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航
5+2等于多少,这是小学生都会算的数学题目。但是将这道数学题放在我们的教育当中,却是个未知数。“5+2”经常用来比喻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关系,“5”代表着幼儿星期一到星期五在幼儿园5天的教育,“2”代表着星期六、星期日周末两天幼儿在家的家庭教育。如果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就会收到5+2远远大于7的效果;如果家园配合不当,甚至教育目的和方法相悖,就会造成5+2=0的效果。我们不妨看看下面的事例。
幼儿园数学领域的课程一直是幼儿园内普遍认为比较棘手的课程,因为涉及的数学知识一旦幼儿没有前期经验的准备,数学教学活动便成为了一种灌输式的教学,导致幼儿既不明白其中的深意,也不利于幼儿良好思维方式的形成。在中班的时候,班级里开设了一个角色游戏区:吃吃吧。中班的孩子们没有接触到算式,但是在游戏当中孩子们用雪花积木进行钱币的代替,能够很好地进行计算。这就是游戏带给孩子们的影响。有了这样的基础,孩子到大班时就能更好地进行简单的计算。如果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也能因势利导,在琐碎的生活中,旁敲侧击地引导孩子树立数理逻辑思维的方式,孩子会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生活中感知、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学习。如在菜场里买菜,与卖菜商的买卖过程,涉及钱数面值较低的找零运算可以把机会无形地交给孩子,让他们来尝试,让他们体验,让孩子在生活中体验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从生活中增加数理经验,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探究。
我曾经碰到这样的一个实例:在超市收银台付钱的时候,因为人多,一个妈妈选择带着自己的孩子插队付钱。孩子在这个时候说话了,问:“妈妈,你为什么不排队?”孩子的妈妈解释说,就买了一个东西,没关系,很快就付好钱了。事情表面看上去,的确是自己节约了几分钟,但是这个行为却会影响孩子学会等待、遵守社会共同秩序等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再比如以幼儿良好生活作息习惯为例,在幼儿园教育的5天时间里,幼儿在一个安定有序的氛围中,按照合理的作息时间按时休息,规律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而在家庭教育的两天里,如果幼儿规律的作息时间被打乱,家长纵容孩子在家不午休,晚上熬夜到很晚,家园教育不一致,那么幼儿良好的作息习惯就无从形成。如何避免“5+2”等于0的误区呢?需要家长做到以下几点。
一、家长要有原则地爱,避免过度宠爱、溺爱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家长们对孩子百依百顺,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需要,不能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加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隔代宠溺,无原则地支持幼儿。对孩子犯的错误置之不理,作为父母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样做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身体健康,还干扰了孩子的心理成长!关系到幼儿生活习惯的形成、良好性格养成的要求,家长要有原则。(www.xing528.com)
二、家长要重视行为习惯的培养,避免过于重视智育
许多家长以为只要孩子学的东西越多,会的越多就是好的教育。有的家长花费不少财力,让孩子上很多兴趣班,却忽视了在行为习惯这一方面的培养。我国人民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教育家陈鹤琴说:“一个人从小就训练和培养良好的习惯。”“好习惯养成了终身受其福,坏习惯养成了则终身受其累。”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每个家长都应该以身作则,给孩子带来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家长在生活中应重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以及待人接物的社会交往习惯的培养,并且家长的言谈举止、处世待人的礼貌程度都是幼儿模仿的对象,或者在潜移默化地给他们施加影响。
三、家长要采取科学的奖惩方式,避免单一的物质奖励
奖励孩子本质上并不是坏事,但是,如果孩子做什么事都期望获得物质奖励,没有得到物质奖励的时候,孩子就会变得完全灰心丧气,他们甚至会认为没有物质奖励的事情不值得去做。家长只考虑物质刺激给幼儿带来的短期效应,而未考虑给幼儿造成的危害。从长远来看,这种手段注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美国密苏里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的一项针对700多名家长的新研究发现,在成功完成某些事情后,用礼物奖励孩子或者将送礼物作为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会导致儿童更加功利。
奖励是对一种行为的回报。一般外界给予的奖励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社会性奖励,比如微笑、拥抱、表扬等;二是物质奖励,如食品、礼物、钱等;三是活动和特权奖励,如去动物园、旅游、允许多看半个小时电视等。当家长使用奖励时,最好优先考虑社会性奖励,因为这种奖励对于孩子内化规则、自觉改进行为和亲密亲子关系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可以借助代币法等给孩子订立简单的规定,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把物质奖励当作社会奖励的辅助措施,注重精神鼓励,才不致将孩子培养得“唯利是图”。家长还需记得这样做的宗旨是帮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而不是给自己省心省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