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方 阮 娟
争抢即争相抢占,孩子们常常用这种方式维护自己的利益。一旦冲突升级,便可导致他们互相攻击,发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很多家长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与他人有争抢的迹象,会立即上前对冲突紧急叫停;有的父母也会选择时机引用“孔融让梨”的经典故事加以引导,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可孩子们真的对大人说的话心服口服了吗?当争抢发生时,家长该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讲求策略、正确引导,我们不妨看看下面这个案例。
幼儿园放假了,闹闹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去辰辰家玩耍,刚开始小哥俩总能和平相处,可要不了一会儿就会闹得不可开交,往往是在“我再也不跟你玩”的赌气声中不欢而散。这天两人又吵了起来——“是我先拿到的”“是我先拿到的”。两个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得面红耳赤。辰辰妈妈看到,马上走过去说:“辰辰,妈妈昨天跟你讲的‘孔融让梨’的故事,你忘了吗?”辰辰一听这话扭头就跑进卧室去了,而闹闹见状,也扔下一句“我再也不跟你玩了”气冲冲地跑回了家……
半个小时后,闹闹和妈妈一起来到了辰辰家,闹闹妈妈一进门就问:“辰辰,你和闹闹为什么事情争抢呀?来学给我看看!”
小哥俩一听便准备好一副瞪圆双眼、龇牙咧嘴的表情,可当彼此看到对方的样子时,忍不住都笑起来了。闹闹妈妈问:“刚才你们还气鼓鼓的,怎么这会儿又笑了?”辰辰说:“他的样子太滑稽了!”闹闹妈妈把他俩带到镜子前说:“你们看看自己刚才的样子!”两人一看到自己在镜子里面目狰狞的样子忍不住又大笑起来。
笑了一阵儿,辰辰不服气地说:“上次玩玩具,也是他跟我抢,我妈妈说我是主人,要我让给他,凭什么总是要我让着他!”闹闹妈妈点点头说:“我能理解你的委屈,这样确实有些不公平,那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闹闹抢着说:“谁先拿到的谁先玩!”辰辰说:“今天就是我先拿到的!”闹闹说:“要不先拿到的玩十分钟,然后给另外一个人。”这个提议显然辰辰并不赞同,两人继续各自发表意见……
看到一时间小哥俩无法达成一致,闹闹妈妈说话了:“你们谈了自己的想法,这很好。我也有一个办法,如果再出现大家互相争抢的情况,你们可以试试——石头、剪刀、布。”话语一出,两个孩子马上将手背到身后,玩起了“石头、剪刀、布”,当辰辰胜出如愿地拿到玩具时,闹闹也心甘情愿地选择了画画。
自那以后,常常会看到小哥俩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决定“这把椅子归谁”“同时拿到一本书,谁先看”等等问题,即便谁输了,也会面带笑容,愉快接受。争抢,对他俩已不再是问题!(www.xing528.com)
在这个案例里,我们发现闹闹的妈妈使用了四个策略巧妙地解决了问题。矛盾初始,她采用的策略一是“放慢一步”。她深知当两个孩子还因为争抢事件都在气头上时,家长这时若贸然介入,教育的效果会大大降低,亲子关系也会因此紧张。选择“放慢一步”,可让两个孩子的情绪逐渐从气愤中慢慢平复,为接下来的理性思考提供可能。
来到辰辰家,闹闹妈妈实施了第二个策略“还原场景”。当孩子们站到镜子前还原争抢的场景时,他们会直观地感受到“原来争抢的样子这么难看,这么可笑”——用直观的视觉教育替代单纯的言语教育,显然更具有说服力。
虽说“争抢”是孩子交往不可避免的失范行为,但也是孩子建立伙伴关系的开始。闹闹妈妈敏锐地抓住这次由争抢事件而产生的教育契机,继而使用了第三招“各抒己见”。一是可以激发孩子积极思考,找寻合理化的解决方式;二是可以逐渐培养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
此招一出,孩子们便打开了话匣子。在谈话中,闹闹妈妈发现孩子们并不接受“每次都应该谦让”这一传统教育思想,也考虑到“谦让的孩子永远谦让,会让霸道的孩子越来越霸道”,故而尊重孩子们对公平的渴求,顺应大家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出最后一招“因势利导”——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决定谁能优先获得玩具。这个传统的民间游戏,规则简单,易于快速决出胜负,同时其具有的游戏愉悦性,能让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结果,避免争抢带来的负面情绪。
“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的社会性发展目标。当孩子们发生冲突时,家长首先要意识到其中的积极作用,要挖掘每一次冲突纷争中隐藏的教育价值。其次引导和鼓励孩子们自己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力求最大化体现公平的原则,以满足每个孩子的心理需求。最后当孩子们提出的策略无法达成一致时,家长应提出自己的建议,并询问孩子们是否认同,让其明白只有通过商讨、谦让、遵守规则才能更好地解决冲突,继续愉快地玩耍。
具有丰富育儿经验的闹闹妈妈灵活运用了有效的策略轻松解决了孩子们的争抢问题。其积极意义在于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激发其主动思考,找寻合理化的解决方式,提高与同伴的交往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