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优美的文章一般都会把人物的感受呈现在字里行间。言为心声,作者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人物的感受表达文章的内涵。
怎样把无形的思想内涵变为有形的语言表达,让读者既能看得见,又能充分感受到呢?
心理活动是关键
心理活动描写是最为直接的表达方式,它能带领读者一起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本选段中为了展示洪太尉复杂的内心世界,有两处直接描写了洪太尉的心理:一是“心中想道”之所在,一是“寻思道”的内容,这两处分别表达了洪太尉求天师之行的委屈和给自己不必再上山受苦找了个理由。作为身居高位的洪太尉,虽然有受皇帝委派为民请天师的善心和职责,但其内心仍有许多不甘心,他面对这些艰辛,还是有些不情愿的。
自言自语是感受
自言自语既是为了作品中的人物把内心所想说出来,表达人物当时的感受,也是为了写给读者看。本选段中,洪太尉自言自语式的表达有四处。其中,有对皇帝的怨言,表达自己对上级领导的不满;也有对下级的责骂,表达对那些道士的恨意;还通过简单语句表达自己当时的惊恐心理。这些自言自语让读者能直观地了解洪太尉当时所处的环境和真实的感受。(www.xing528.com)
神态动作凸显感受
人在喜怒哀乐时,会有许多不同的外在表现。洪太尉为了完成皇帝安排的工作,在执行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上山前雄心勃勃,信心十足,处于为民请天师的积极状态:他换了新鲜布衣,穿上麻鞋草履,吃了素斋,包好丹诏,提着银手炉,慢慢地烧香,口诵天尊宝号,带着新奇,带着使命,纵步上山。这个情形多好哇,轻松愉悦,如同郊游一般。上山之后,当走累了,走得腰酸腿软了,特别是碰到大虫、大蛇之后,就开始怨声载道了。他的动作和神态反映出惊恐与不愉快:浑身如“重风”,两腿似“斗败公鸡”。他看大虫时,是“偷眼看”,等大虫去了“方才爬将起来,再收拾地上香炉”;看大蛇时,“又吃了一惊,撇了手炉”,大叫一声后,就倒在了盘陀石边,微闪开眼看蛇,魂魄都没有了,身上的“寒粟子比馉饳儿大小”。当他看到一位气质不凡的道童时,就不一样了,他轻松愉快地打量起道童来,摆起了官僚的姿态,唤道:“你从那里来?认得我么?”并且连问多次。这一系列的神态动作描写,把洪太尉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环境描写烘托感受
人虽然不是变色龙,但人的心理感受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会随着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喜则亮丽,哀则灰暗,乐则喜庆,悲则哀伤。选段中,洪太尉纵步上山后,看见山顶直插云霄,感受到这真是一座好山,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整个一座山绿树掩映,生机勃勃,不知不觉就走了数个山头。我们从这里不难看出,洪太尉的心情不错,就跟我们去郊游一样,再苦再累也神清气爽,因为我们看到的是优美的风景,体验非同寻常。但当受惊吓时就不一样了,眼里只有惊恐,没有风景了。惊吓过后,洪太尉看到道童时,心情才又变得好起来。作者情不自禁地想到吕洞宾的牧童诗,借诗来体现当时洪太尉的心情。
文章有血有肉有感受,才能让无形变为有形,才能带领读者通过人物、环境描写来感受作品,入情入景,走进文章,读懂人物,读懂作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