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长期在位的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终于倒台了。这让我想起了十年前参与过津巴布韦援助项目的一位朋友。他去津巴布韦时,那里恰好处于历史性超级通胀时期。
每天早上,他都拿100美元去找当地的华人店铺换成当地货币津巴布韦元,然后去买菜。每天都必须把所有换的钱花光,不能留在手上,否则,第二天钞票就又贬值了。大部分商店的商品价格都是一天一变,如果不及时下手,价格立刻上涨。
后来,当地商店里一天调两次价,再发展到随时调价。商店里的商品日益稀少,政府印的钞票面额越来越大。如果拥有美元,就立刻成了受欢迎的人,所有人都想着尽快把当地货币花出去,换成更加坚挺的美元、南非兰特、英镑、欧元,或者换成商品。留着当地钞票,就如同留着一块冰,眼睁睁看着它逐渐变小,最终消失。
津巴布韦元最终贬值到根本不值得印刷,已经不再是货币。津巴布韦进入了一个货币缺乏的时代,人们将所有能找到的外国通货——美元、南非兰特、英镑、欧元、人民币都拿来使用。这时才能看到钞票的流通作用,没有钞票,人们手里即便有商品也很难定价,即便有定价,也很难完成交易。
当外国钞票不够用时,津巴布韦尝试着发行了一种美元的代金券,规定人们可以用代金券当作等价的美元使用。这是一个解决商品流通问题的应急方法,但人们依然不敢相信这种代金券,因为它本身只是一张纸。当政府已经失去信誉后,谁敢相信政府说的话呢?
不过意外的是,当年一文不值的津巴布韦元却成了游客的紧俏商品。任何一个去津巴布韦旅游的人,都乐于从古董店里买两张印满了“0”的纸片作收藏,这可是人类历史上面值最大的钞票。在通胀最疯狂的时候,津巴布韦发行了面值100万亿的钞票(1个“1”后面14个“0”)。(www.xing528.com)
因为这件事,津巴布韦前总统穆加贝也成了人们嘲弄的对象。他接手津巴布韦时,这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在非洲位居前列。在白人的统治下,政治虽然不平等,但经济上却井井有条,带着小欧洲的色彩。三十年后,在黑人的治理下,国家破了产。有些人便以此证明非洲离不开欧洲。
这样的对比是有道理的,但我更加关注的是津巴布韦的执政者到底做了什么,使得一个“好端端”的国家如自由落体般坠落。到底他们做对了哪些,做错了哪些?哪些是自主选择,哪些又是他们不可控制的命运?只有分清楚了这些,才能将穆加贝大叔从哈哈镜的世界里解救出来,还原他作为一个领袖的是非对错。
穆加贝的命运,或许也代表了南部非洲原白人统治国家的命运,它们想同时做到发展和公平,却发现:要想保持发展,就无法兼顾公平;为了公平,就必然损害发展。津巴布韦是一个例子,南非虽然比津巴布韦做得好一些,却也经历了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果南非想在未来避免出现更大规模的退化,那么津巴布韦的例子就是值得它借鉴的。
但不管怎样,这两个兄弟国家的命运暗示着,非洲作为白人的天堂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与其哀叹与诅咒,不如接受现实,尽快处理具体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