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 倩
在屯留农商银行的精准扶贫路上,一直活跃着一个身影,瘦削而坚毅,披星而戴月,他就是屯留农商银行上莲支行行长周云。作为屯留农商银行最偏远的乡镇网点之一,在提供传统金融服务的同时,更多地践行了社会责任。今年,随着精准扶贫进村入户次数的增多,周云下乡的次数比以往多了很多,收获了更多带着露水、流着汗水的感动。扶贫济困要一直在路上,在路上才会有时代,在基层心中才会有客户,在扶贫现场心中才会有感动。
“看见你们,生活就有盼头了!”
屯留农商银行的精准扶贫路始于2016年3月,起初屯留农商银行想在全县294个行政村中选几个典型的村子定点扶贫,与县委组织部沟通后,一拍即合,于是6个由包村干部、村支书、屯留农商银行党员组成的帮扶小组共31名成员奔波在帮扶点、组织部和总行之间,扶贫工作也有了一定的进展。作为连接帮扶点和总行之间的纽带,周云开始日夜奔波在总行、支行、帮扶点之间。进村的次数多了,周云受到的“待遇”也越来越好,老百姓总会把新摘的核桃、刚炒的瓜子拿出来招待他,和他家长里短地聊上几句,再也没了“近乡情怯”的尴尬。刚进村扶贫时,周云有很多想法都被实际困难一一否决,就想着与帮扶村的老党员一起坐下了解情况。到了小常村,11名老党员早早就在党员活动中心等着,年龄最大的已经80岁,见了他都说“从记事起就和农信社打交道,看见你们,心里踏实,生活就有盼头了”,周云眼眶一热。后来他常去老百姓家里坐坐,听听烦恼牢骚,出出主意点子,老百姓就会很暖很知足。目前,在周云的努力下,已对接农户100余户,流转土地200余亩,6个帮扶村的水、电、机井设施已建设完毕,河神庙圪套村43个大棚也已建成使用。
“扶贫这件事如果干不好,就是辜负了老百姓的信任。”
如何确保建档立卡户真正获得贷款,获得贷款后真正用于经营?考验着农信人的眼光和智慧的时候到了。为了摸清扶贫对象的信用状况,周云带领上莲支行员工从基本动作抓起。“金融精准扶贫,农信雪中送炭”活动开展以来,他跑遍了辖内14个行政村,54个自然庄,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133户,帮助10个贫困家庭解决资金上的燃眉之急。上莲开发区王家渠村的贾焕堂是贫困户中给周云印象最深的,“危房、生病、上学”致贫的原因都占了,明明和自己父母相仿的年纪,生活的重压让她看起来比同龄人大十几岁。入户以来,从前期刚入户时的送门帘、发棉衣、发放春节慰问金这些“输血”式帮助,到用“爱心”基金捐助子女上学,再到因符合“四有两好”标准获得扶贫贷款3万元,贾焕堂的脸上慢慢有了笑容。随着入户次数的增多,周云对贫困户的了解也不断加深,越来越珍惜他们的感动与信赖,也越来越觉得身上的担子沉甸甸,他总想着扶贫这件事要是干不好,那就真的辜负了老百姓的信任啊!(www.xing528.com)
“产业扶贫扶到根上、扶到点上,才能实现输血到造血的华丽转身。”
扶贫,输血容易,造血难。以往,扶贫资金发到手里,救得了一时救不了长久。如何才能让“钱生钱”?在与蔬菜种植大户李平良的沟通中,周云看到了希望。李平良经营的屯留县绿海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屯留县东藕村、席店村、圪套村共建有400多个蔬菜大棚,十几年的大棚种植经验为他打开了销路,但是苦于缺少有经验的劳力,大棚一直未能继续扩张。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不是正好符合这个条件吗?几番沟通下来,屯留农商银行与屯留县绿海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了产业精准扶贫三方帮扶协议书,通过“金融+产业+贫困户”的模式实现产业带动农户脱贫。一方面屯留县绿海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对有建设大棚致富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技术支持,对符合用工条件的贫困户家庭成员优先提供就业机会,支付相应劳动报酬;另一方面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可将在我行获得的扶贫贷款入股屯留县绿海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享受现金分红。
资金变股金,分散的资金聚起来;同时农民变股东,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再进李平良的大棚时,俨然已是另一番场景,初期签订协议的11户贫困户经过岗前培训都已经在大棚里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每月有钱领,年底有分红,这可比给自己干还带劲儿”。“股东们”心里乐开了花。
扶贫路上,周云也着实感慨,屯留这片1142平方公里的土地,还有很多我们的客户经理双脚没有丈量过的地方,他们只不过做了一些很小的力所能及的事,但是老百姓给的回报是一生的信任。在基层不是受苦受累,而是增长见识和实现价值,扶贫也不是走走形式,做做面子,而是投入责任和全部的感情,用心感受扶贫工作和乡村生活的喜怒哀乐。周云想,扶贫也好,服务“三农”也好,自己都要一直在路上,在路上心里才有底,干工作才有目标和方向,脱贫才能有希望。
(作者单位:屯留县农商银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