分析和解答生活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从而掌握自己和他人心理发展的规律性,达到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教育。总之,德育的这五个组成部分,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又相互制约,互为条件,构成了德育的有机统一体。
在学习中正确理解德育的概念,无论对德育的理论建设还是对德育的实践活动,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上述德育的定义,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构成部分
和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学校教育的其他组成部分一样,具有学校教育的一般特征,即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周期性。(www.xing528.com)
2.德育更多反映的是一定社会的社会关系
与其他教育内容相比,德育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如何根据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把一定社会的思想意识、政治准则、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从这一意义上说,德育是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及其发展需要制约的。同时,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在阶级社会,德育又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德育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具有历史性。
3.德育重在启发人的自我意识
是人与人之间形成道德关系和其他所有社会关系的内在心理基础。有“自我”,才有自己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主体与环境的分别;有“自我”,才能谈得上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反映;有“自我”,才会有真正属于人类的有意识、有目的并对他人产生影响的社会性行为。所以,学校德育不能满足于意识形态的灌输和行为规范的机械训练,必须着眼于唤醒和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致力于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学生自省、自律、自强的自我教育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