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穿越非洲两百年:探索2C与2S的竞争

穿越非洲两百年:探索2C与2S的竞争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世纪,欧洲对非洲采取殖民竞赛时,存在着两个特殊的名词,一个叫“2C”,另一个叫“2S”,也代表着两个国家的野心。所谓“2C”,指的是英国人对占领非洲的规划。当英国制定了“2C”战略时,法国作为英国最大的竞争对手,也相应地制定了“2S”战略。塞内加尔就是“2S”的西端。英国和法国都想打通大陆,但“2C”和“2S”实际上是有冲突的。法绍达小镇位于尼罗河的正源白尼罗河河边——英国人“2C”战略的必经之路上。

穿越非洲两百年:探索2C与2S的竞争

即便到了现在,我们仍然能够看出欧洲对非洲瓜分的痕迹。

2014年,我访问了苏丹。当时南苏丹刚刚独立不久,苏丹仍然沉浸在领土分裂的伤痛之中。

苏丹除了首都之外的大部分地区都没有干净的饮用水。由于是伊斯兰国家,人们喜欢在家门口放一个陶罐,装水供来往的行人饮用。但在苏丹,这些陶罐中的水大都是浑浊的,外人喝了会拉肚子

在我访问时,苏丹首都喀土穆还只有一栋高楼,剩下的都是泥泞的村庄。由于社会资源太匮乏,教育自然也无法保证。但我在通往埃塞俄比亚的边境地区,却遇到了一位英语流利的苏丹商人。他穿着衬衫和笔挺的裤子,显得文质彬彬,与我遇到的大多数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我把这一印象告诉他时,他谦虚地说:“这没什么。其实有一段时光,我们苏丹人都受过非常良好的教育,只是现在消失了。年龄大一点的人都享受过那段时光。”

我想他指的可能是苏丹独立之前的那段时光,那时候英国和埃及共同管理苏丹,没有战乱,也没有分裂。

果然,谈到现实,他的眼光暗淡了:“我不知道为什么,”他继续说,“为什么好好的国家必须分成两个,你不理我,我不理你……结果南边也完蛋了,北边也完蛋了……难道这样就叫好日子?”

南苏丹拥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但是炼油厂和通往海边的管道却在苏丹境内。南苏丹与苏丹交恶后,南苏丹不供给苏丹石油,苏丹不准南苏丹使用管道和炼油厂,结果立刻形成了双输的局面:北方陷入了贫困,南方进入了战乱,当非洲的其他国家大都慢慢进入了稳定期,曾经稳定的苏丹却变成了最新的战乱区。

到底为什么要分裂?也许根子不在苏丹本身,而在于殖民地时期的遗留问题。其实苏丹本身就是一个依靠宗主国强行捏合的国家。

19世纪,欧洲对非洲采取殖民竞赛时,存在着两个特殊的名词,一个叫“2C”,另一个叫“2S”,也代表着两个国家的野心。

所谓“2C”,指的是英国人对占领非洲的规划。非洲是一个庞大的大陆,英国人不可能占领全部,但它希望有一条贯穿非洲大陆的轴线,这条轴线南北绵延数千千米,从北面埃及的开罗(Cairo)一直延伸到南面南非的开普敦(Cape Town)。这条轴线包括了现在的埃及、苏丹、南苏丹、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赞比亚、马拉维、津巴布韦、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斯威士兰、莱索托等十四个国家。除了这条轴线,英国人还占领了一些其他区域的零星国家,如西非的尼日利亚、冈比亚、加纳、塞拉利昂等。

当英国制定了“2C”战略时,法国作为英国最大的竞争对手,也相应地制定了“2S”战略。既然英国人从南向北寻找轴线,法国人就要从东向西寻找轴线。法国在非洲最重要的领地,亦即“2S”战略的西端包括两块:第一块是阿尔及利亚,这里距离法国只隔着一个地中海,已经被当作法国本土的延伸;另一个则是塞内加尔(Senegal),它位于西非的大西洋海岸,是法国在西非最早的立足点。塞内加尔就是“2S”的西端。

塞内加尔有一个叫圣路易(Saint-Louis)的城市,这座城市建在一座小岛上。在塞内加尔与毛里塔尼亚两国之间,有一条叫塞内加尔河的界河。当这条界河来到大西洋海边,向南拐了个弯,河流距离入海口还有几千米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小岛,就是圣路易了。

这个小岛保存了完好的殖民地建筑,带有浓厚的欧洲风格,可见法国当初多么用心于建设

除了圣路易,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则是法属西非的政治中心,也是整个西非地区(除了尼日利亚)唯一具有大都市风范的城市。

“2S”的另一端在遥远的非洲东海岸,也是著名的非洲之角的索马里(Somalia)。在这两个遥远的“S”中间,则是一连串的国家,它们横贯了西非、北非和中非。现在西非的国家中流行一种叫西非法郎的货币,这些国家当初都属于法国殖民地,它们是塞内加尔、马里、布基纳法索、贝宁、多哥、尼日尔、科特迪瓦。另外,还有已经退出使用西非法郎的毛里塔尼亚和几内亚,曾经也是法国殖民地。在中部非洲,还有一群使用中非法郎的国家,也曾经臣属于法国,他们是加蓬、喀麦隆、乍得、中非共和国和刚果(布)。另外,有一个小国曾经是西班牙殖民地,现在也在使用中非法郎,它是赤道几内亚。

北非最发达的两个国家突尼斯和摩洛哥成了法国的保护国,阿尔及利亚则成了法兰西共和国的一部分。

从面积上说,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比英国还要大,但法国占据的大都是穷山恶水之地,特别是在撒哈拉周围,许多地区都没有禀赋单独成立国家,却被法国强行分割开,成了单独的殖民单位。这些殖民单位分别独立后,成了一个个先天不足的国家,由此带来的问题一直困扰到今天。

英国和法国都想打通大陆,但“2C”和“2S”实际上是有冲突的。双方都希望贯穿非洲,但南北轴线与东西轴线必然交会于一点,这一点到底属于谁呢?

现实中,这一点就位于现代国家苏丹(包括后来分离的南苏丹)的境内。谁占领了苏丹,就意味着谁的战略得到了实现,失败一方的轴线则会被分割成两部分。

1898年,一支法国的探险队从大西洋海岸的法属刚果,即现在的刚果(布)出发,穿越非洲来到如今位于南苏丹北界内的法绍达小镇(现在称为科多克)。法绍达小镇位于尼罗河的正源白尼罗河河边——英国人“2C”战略的必经之路上。法国人的占领引起了英国人的不满,在英国著名将领基钦纳的率领下,一支舰队顺河而上来到法绍达,双方形成了对峙。偏远小镇上的对峙轰动了世界,人们以为两国会大打出手,但法国却在衡量了利弊之后让步了。这次让步也注定了法国人无法实现它的“2S”战略。

这次让步导致法国人在苏丹以东只占领了如今属于吉布提的法属索马里。吉布提是非洲最小的国家之一,只有一个港口以及一点附属地。如果当初法国人占领了苏丹,很可能会通过对吉布提与苏丹的双重施压进攻埃塞俄比亚。法国人的失利,让埃塞俄比亚成了少数保持独立的非洲国家之一。

法国的失利,还让苏丹成了一个古怪的国家。在这个国家的北部,是受伊斯兰教影响的区域,它的居民大都是伊斯兰教徒,而南部(法绍达以南)是伊斯兰教没有影响到的区域,以当地的巫术信仰为主。英国人为了统治方便,将南北两部分合并成了一个政治实体,由英国和埃及共同管理(埃及又由英国控制)。苏丹独立后,南北双方的差异越来越大,最终造成了分裂。

在瓜分非洲的欧洲国家中,还有一个小国参与颇深,它就是葡萄牙。

地理大发现时期,葡萄牙是最主要的角色之一,它发现了绕过好望角通往印度的航线,并首先到达了印度的西南沿海。它在中国和印度都留下了永久的痕迹:在中国是澳门,而在印度则是著名的嬉皮士圣地果阿。

葡萄牙在非洲的势力虽然已经衰落,但仍然保留了三块殖民地。一块在西非,是夹在法属殖民地中间、靠近大西洋的一小块土地,叫几内亚比绍。另两块更靠南,分别位于大陆两侧,靠近大西洋的现在称为安哥拉,靠近印度洋的称作莫桑比克。这三块土地的地理条件都称得上得天独厚。

欧洲人经手的奴隶贸易最早发源于西非,几内亚比绍就是一个不错的奴隶贸易站。后来,西非奴隶资源枯竭,贩奴船渐渐南去,才在刚果河口附近形成了新的贩奴聚集地。

非洲是一个气候复杂的大洲,除了北方的沙漠区、南方的稀树草原区之外,中部还有一大片密林区,这块密林区分布在巨大的刚果河流域。这里外人最难进入,却是养活黑人的一片沃土。在这里,欧洲人与当地的酋长勾结,获得了大批的奴隶。

刚果河流域也因此被三个国家瓜分:法国抢占了北部,形成了后来的刚果(布);比利时抢占了中部,形成了后来的刚果(金);葡萄牙获得了南部,也就是现在的安哥拉。

莫桑比克是印度航线的补给站。当绕过好望角的船到了印度洋需要补给时,往往会选择两个地点:第一个是大陆上的莫桑比克,另一个是大岛马达加斯加。葡萄牙人占领了大陆,法国人则占领了海岛。

大航海时代葡萄牙最大的竞争对手西班牙在非洲的地盘相对要少一些。西班牙曾经是最有条件占领非洲的欧洲国家。穆斯林曾经从摩洛哥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占领了大半个西班牙,随即西班牙的基督徒从穆斯林手中夺回了欧洲。他们本来可以一鼓作气杀向非洲,将北非收入囊中,但西班牙将穆斯林彻底赶离欧洲不久,哥伦布就发现了新大陆,从此西班牙就将重心放在了美洲。在非洲大陆上,它只占领了摩洛哥邻近直布罗陀海峡附近的一些领土和岛屿。另外,在如今的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之间,有一块叫西撒哈拉的沙漠地带,也成了西班牙一块用处不大的占领地。

在赤道附近的大西洋海岸上还有一个叫赤道几内亚的国家,它是非洲最小的国家之一,也曾经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在殖民时代,赤道几内亚是一块鸡肋,独立后却发现了大量的石油,成了巨富之国,也是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按照人均收入算,它已经是世界富国,但这个国家的大部分人民仍然生活在温饱线之下。

当别国忙于瓜分非洲时,南欧三雄的最后一位——意大利也在非洲试图抢占领土。意大利瞄准的是与之隔海相望的利比亚,以及非洲之角地区。

非洲大陆在东方的红海地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角,人们习惯上称之为非洲之角。这里现在以索马里海盗闻名于世。之所以海盗们能在这里聚集,是因为它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旁边就是红海,而红海的顶端就是著名的连接地中海的苏伊士运河,大量的船只都要从这里经过,于是非洲之角海域成了海盗们的狩猎场。

2017年,中国的第一个海外保障基地设在了非洲之角的吉布提,也是看上了这里的重要战略地位。

意大利当初也看上了非洲之争的战略地位,才决定对它动手。意大利抢占了非洲之角北岸的厄立特里亚,以及东岸的索马里。

现代索马里之所以有如此大的离心力,就是因为当初意大利抢占的只是东部地带,而靠北的另一块土地索马里兰是由英国人占领的。独立后的索马里是由这两块分别属于意大利和英国的殖民地拼接而成的,因此形成了政治上的离心力。(www.xing528.com)

加上法国占领的巴掌之地吉布提(当时叫法属索马里),非洲之角的海岸就被分成了四个碎片:意属索马里、英属索马里、法属索马里和意属厄立特里亚。

在瓜分中最大的受害者是非洲之角的主体国家埃塞俄比亚。之前的埃塞俄比亚是一个有海岸线的国家,也曾经在贸易中获得了极大的利益,但当法国、意大利和英国将非洲之角的海岸占领后,埃塞俄比亚变成了一个彻底的内陆国家。特别是法属的吉布提和意属的厄立特里亚,它们原本是埃塞俄比亚与外界沟通的必经之路。

获得海岸之后,意大利人并不满足,他们要占领的,除了厄立特里亚之外,还有整个埃塞俄比亚高原。1894年,意大利以不到2万人的兵力入侵埃塞俄比亚。他们打了三年,大部分军力都消耗殆尽,最终不得不承认了埃塞俄比亚的独立。这一次入侵,也让欧洲其他国家看清了意大利的孱弱。德国首相俾斯麦嘲笑说:在瓜分非洲的餐桌上,意大利人有个极大的胃口,可惜牙齿却坏了,吃不进去。

到了1935年,意大利已经进入了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时代,它再次获得了好机会入侵埃塞俄比亚。为了对付纳粹德国同盟国想拉拢意大利,不得不对它采取宽容政策,以免它彻底倒向德国。这次入侵的结果与世界局势有关:最初意大利占了先手,世界都在默许它胡作非为;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意大利彻底投靠了德国,盟军立刻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帮助埃塞俄比亚打败了意大利。

对于西欧的国家而言,非洲的国家只是一粒棋子,它们没有思想、没有尊严,到底怎么用它们,完全看西欧人的心情

埃塞俄比亚的两次抗意战争也注定了这个国家的悲剧。在抗意战争中涌现出的偶像就是它的末代皇帝海尔·塞拉西,他保持了国家的独立,也看清了欧洲人对非洲的蔑视。他想尽一切办法加强非洲的实力,联合非洲兄弟国。但他的轻举妄动也耗干了国家财政,从此埃塞俄比亚陷入了二十多年的混乱之中。

在所有瓜分非洲的国家中,有一个成了失败者。它曾经占据了不少土地,却由于成了战败国,不得不把殖民地交给别人。它就是德国。

历史上,日耳曼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曾经是中世纪最强大的帝国,但随着英国、法国、西班牙等民族国家的形成,松散的帝国成了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到了19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破碎的躯体形成了两个核心:普鲁士和奥地利。最终普鲁士利用普奥战争将奥地利排除在了联盟之外,又在普法战争中击败了阻挠德国统一的法国,建立了新的德意志帝国

当德意志帝国形成时,非洲的瓜分已经开始,德国人匆匆上阵,在“争夺日光下的地盘”这一口号下,占领了几片非洲土地。

德国占据的地方以东非的土地最为优越。在英国人的“2C”计划中,从南部到北部的连接点位于东非的坦桑尼亚和肯尼亚,英国人早已占有了肯尼亚,德国人却抢走了坦桑尼亚。

现代坦桑尼亚的国名Tanzania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坦噶尼喀(Tanganyika)的Tan和桑给巴尔(Zanzibar)的Zan,以及代表土地的nia。它的国土也由截然不同的两部分组成,分别是大陆部分的坦噶尼喀,以及印度洋靠近大陆的岛屿桑给巴尔。其中坦噶尼喀的名字又来源于国土西境的大湖坦噶尼喀湖。桑给巴尔则一直是一个独立的伊斯兰教苏丹国。

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组成联合国家是1964年的事。在19世纪,德国并没有占领岛屿桑给巴尔,而是占领了大陆部分的坦噶尼喀。

坦噶尼喀德国殖民地的存在,将英国人的“2C”计划打断了。

在庞大的坦噶尼喀旁边,还有两个小国布隆迪和卢旺达,曾经也是德国的殖民地。这两个小国曾经位列东非最强大的部族国家,它们的疆域在所有的东非部族中排进前三(最大的是乌干达的布干达王国,它是英国的保护国)。由于它们的强大,所以没有被整合进入其他更大的殖民地之中。但时过境迁,其他经过整合的殖民地打破了部族界限,形成了更大的国家,这两个曾经强大的部族反而成了弹丸小国。

在非洲西南部,德国还占领了如今属于纳米比亚的土地。而在西非,德国获得了喀麦隆和多哥兰两片殖民地。

从面积上说,德国能在短时间内抢占几大片土地,已算反应很快。但随着一战中德国的战败,战胜国强迫德国交出殖民地,转手给另外的国家。

德国最重要的殖民地是坦噶尼喀,转给了英国。英国人终于彻底打通了“2C”,控制了非洲的大动脉

两个小国卢旺达和布隆迪转给了比利时。从此,在比利时的统治下,两国进入了黑暗时期。

在西南非洲,纳米比亚被送给了英国人控制的南非联邦,直到1990年才获得独立。

西非的情况更加复杂,德属喀麦隆被分成两半,分别给了英国和法国。英国人又将它的那部分一分为二,一部分并入了尼日利亚,另一部分与法国部分一起,形成了现代喀麦隆的疆域。

德属多哥兰也被分成两部分,英国占领的部分并入了旁边的英属殖民地黄金海岸(也就是现在的加纳),法国部分则成了法属西非的一部分,独立后成为多哥。

在所有殖民地中,最糟糕的莫过于比利时人控制的殖民地。不管是比利时国王主动去抢的,还是一战后从德国人手中继承的,都变成了非洲最黑暗之地。比利时继承的卢旺达和布隆迪,由于比利时人不断挑拨民族对立,民族伤疤至今无法愈合,在1994年更是发生了举世震惊的种族灭绝事件。

而在比利时国王直属殖民地刚果(金),从它成为殖民地的那一天开始,就遭受了世界上最残酷的压榨。

所谓殖民地,所有权并不是铁板一块。比如,法国殖民地都是属于中央政府的,英国的殖民地就更加多样。以印度为例,在1857年之前,印度殖民地属于东印度公司所有,直到后来印度人反抗太激烈,公司统治太霸道,英国女王才将殖民地的统治权收归英国政府。

而比利时的刚果殖民地更加特殊,它并不属于比利时政府和人民,只属于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

19世纪后半期,利奥波德看到其他国家都纷纷瓜分世界,也按捺不住寂寞。但比利时在欧洲是个无足轻重的小国,实力并不足以分一杯羹。

利奥波德采取了投机取巧的方法,他首先将自己装成非洲的爱好者和保护神,以私人的名义资助了著名探险家亨利·斯坦利。斯坦利恰好在“非洲的亚马孙”——位于赤道上的刚果河流域考察,这一片土地由于没有探查清楚,还没有进入欧洲的瓜分版图。

斯坦利考察完毕后,利奥波德以慈善和保护当地人的名义,请他继续在这里修建道路,并带上了一大摞协议,哄骗各村的酋长在协议上按了手印。非洲人在按手印时,根本就不知道这些纸上写的是什么,但利奥波德获得了这些手印后,随即宣布刚果河流域是在他保护之下的。

甚至欧洲人瓜分非洲的高潮也是由这个利奥波德促成的。为了让他的鲸吞合法化,1876年,他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主持召开了一次会议。会议名义上是探讨如何开发和帮助非洲,实际上却是在划分势力范围。会议过后,欧洲强国已经获得了伙伴们的谅解,名正言顺地将非洲变成了殖民地。利奥波德也如愿以偿地将对刚果的占领“合法化”了。这片土地是比利时本土的70倍,利奥波德称它为刚果自由邦,他本人任国王。

在非洲地图上,任何人只要望一眼,就会对非洲中南部一片巨大的领土感到吃惊。它横亘在中部,仿佛是非洲的中心,那么巨大。它还是非洲最大的雨林区,矿产资源也极其丰富。

这片土地如此富饶,却被称为“黑暗之心”。这是英国作家康拉德一部小说的名字,这部小说虽然意在冒险,却也写出了比利时人对刚果的敲骨吸髓,让利奥波德声名狼藉。

国王本人总是以慈善示人,谈起刚果自由邦,始终满怀善意地表示自己是在尽心尽力帮助非洲人。在“善意帮助”的同时,大量的非洲物资被运回了比利时,不是交给比利时人民,而是交给国王本人。

直到后来,人们才逐渐查到国王到底怎么帮助刚果的:他建立了比美国奴隶制黑暗百倍的奴隶制度,依靠强制劳动,让人们帮助他搜集象牙、矿产,到后来种植橡胶和可可。只要一个黑人无法完成割胶任务,或者无法缴纳足够的橡胶税,比利时人不仅惩罚他本人,还要砍掉他家人的手臂。许多孩子还没有长大,就因为父亲无法缴税而失去了双臂。

杀人更是家常便饭,白人监工体会到了作威作福的乐趣之后,将这里变成了地狱一般的存在。据统计,在利奥波德统治期间,刚果(金)有1500万人被杀。

但不管怎么揭露,刚果(金)仍然是比利时的殖民地,充其量不过是从国王手中转移到了政府手中,残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了二战之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