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展馆的类型与发展情况
1.博物馆
世博会影响下的中国展馆建设热潮存在多方面的表现,博物馆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类型,其实中国博物馆早在世博之前已经取得了巨大发展,1980年我国博物馆数量仅有365个,到2005年发展到了2200个,截至2010年底,经审核全国共有博物馆3415个,其中文物行政部门所属的国有博物馆2384个,非文物行政部门所属的行业性国有博物馆575个,民办博物馆456个,目前中国各类博物馆的数量已经突破5000座。
2.纪念馆
纪念馆属于纪念性博物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展形成的一种新型博物馆,主要展示的是某些重要历史事件和杰出的历史人物,在研究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同时,起到宣传教育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铭记历史,各地开始根据自身条件筹设纪念馆,之后我国纪念馆数量不断增长,据中国博物馆学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统计,2007年中国纪念馆数量已经超过300家。
3.规划馆
规划馆是2000年后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展馆,展馆展示的内容多以城市规划为核心,辅助展示城市历史及城市当前建设的各类成果。考察中国城市规划馆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中国和世界技术的发展等诸多背景要素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数量方面早在2013年中国在建和已经完成的规划馆数量已达600多个。其中各省都有不同数量的规划馆建设完成,乡镇级别的规划馆已有20多座相继建设完成。
4.文化馆
严格意义上讲,文化馆并不是专业意义上的展览馆,大多数文化馆主要为市民的文化活动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与场所,同时兼有展示文化的功能。其中有些地区的文化馆也会设置单独的展厅用以展示各类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中国许多县级市、县、乡镇等正在大量建设此类文化设施,其称谓分别有文化中心、文体中心、市民中心等,虽然名称各异,但其功能基本相同。
(二)乡村文化展馆的内容策划与设计原则
对乡镇级别的展馆而言,展馆的内容构成既不像一般博物馆那样综合,也不同于规划馆那样强调对未来发展的展示,但乡镇展馆也需确保基础的展馆功能,充分发挥自身作用,这就需要在展馆内容方面下足功夫,其内容构成与选择至少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物证性原则
所谓物证性,即通过实物的形式实现对乡村文化的诠释。与规划馆不同,由于规划馆展示的内容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因此其展示方式往往会通过模型或多媒体虚拟的方式进行,大量图文也常常是规划馆展示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对于乡镇展馆而言,从体验的角度出发,那些有关生产和生活的工具在诠释乡村文化和展示时代特色方面更加具有优势,而此类展品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也正面临着被生活所淘汰的命运,因此积极收集此类物品对于保留和再现乡村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2.特色性原则(www.xing528.com)
特色是展馆魅力的根本,乡镇展馆不同于一般省、市级展馆,由于地域跨度较大,省、市级展馆内容本身存在较大差异,比如语言习惯、建筑形式、气候环境等等。然而乡镇展馆由于地域间跨度较小,以上各方面往往存在很大的相似性,这为寻找乡镇展馆的特色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其实即便如此,不同乡镇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即使相邻村庄之间也存在着许多差异。比如仅从地名本身来看,中国众多的乡镇和村庄就存在很大的不同,中国文字的丰富内涵使得中国地名中包含着各类丰富的特色信息,而这种信息往往正是其发展过程中的珍贵记忆。因此,寻找乡镇展馆的特色,其名称本身就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重要切入点之一,当然其他更多的特色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挖掘。
3.真实性原则
由于展馆建设的巨大需求造成了展馆的高速发展,然而在此过程中,许多不实的展示内容被杜撰出来,一些子虚乌有的事件充斥到了展馆展示当中,这对展馆的社会价值体现而言完全没有意义。展馆展示内容的丰富性和真实性必须统一才能从根本上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
以上是对展馆发展历程和存在问题的基本梳理,在针对展馆问题提出科学建议的基础上,指出了乡镇展馆在内容策划与设计方面应遵循的三个主要原则,这是由展馆的社会价值需要决定的。如果展馆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社会价值,其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未来展馆的发展除了政策的推动,更需要自身对问题不断修正和创新。
(三)展馆的社会价值体现
1.纪念功能
纪念功能主要表现在对当地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重要事件进行梳理与展示(比如地震、洪涝灾害等)。除此之外,为当地发展曾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如文化、政治、经济、科技界等)均可以纳入展馆展示的范围之内。乡镇文化展馆可通过传播先进思想、崇尚历史文化、追求文化和谐等,体现出自身的社会功能,依托纪念性展馆创建精神文明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知识教育基地等,在强化其纪念功能的同时,达到社会功能的最大化,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道德力量和精神支撑。
2.文化传承功能
文化传承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当地民风、民俗、生活方式及自然景观的研究与展示上。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富有特色的乡村文化景观、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迅速遗忘。将来在全新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已经难以存有乡村生活的任何记忆,传承千百年的文化传统将在很短的时间内淡出人们的生活,这种情况已经得到了社会学、建筑学及规划学等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毫无疑问,当前建设乡镇一级的展馆对于缓解此类问题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可通过史料的展示,将乡镇发展历程呈现出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精神滋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快乡镇文化建设步伐。当然展馆的建设并不能从根本上完全解决这类问题,需在发挥展馆社会价值的同时,不断探索多样化文化传承方式。
3.教育功能
展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一定程度上体现在以上两个方面,纵观国外展馆,特别是以“城市”为主题的展馆,除了大量文化现象的展示外,文化研究与社会教育也是展馆的重要功能。而从体验的角度看,对于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这样的群体,这种通过对自身周边环境的认知与探索和书本上那些无法触及的内容相比,乡镇展馆展示的内容更能够让其近距离地体验某些文化传统,在实现对公众的教育方面更加具有优势。利用展馆的资源优势、场地优势及人员技术优势,可让更多民众有机会接触、了解到历史文化,在感悟历史变迁和时代变化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意识,通过展览、培训、讲座等方式,向民众普及文化知识,实现较为理想的社会教育效果。
4.文化研究功能
文化研究主要是指对当地发展历史的总体梳理,包括通过文物挖掘、文献查阅等多种手段实现对当地乡村及村镇发展历史的完整记录,还包含对物质及非物质文化的整理与归档等具体工作,除此之外还应该适当地进行对传统文化的推广,使当地居民和外地居民分享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乡镇文化展馆扎根于基层,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密切,无论是文物普查,还是材料收集与整理,都更为及时、高效,这对于采集第一手文化材料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乡镇文化展馆有着专业的工作人员,可指导民众进行文艺创作,充分发挥其文化研究功能。以上有关展馆,特别是乡镇展馆的社会价值体现问题,是在对比分析了大量国外展馆的基础上得出的共性。总而言之,一座展馆存在的意义并不在于展示活动本身,其根本在于其自身究竟能够发挥多大的社会价值。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模式从农村支持城市转向城市反哺农村,乡村的发展正在得到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乡村文化展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从以往展馆发展存在的问题来看,必须反思未来乡镇文化展馆应该如何发展,关键体现在展馆的内容策划和展示设计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