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管理科学法在档案工作中的实践成果

现代管理科学法在档案工作中的实践成果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自我控制”的理论基础为了突出目标管理重视对人的管理,而由此实现“自我控制”的管理这一精髓。另外,目标管理强调成果评价后对每个人成果的认可以及职务的扩大。因此,应该加快对目标管理的推广和应用,充分发挥“自我控制”实现目标管理这一优势。(四)我国企业如何围绕“自我控制”搞好目标管理加快目标管理的推广和应用,首先应提高对目标管理的精髓“自我控制”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现代管理科学法在档案工作中的实践成果

目标管理(Managementbyobject简称为“MBO”)是现代管理科学“管理中的管理”这一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20世纪50年代中期产生于美国,在企业界和管理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我国从1978年开始,伴随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逐渐将目标管理应用于大型企业中,尤其是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进程的加快,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方法被广泛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其应用范围已从工业企业扩大到其他非企业、事业、团体和政府机关。推广应用目标管理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自我控制”是目标管理的精髓。

(一)目标管理在我国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偏差

目标管理在我国目前的理论和实践上产生了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主要是把目标管理和我国工业企业的全面计划管理等同起来,在实际工作中忽视了目标管理,忽视了对人的管理,忽视了“自我控制”这一精髓,具体表现在:

1.相当一部分从事实际工作的企业管理者没有理解目标管理的实质。目标管理主旨在于,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压制性的管理”,它使管理人员能够控制他们自己的成绩。这种自我控制可以成为更强烈的动力,推动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把工作做好,而不仅仅是“过得去”就行了。有的人误认为目标管理就是过去企业搞的指标分解,岗位责任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

2.在推行目标管理的企业中,往往总方针目标是明确的,而分解落实、动态调整、自动围绕总目标组织系统内各子系统直到个人的活动不够,没有形成一个“目标—手段”链,导致部门和个人的目标成为一纸空文。

3.强调成果,重视成果评价,强调职工培训,提倡按员工的实际贡献大小如实地评价一个人的管理方法好不好。在评价成果时往往强调客观因素多,而对个人积极性发挥,成果的达成程度评价不够,从而对每个人、每个部门的成果的“认可”,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作用于劳动者的“反馈”激励作用不明显,不重视个人职务的扩大,以满足人的不断增长的“自我控制”成就的需要。

(二)“自我控制”的理论基础

为了突出目标管理重视对人的管理,而由此实现“自我控制”的管理这一精髓。首先应当分析管理和社会主义市场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相结合所依据的理论基础。

由于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所以它重视对人的管理,重视“自我控制”的完整体现。在实行过程中强调成果,而不拘泥于实现成果的具体方法,让执行者自主管理,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重视职工培训。另一方面在制定目标、实施目标,及成果评价的整个过程中强调上下左右的思想感情沟通,相互协商,造成融洽的气氛。而不是行政命令甚至是统一指挥。另外,目标管理强调成果评价后对每个人成果的认可以及职务的扩大。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目标管理就像与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对垒的“深的蓝”,它可以自动修正,并可以“自我控制”而实现其目标。

重视对人的行为的科学管理,从而有效地激励调动人的积极性,必须尊重人的需要,不断满足人的需要。目标管理通过满足人的需要发挥激励作用,按照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1908-1970)的观点,目标管理主要是指满足人的高层次,即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一方面自己被认为是社会人,是组织(团体)中的一员,应有自我存在的价值。由于有存在的价值必须有相应的权威和地位满足自我尊重和相互尊重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求在组织(团体)中,不断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己的抱负,又从自我实现中不断取得动力,不断满足永远不能满足的“自我控制”实现的需要。(www.xing528.com)

同时,满足人的需要与“自我控制”的实现必须和组织的目标相统一。人的需要各不相同,而且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只强调满足人的“自我控制”实现的需要,而不考虑企业、组织的目标,只能是杂乱无章的布朗运动。个人的积极性再高,也无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也不会产生有益的效果。而目标管理不但重视满足人的高层次需要,而且必须把这种需要的满足和组织的目标统一起来、组织起来、协调一致。因为它强调不是因为有了需要才产生目标,而是首先因为有了组织的目标,才有了个人的目标;有了个人的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而目标管理的实现正是通过各自的“自我控制”而达成的。这样,目标管理巧妙地把对人的管理升华为行为科学管理的高度,便更利于实现“自我控制”。

(三)目标管理在社会主义企业中的强大生命力

目标管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具有更大的生命力。目标管理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从生产力方面看,当时美国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急需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增强竞争能力。而要提高企业素质,首先应当提高生产力诸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素质的管理。使之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因此要求对职工进行技术培训,并在工作中不断提高他们的技能,增加复杂劳动的比例和劳动的复杂程度,这是管理两重性中自然属性的表现。从生产关系方面看,由于当时美国劳资关系的日趋激化,良好的人际对于调整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起决定作用,因此,目标管理是适应垄断资产阶级获得最大利润的需要而产生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让工人参与管理,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等理论和方法成了缓和劳资矛盾的权宜之计,目的则是更多地剥削职工的剩余价值,也限制了目标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因为坚持的是公有制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不是私有化的市场经济,体现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一致性,使目标管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制度为目标管理的应用推广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因此,应该加快对目标管理的推广和应用,充分发挥“自我控制”实现目标管理这一优势。

(四)我国企业如何围绕“自我控制”搞好目标管理

加快目标管理的推广和应用,首先应提高对目标管理的精髓“自我控制”的重要作用的认识。目标管理不是一种具体的现代化管理方法,更不是现代化管理其他方法的补充或手段。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一系列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如MRPI、MIS系统等,由重视工作、关心工作的管理向关心人和关心工作二者结合并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的转变。

其次,要通过培训使企业领导以及广大职工群众真正理解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认识其实质和精髓在于实现职员的“自我控制”,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而这种积极性是永远没有穷尽的,也是企业活力最直接的永不枯竭的源泉。目标管理可以丰富企业管理的手段。

再次,推广和应用目标管理的精髓,要求企业的主要领导者具有联系职员、深入职员以及和职员风雨同舟、甘苦与共的事业心和作风,并在推广和应用目标管理的过程中不断重视企业的人际关系,形成具有现代管理特色的企业文化

先有目标才能确定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