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贾宝玉
神奇的出生
贾宝玉,他是传说中的一块石头。传说女娲补天之时,炼成补天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有一块没有使用,丢弃在青埂峰下。这块石头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得换人形,被一僧一道携入红尘,幻化为通灵宝玉,转世到京城荣国府。
一天,京城荣国府里传来一声婴儿啼哭,一名男婴降生。这名婴儿出生时口里衔着一块宝玉,大家都觉得奇怪。贾府也因此为他取名贾宝玉。贾宝玉从小就喜欢和姐妹们一起玩,他常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可见他对女人和男人的态度自是不同了。
贾宝玉十二三岁时,随姐妹们进入大观园,住在怡红院。自进了大观园后,每天和姐妹丫头们一起,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或作画吟诗,或描鸾刺凤,或斗草簪花,或低吟悄唱,或拆字猜谜,无所不至,倒也十分快乐。
他与姐妹们一起放风筝,一起钓鱼,关上大门在深夜里一起偷偷地在家设宴庆祝自己的生日。当他父亲要检查他的学业时,那些姐妹丫头们都纷纷替他写字,帮宝玉蒙混过关。他为了让晴雯开心,博得她一笑,竟然要她把扇子撕掉,甚至不惜把所有的扇子都撕掉。(www.xing528.com)
不过,正如贾宝玉自己所说的,他是“多愁多病”的人。在大观园里看到一些姐妹相继离去,他会伤感;看到一些丫头们不幸离世,他会流泪,甚至偷偷地祭奠。有时他也会与自己心爱的黛玉争吵一番,会和她一起去葬花。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真心相爱的,可是现实没有让他们走在一起。他们有着天赐的缘分,却没有人间的姻缘。林黛玉初入贾府,她第一眼见到宝玉时,就大吃一惊,心里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从此他俩在贾母的呵护下,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一起玩耍,甚至都睡在贾母家。他们对世俗的看法都一致,不看重功名,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
另外,他们面对落花的感受也是惊人的相同。一日,宝玉看见落花“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到池边,抖在池内。”黛玉恰好也刚葬完花回来,她说:“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遗憾的是,黛玉有病,并且病得严重,贾母看到黛玉的命不长后,就放弃了宝玉娶黛玉的想法。这也不能怪贾母和宝玉,毕竟那时是封建社会,家长决定子女的婚姻,这也就最终造成了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
为了给病中的宝玉冲喜,为了让即将外出做官的贾政看到宝玉结婚,王熙凤和贾母想了一个偷梁换柱的做法:告诉宝玉即将与黛玉成亲,并且让黛玉的丫鬟陪宝钗与宝玉拜堂,给宝玉造成与黛玉结婚的假象。
宝玉开始信以为真,成亲前和拜堂时都兴奋不已,所得的病似乎也好了不少。可是当进入洞房,揭开新娘头巾时,宝玉失望了,没有看到黛玉,看到的是宝钗,他又开始进入病态。后来很长时间都是如此,宝玉的心里始终只有黛玉,也就注定了宝玉和宝钗的婚姻是不幸福的。按习俗,新郎新娘婚后九天内,要回娘家一次。回娘家后,宝钗“心里只怨母亲办的糊涂”,薛姨妈看见宝玉这般光景也“心里懊悔”。
尽管后来宝玉认可黛玉已死的事实,对宝钗稍好一点,但毕竟“病入膏肓”,在完成宝钗主张的考试后,宝玉离开了贾家。宝玉和宝钗的婚姻也因此云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