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梨花满山坡:辛勤努力带来喜悦和新希望

梨花满山坡:辛勤努力带来喜悦和新希望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奶奶家住在一个小小的村子里,从高平下了火车要走好远的路才能到,还要上个小山坡,路过一个戏台下的土山洞。这是我8岁左右,第二次回到山西高平。老爸专门从晋城到高平往返几趟运送这梨儿,还让我老公把这些梨儿挨家挨户地送到家,尽管这“运费”已经超过了卖梨儿挣的钱,却心甘情愿。忙得不亦乐乎,看那堆起的梨儿是辛勤的汗水和丰收的喜悦,那些洁白的梨花再次孕育出了饱满的梨果,也孕育出了村里人的新希望。

梨花满山坡:辛勤努力带来喜悦和新希望

文/冯 雪

又到了九月金秋,正是收获的季节,回到老家看到一片一片的梨子沐浴着和煦的阳光,闻到果味浓郁的香气,听到大白鹅“呷呷呷”的叫声,时光流转,仿佛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身影,蹒跚着问:“这是什么树?”奶奶告诉我:“这是梨树。”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梨树。

“我要喝可乐,我要喝可乐!”小小的人儿站在院子中间,大声地嚷嚷。“娃,啥是可乐?吃个烧的梨儿,可好吃了!”奶奶递过来一个黑不溜秋的梨,我掉头就跑。“我带你去买可乐,过来。”小姑顺势蹲下,背起我摇摇晃晃地往村里唯一的小卖铺走去。这是我4岁时,第一次回到老家山西高平。奶奶家住在一个小小的村子里,从高平下了火车要走好远的路才能到,还要上个小山坡,路过一个戏台下的土山洞。这戏台子最是神秘,总觉得阴森可怖,我是万万不敢靠近的。这条通往奶奶家的路自然是土路,奶奶家的大门是两块有年头的木头,纹理深刻而清晰,门口两个石头墩子,还有一个红砖砌的猪圈,里面有头很大很大的猪。进了大门,院子倒是很大,十分干净,青石砖垒的房子有三间,在正厅门外坐着祖奶奶,脚很小,手里拿着一根上端弯弯的拐杖,把弯的那头使劲向我这儿够,噘着嘴向我招手。“娃过来,我尝尝啥是可乐。”我端着易拉罐贴着墙飞速朝着屋里走去,站在奶奶身边看她生火做饭

“妈,我想吃葡萄。”坐在炕沿儿上,我抬起头看着我妈。“这上哪买葡萄去,连卖东西的都没有。”我妈给了我一个白眼。“西西,吃这梨,可甜了。”奶奶从阁楼下来,拿了两个小小的黄梨,在围裙上一擦,给了我和妈妈一人一个。村里的天黑得早,也冷得早,晚上我和妈妈裹着厚厚的被子躺在冰冷的炕上。“睡了没?”我妈妈起身回了句“还没呢。”把炕沿儿上的电灯开关按了一下,屋子顿时亮起了昏昏暗暗的灯光。爷爷身披夜霜递过来个塑料袋,转身出了门。就着灯打开袋子,原来是葡萄,第二天才知道是爷爷骑着二八自行车走了几十里地去亲戚家的葡萄架上现摘的。这是我8岁左右,第二次回到山西高平。农村都是靠天吃饭,爷爷和奶奶在村里很是勤劳,爷爷放着数百只羊,我总是笑着说爷爷长得和山羊一样,跟在爷爷身后拿着放羊铲赶着小羊。奶奶则埋头在地里和家里,跟着奶奶上山去摘梨子,才知道原来满山的梨树是祖爷爷当年栽下的,看奶奶利落地打核桃,我捧着奶奶的围裙在树底下开心地捡核桃。

“我才不回老家!”我把碗使劲往桌子上一放。“不回也得回,已经定了,这是告诉你!”爸爸瞪着我说。我看着爸妈,眼泪刷刷地掉下来跑回了卧室。因为爸爸听说近几年老家煤炭生意好做,村里也开起了小煤矿,况且已经在部队待了20余年,还是想回老家侍奉在父母身侧,恰逢自主择业政策出台,果断提出转业回老家自谋职业,落户在高平上辖地级市晋城。这是我13岁时,从黑龙江牡丹江千里之遥准备扎根在山西晋城。此时,因为村里开了煤矿分红多了,小姑和叔叔把山上的青砖房搬到了山下的红砖房,二层楼的房子全都安了暖气,屋子里暖烘烘的。“走,咱们去山上透透气。”妈妈拉着我的手顺着水泥路往戏台子后面的大山走去。现在这戏台子还能看出以前的雕梁画栋,也依稀能看到村里人的勇敢、坚韧和勤劳,不觉对其肃然起敬。走过戏台子便是奶奶以前的房子,已经无人居住,荒废了,爷爷年岁渐大,叔叔在村里的煤矿上了班,当时的羊也全卖了,再也没有那些羊膻味和羊粪蛋。往山上走,空气就越发冷了起来,“给你这个,”爸爸把几颗红红的酸枣放到我的手上说,“我们以前冬天没啥吃的,上山摘酸枣就当水果吃了。现在都开煤矿,你祖爷爷种的满山的梨树也没人照料了,更别说谁来摘这东西了。”爸爸抚着一棵黑皮的梨树,那些黑黢黢的枝丫像老人布满褶皱的手,弯弯曲曲地伸向空中。

“这远山里隐隐约约的梨花真好看,难怪有‘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的诗句”。坐在车上看着窗外漫山的梨花不禁感慨。“确实很好看,可是这大黄梨却不好吃,口感粗糙得很。”妈妈略带嫌弃地说。“这大黄梨多好吃呢,我们小的时候都不舍得吃,这梨儿下火,是好东西。”爸爸看着窗外,跟我和妈妈夸耀起这梨儿来。这时我大学四年级,22岁。奶奶和爷爷已经相继过世,村里唯一的亲人就是小姑一家。伴随着去产能、煤矿整合,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那座小煤矿被关闭了,叔叔托我爸在别的煤矿找了工作,小姑则在家务农了,好像日子随着煤矿的关闭有些落寞,因为连那个令人生畏又充满敬畏的戏台子和土山洞也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村里的光景变得艰难,也让许多人无事可做起来,几个人打几圏麻将倒成了村里的营生,让人不禁觉得村里人的气质怕是随着春日里的清风被一点点地吹散了,仿佛落入泥地的梨花瓣,再洁白也被染了污泥。(www.xing528.com)

“农户合作社,自己的产品,别问我什么微商还是朋友的,我为自己的家乡代言。”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句话,配上高平大黄梨的照片,许多朋友都找我询价,卖出了几瓶梨膏和几箱梨。老爸专门从晋城到高平往返几趟运送这梨儿,还让我老公把这些梨儿挨家挨户地送到家,尽管这“运费”已经超过了卖梨儿挣的钱,却心甘情愿。为我的家乡而忙碌,因为他们的勤劳和幸福都饱含在这些蜜汁一样的梨儿里。在我28岁时,老家山西高平冯家庄村开起了农业合作社,全村52户入社,村民摇身一变成了拿工资和分红的合作社社员。山上的住户全都搬到山下,土地复垦变成果树种植基地,实现梨园面积300余亩,除了祖爷爷时种下的老黄梨树1000余株,还培育了新品种玉露香梨8000余株,形成从果品种植到冷链保存运输,再到梨园生态采摘和果品加工的产业链,获得了省级、市级示范合作社荣誉称号。现在再去看看村里,忙时几乎户户大门紧闭,走到山上却是人头攒动,搭着梯子手拿工具摘梨儿的,站在树下小心装梨儿的,开着三轮往返运梨儿的,坐着板凳仔细挑梨儿的……忙得不亦乐乎,看那堆起的梨儿是辛勤的汗水和丰收的喜悦,那些洁白的梨花再次孕育出了饱满的梨果,也孕育出了村里人的新希望

后记:

时代的行进最离不开的是身处时代的人民,改革的浪潮从急速前进转向了高质量发展,人民在这社会大潮中乘风破浪,顺应着改革风浪,见证着社会变革,推动着改革前行。农民,是广大中国人民中的大多数,从守着一亩三分地到寻求更高的生活追求,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合作社,放眼全国乃至全球寻求新媒体合作,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这既是缩影也是现象,改革的春风已拂起新时代农民的希望,共同搭起奔向美好生活的桥梁,携手共享改革硕果。

(作者单位:农发行晋城市分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