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价值的管理的含义
基于价值的管理(Value Based Management,VBM)是一种全新的管理与评价方法,它在灌输这样一种理念,即“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学会判断一项决策对公司价值的贡献度,并据此优先考虑那些贡献度大的决策”。
从作者个人知识结构角度理解基于价值的管理的内涵,可以界定为:它是一种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出发点,使全体成员在形成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念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和标准,在降低风险的同时实现企业股东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管理与评价手段。
(二)实施基于价值的管理的优势
1.基于价值的管理使企业的管理决策与战略目标相联系,使得企业能更好地实现价值最大化,特别是股东价值最大化。
2.基于价值的管理可以使企业整体形成一个共同的理念——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3.基于价值的管理是一种更高级的管理手段与方法,它剔除了以前企业管理手段与目的的单一性:将多种管理方式与手段结合起来,更好地进行管理与监督;同时将各部门的目标与企业的整体目标结合起来,来更好地实现企业价值及股东价值最大化的长远目标。
4.基于价值的管理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是,它必须是企业主动、自觉的行为,否则将无法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这个战略目标。
(三)基于价值的管理与价值管理的关系
1.两者之间的联系。从字面上理解,首先,无论是基于价值的管理还是价值管理都是以企业价值作为各项管理活动的出发点——价值增值是现代市场经济中各利益集团所追求的目标。其次,两者都是企业实行管理活动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再次,两者均是企业成员所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信仰。
2.两者之间的区别。虽然两者都以企业价值作为关注的焦点,但两者在概念、发展背景和在企业运营中的着重点上却有很大的不同。
(1)基于价值的价值管理(VBM)是西方管理学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目的是通过对价值的有效管理,实现企业长期持续的有效经营;价值管理(VM)是对项目或者组织进行全面的管理以提高总体价值为目标的管理方法和程序。
(2)基于价值的管理理念是在总结分析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价值管理的历史稍长一些,它来源于价值管理。美国在1959年建立了价值管理学会(SAVE),而英国也在1966年建立了价值管理协会(现在称为价值管理协会)。香港地区建筑服务部门在1994年第一次促进了价值管理的应用。现在,“价值管理”从概念到实践已经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基于价值的管理在运作流程中主要关注四个环节:一是确立明确的价值理念;二是确定经营价值驱动要素;三是在经营的全过程实施基于价值的管理;四是实现领导和员工价值的沟通。而价值管理需要建立包括供应商、顾客以及本企业各部门人员在内的小组,共同对产品进行成本分析,小组成员被赋予搜寻所有相关成本数据、工艺流程信息和供应链细节的任务。
(四)实施基于价值的管理的关键因素
1.处理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基于价值的管理无非是为了实现企业股东价值的最大化。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取决于客观的环境及企业自身的各项能力与潜能之外,更多地依赖于投资者所投入的资金。因此,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发展资金,就必须处理好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例如必须达到投资者所要求的最低投资回报率、减少发生信息不对称事件的概率等。(www.xing528.com)
2.评估战略以创造最大化价值。因为基于价值的管理将企业的管理决策与战略目标相连接,这就要求企业要首先选择正确的战略,再辅之以基于价值的管理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战略和基于价值的管理活动的双赢。
3.借助于全面业绩管理创造价值。全面业绩管理是指企业通过以各部门、各成员的业绩为管理与考核的出发点,来评价企业是否实现战略目标的一种管理方式。通过将基于价值的管理与全面业绩管理的结合,一方面将有利于评价指标及活动的量化;另一方面将价值以业绩的形式表现出来,更有利于管理与监督及考评。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基于价值的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手段。运用这个手段,正确处理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与关键因素的关系,不仅可以加强内外部的沟通,更有益于最终实现企业价值、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五)价值管理的现状
西方价值管理的研究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在发展:一个是以价值评估为主线,研究企业价值评估标准、价值评估方法、评估应用及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等内容;另一个是以价值创造为主线,研究股东价值的衡量、价值战略的制定及其与绩效薪酬的关系。从价值管理理论发展来看,两条发展方向有互相融合,形成以价值评估为基础、价值创造为目标的综合管理理论体系的趋势。
基于股东利益的西方价值管理理论否认价值创造过程的嵌入性,认为企业是自治的实体,企业价值的创造是“低度社会化”的过程,因而,股东价值凌驾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上。这样做的最终后果可能导致公司失去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支持,投资者和债权人撤走资金,员工怠工,供应商不再提供原材料给公司,客户也不再购买公司产品,其结果自然是面对价值毁灭,公司垮台的危险。
综上所述,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价值管理的研究取得重大发展,开始进入快速成长阶段,但是价值管理的理论研究尚未进入到成熟阶段。基于价值的管理的现状研究和实践总结,笔者认为价值管理研究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局限性:
首先,企业价值管理缺乏严密的理论体系,忽视对理论基础的研究。目前价值管理的理论比较零碎,主要由一些咨询公司如麦肯锡、波士顿、普华永道、德勤等进行价值管理的应用和推广研究。对于价值管理中,价值创造来源、价值怎么创造、价值如何分配等一系列的理论基础问题缺乏研究。
其次,价值管理拘泥于经济价值创造的工具性测量和管理,忽视对社会、客户、员工、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价值的关注和管理。企业价值评估无论是成本法,还是市场收益和公允价值法,各类具体的方法(包括EVA、CVA、CFROI等)都不能很好地解决包括利益相关者在内的业绩测量,客户、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价值创造贡献不能反映出来。平衡记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BSC)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和创新与学习四个角度构造价值管理的思路对我们的研究是一个有益的启发。
再次,在价值创造的分配方面,价值理论仍然沿用会计利润的分配概念和方法体系。将员工、债权人的支出完全当成一种“成本”或“费用”,对于如何将价值创造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公平合理分配也缺乏系统研究。
最后,价值管理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不够。目前的价值管理理论研究大多在西方股权文化盛行下进行的,这样形成的理论必然深深印上西方文化的烙印,其跨文化的适用性必然值得怀疑。显然,不同文化背景下企业价值的驱动因素和形成机理不同,价值管理模式也会不同。价值管理模式在东西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是一个值得重要研究的话题。
我国在价值管理理论的研究和管理实践中,应当汲取西方价值管理成功经验和教训,不能再把企业价值当成一个孤立的原子,需要采用“网络主义”的方法,从利益相关提供的资源来探讨企业价值的创造机制,分析企业价值创造的作用机理,发现利益相关者在价值形成和成长的互动规律。具体而言,我国价值管理研究中和构建价值管理理论体系应当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强调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取向。Brealey和Myers认为,从历史和现实来看,公司价值的研究有两种视角,股东价值取向和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我国传统文化强调“和为贵”“和”即“协调”之意。企业价值管理就是要协调和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既要重视股东的利益,又要关注债权人、供应商、客户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还不能忽视政府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只有协调和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才能搞好价值管理。
二是确保价值分配的公平性。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价值形成贡献肯定是不一样的,怎么评价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价值的贡献程度是价值管理的关键问题。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员工对价值创造的贡献越来越大,传统财务分配理论中员工仅能获取工资的分配不再完全适用,许多企业中员工入股的事实也从侧面反映了这种情况。这就要求企业关注价值分配的公平性,通过确保分配制度和分配过程的公平,来保证价值分配结果的公平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