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婷婷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里面,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家庭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环境,个人的“较长的依赖生活期”决定了家庭教育对个人的早期教育甚至于一生的教育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否得当,关系到每一个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关系到幼儿健康身心的培养,也关系到幼儿正常智力的开发。当今社会,家长不仅应当关心照料幼儿的衣、食、住、行,更重要的是要从未来社会的需要出发去教育幼儿,使他们成为能迎接时代挑战的、体格健壮、品德良好、智力发达的有用之才。在这个家庭环境中施以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家风,将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很大的作用,并对其一生产生影响。因此家长应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以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有效措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然而,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们往往只重视口头上的说教,或一味地对幼儿进行“填鸭式”的教育,而忽视了幼儿自身的特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的注意仍以无注意为主,正是这种无意注意常常引起幼儿对某些事物或现象的好奇,从而引起他们的思维、想象获得初步的生活知识经验。这种在环境的刺激下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比家长枯燥的说教更有效。因此,在家庭教育中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最深刻,家庭生活给人身心发展所打上的烙印,终生难以磨灭,在人的一生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昔有孟母三迁,为的只是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孩子从出生到青年时期,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庭里,家庭环境对他们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孩子模仿性强,这个特点也决定了家庭环境对孩子有着重要影响。为此,父母们应当向孟子的母亲学习,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一、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在如何看待子女,如何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很多家长至今还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还有不少家长在不同程度上把子女看作私有财产并保留着传宗接代的陈旧思想,把子女的教育看作单纯的个人行为。这些观念显然是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在更新观念的基础上,努力端正家教态度,必须坚持以身作则,创设良好环境,爱护关心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因人施教。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应像对待大人一样尊重幼儿的权利和需求,注意根据孩子的兴趣进行引导,使他们主动地、乐意地去做自己的事情。当发现孩子有了缺点和错误时,作为父母不能采取粗暴的态度,给孩子施加压力或说一些伤孩子心的话,更不能在众人面前训斥孩子。这种教育方法使孩子失去自尊,从而产生反感情绪或叛逆心理。特别是当幼儿在无意中做错事的时候,他们为之而惊恐不安,害怕家长训斥自己。这时候,你若怒火冲天,幼儿一定会很难受,觉得自己不是故意的,也就难以产生自责、惭愧的内疚心理。倘若您面带笑容,给幼儿以安慰,待幼儿平静后再指出这些过失所产生的后果,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与此同时,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使孩子树立自信心,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平和交往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方法。只有尊重孩子,以理服人,才能使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让孩子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娱乐活动
当今社会,家庭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而且,现代家庭一般都是“三口之家”,独生子女居多,作为父母,他们望子成龙心切,在家里面除了满足幼儿的各种物质需要以外,还特别注重幼儿智力的开发和相关投入。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在孩子能说会走后,就马上实施自己早已设计好的教学方案,教孩子识字、写字、背诗、数数等等,这自然也是一种教育方法,但对幼儿来说,过早过高地要求学习书面知识,很容易导致孩子以后对学习知识产生厌恶和反感。幼儿好奇、好动,求知欲十分旺盛,对周围世界处处感到新鲜、有趣,家长要按照儿童的发展规律,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其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各种知识。
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儿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的成才,就得力于家庭的良好教育。歌德2到3岁时,父亲就抱他到郊外野游,观察自然,培养歌德的观察能力。3到4岁时,父亲教他唱歌、背歌谣、讲童话故事,并有意让他在众人面前讲演,培养其表达能力。这些有意识的教育,使歌德从小乐观向上,乐于思索,善于学习。现实生活中,作为父母,可以多给幼儿选择一些色彩美丽、能移动、多变化的结构玩具,多开展有动有静或动静结合的游戏,耐心、正确地回答幼儿提出的各种问题,利用节假日带领幼儿到大自然或公共教育场所去,如高山河流、树林田野、公园和动物园等。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扩大他们的视野;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幼儿在各种各样的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周围世界,探索社会生活。
作为家长,在开展幼儿家庭教育时,一定要防止单纯地灌输知识,注意启发幼儿自己去观察、分析和思考,让他们去发现问题,独立地解决问题。孩子的聪明才智不是靠家长教出来的,而是靠他们自己摸索出来的。因此,家长要积极创造条件,多让孩子去实践,鼓励他们大胆尝试;采取各种方法让孩子直接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体验世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并把握好孩子发展的良好时期。我们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因地制宜、因才施教,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相比广阔的自然界与丰富的社会生活,幼儿园生活始终是狭窄的,存在着许多的局限性。在保证孩子们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多样的社会活动,大胆开放课堂,让孩子走出幼儿园,亲近大自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利于孩子的学习。
第二,在活动中,相信孩子,发挥其主体作用。组织各种活动最重要的就是相信孩子,让其成为真正的主人。孩子只有在游戏中才能得到真正的放松和快乐,我们何不让其快乐地成长呢?如果让孩子一味地去学习那些理论知识,只会让他们感觉枯燥和乏味。我们为什么不将他们最喜爱的游戏加入其中,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应让孩子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娱乐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体验世界,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对幼儿的奖惩要得法
奖赏是用来鼓励幼儿的一种常用做法,当幼儿出现了一些积极行为或取得了一些进步时,作为家长要适当给予奖赏,但奖赏时一定要注意方法。千万不要采取威胁、打骂、压制和过多的物质刺激的方法。
奖励的标准必须是幼儿愿意接受的,经过幼儿的努力能够达到的。若标准定得过高,超出幼儿的能力范围,便会失去刺激作用,使幼儿失去信心。我们不能盲目地一味使用奖惩法,对于做得好的幼儿大力表扬,对于做得差的幼儿进行过度批评。这样不仅得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打击孩子们的自信心、伤其自尊心。所以,一定要严格按照孩子们的标准来实施,要切实符合孩子们的实际,能被他们接受。
应投其所好,使奖赏对幼儿来说极具价值和吸引力,这样幼儿才会接纳并为之努力。当然幼儿做错事时也要有适度惩罚,既不要过分责备又要防止粗暴,因为过分斥责会引起幼儿情绪低落,容易引起幼儿的逆反心理,最后幼儿的缺点也难以改掉。惩罚的同时,家长不能一味强调幼儿的弱点,忽略其优点,应该不断地鼓励幼儿克服自己的缺点,帮助他改正错误。家长要正确把握好这个尺度,既尊重儿童的独立性,又坚持自己的合理要求,帮助幼儿逐步形成文明行为及守纪意识,从小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www.xing528.com)
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着独特的作用,一个家庭的道德观、价值观、审美情趣、行为准则、娱乐方式等等都无时无刻地对幼儿的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有的家庭经常以搓麻将为消遣,或者当着孩子面谈论消极的内容,或者在孩子的面前过分打扮,这样的家风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广大家长应该在提高对家庭教育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努力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在家庭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克服重养轻教,重智轻德的倾向,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并树立民主、文明、积极乐观的家庭氛围,为我们的幼儿共设美好的成长环境。
树立良好的家风,首先是一定要有家规。可以制定一套家庭生活准则,大家都来遵守,如果孩子违反了家规,也应给予一定的惩罚,例如剥夺游戏的时间、减少零花钱等等,让孩子懂得规则的重要性,自然也会对自己的行为加以限制。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霸道的孩子常常认为霸道是一种获得满足的方式,这样的孩子在孤单的环境里霸道行为显得更为强烈,因此,家长不妨多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如生日聚会、幼儿园里的集体活动等,让孩子在欢愉的氛围中产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欲望。还要让孩子多交几个伙伴,当其他孩子无法忍受他高傲的命令方式时,他就会明白,要维系友谊,就必须要改变态度。不要让孩子只跟年幼或年长的孩子在一起玩,因为只跟年幼的孩子在一起玩容易养成支配别人的习惯;只跟年长的孩子在一起又容易被支配,所以多交一些伙伴很有好处。
就我国而言,虽然各民族历史、经济、文化背景各不相同,家庭教育特色各异,但在家庭教育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共性。家庭教育的领域是十分复杂的,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当今社会,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可以结合以上几点,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和幼儿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打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教育环境,使之成为进行学前教育的重要场所和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民族社会习俗教育的基础。
[1]马卡连柯.父母必读[J].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303.
[2]郑杭生.民族社会学概论[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37.
[3]美·伊恩·罗伯逊.社会学[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59.
[4]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下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135.
[5]于艳波.浅析如何搞好幼儿家庭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
[6]刘爱云.浅析4~5岁幼儿的家庭教育[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04).
[7]宋涟娉.浅议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10).
[8]许跃,任擎宇.如何优化家庭教育环境[J].发明与创新(中学时代).2010(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