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淑娟 饶 菡
许多研究发现,父亲在幼儿成长中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受自身个性特征、社会文化环境、家庭环境等等的影响,目前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状况并不令人满意。父亲参与的不够或父亲观念的陈旧,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研究选取鄂东地区的两所幼儿园的父亲作为调查对象,了解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状况,以期对幼儿家庭教养实践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
一、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重要性
(一)父亲参与幼儿教养能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
不少临床医生观察到与父亲接触很少的孩子,在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不及父子正常接触的幼儿,其患有营养不良和传染病的概率较前者为高。[1]例如:纪成双认为与父亲接触较多的孩子往往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自然和社会,有更多的走、跑、跳的机会,在孩子肌肉、骨骼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些运动会促进孩子身体的和谐发育,同时父亲带孩子爬山、游泳等也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2]
(二)父亲参与幼儿教养能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土耳其阿狄家庭教育暨康复中心心理研究人员加利斯撰文称,从出生到学前是子女最重要的成长阶段,包括心智、情绪及适应周边环境的能力都在这一时期养成,而父亲在其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他还指出,以协助子女人格成长而言,包括子女在智力、情绪表达和适应社会能力方面的成长,一位尽责父亲对子女的照顾较母亲对子女的照顾可增加25%~30%的正面成效。[3]
(三)父亲参与幼儿教养促进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
父亲是否参与子女的教育,对孩子性别角色的形成、性别行为的塑造以及性别社会化的完成所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Doherty研究表明,5岁前失去父亲的女性,难以了解男性的特点、生活以及男性与女性的不同,他们在青春期与男性交往时,常常会表现出焦虑、羞怯、无所适从。男孩一般通过对父亲的模仿形成了性别角色行为和男性行为品质,而女孩则通过对父母行为的对比深化了对自身角色的认识,大多数孩子,尤其是男孩希望有更多的时间与他们的父亲相处。[4]董光恒等认为对父亲缺失的研究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了父亲在幼儿性别角色形成中的作用。如果男孩在5岁前失去父亲,并生活在权威型母亲教育的家庭会使他们缺乏攻击性,且在性别角色中倾向于女性化的表现,喜欢非身体性的、非竞赛性的活动;父亲缺失使女孩在生活中缺少直接的男性榜样,缺乏安全感,性别角色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5]
(四)父亲参与幼儿教养能促进父子依恋关系
在父子依恋这个问题的研究上,Schaffer可以说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研究推动了人们专注并研究父亲对幼儿发展的意义。Schaffer(1997)指出,依恋的对象虽然主要是母亲,但幼儿很早就能形成对父亲及其他人的依恋。这些研究都有力地说明了孩子不仅仅能够与他们的母亲建立依恋关系,对其父亲也可以。而汪琳琳的研究认为父亲教养行为的敏感性和情绪性可以正向预测父子依恋行为的亲近性。一位能够敏锐捕捉到孩子身心变化并对孩子有着积极、稳定情绪的父亲,他们对孩子是有着很多情感的,他们喜欢孩子并在与孩子的接触中表现出耐心、温和的态度,他们会将这种感情传递给孩子,如下班回家见到孩子时会对孩子微笑、亲亲或抱抱孩子等,如家庭系统理论所说,父子关系本就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父亲对孩子表现出细心、喜爱。
(五)父亲参与幼儿教养能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研究表明,父亲较多地参与孩子的交往,能日益提高孩子的认识技能、成就动机和对自己能力、操作的自信心,具有更高的社会认知能力。
父亲具有较丰富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较深刻的理解与判断能力,这些对开阔孩子的视野,发展认知能力与创造能力起着独特的作用。父亲在与孩子的交往过程中,通过操作、探索、花样变换的活动和玩法,使孩子逐步培养起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精神,从而刺激、丰富想象力,培养孩子的动脑和创造意识,发展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6]
(六)父亲参与幼儿教养能促进幼儿人格的发展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男孩在生命的头六年里与父亲的关系是十分关键的。
男孩在生命早期与父亲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男孩通过与父亲的交往,模仿父亲的性别行为学会适当的男性品质,有父亲的家庭中男孩的男性化品格特征更显著,而父亲缺失家庭中的男孩在攻击性、自卑等负面人格方面表现更明显;对于女孩,在与父亲的交往和玩耍过程中能发展出更加果断、坚韧和乐观自信的人格特征,而在父亲缺失家庭中的女孩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发展出更多的敏感、焦虑、孤独和自卑等消极的情绪特征。[7]
由上可看出,父亲正确地参与幼儿的教养对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社会性行为、性别角色认识、父子依恋关系、幼儿认知发展、幼儿人格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二、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现状调查
(一)调查工具
通过对孙彦的《陕西省宝鸡市城市父亲参与教养幼儿现状的研究》一文中的调查问卷修订而成。[8]从日常互动、常规教育、关注监督、规则约束、情感表达、学业鼓励、间接支持、自我学习8个维度展开调查。
问卷采用Likert-5级计分:“从不—很少—有时—经常—总是”分别记“1~5”分。分数越高表示父亲参与教养越多、教养行为的频率越高。
(二)调查对象
选取两所幼儿园的幼儿父亲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21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74份。
(三)调查结果
1.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总体状况
本调查把父亲参与幼儿教养行为分为:日常互动、常规教育、关注监督、规则约束、情感表达、学业鼓励、间接支持、自我学习,共8个方面。调查发现父亲在这8个方面的总体行为情况如下:
表1 父亲参与幼儿教养总体状况
图1父亲参与幼儿教养各维度均值分布图
由表1和图1可以看出父亲参与幼儿教养总体情况的分值在2.74~3.08之间,平均得分在2.95,说明父亲参与幼儿教养总体状况在中下水平。其中间接支持得分最高有3.08,和其得分差不多的是学业鼓励和规则约束。另外,常规教育、关注监督、情感表达的得分都在2.9分以上,最低得分的是日常互动和自我学习,所以参与程度也最低。
2.对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重要性的认识
在对父亲参与幼儿家庭教育重要性认识这一问题上,在调查问卷中的问题是“您认为孩子的早期家庭教育”,共有五个选项可供选择,分别为“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由调查结果可以知道,认为幼儿早期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2.2%;认为“重要”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7%;认为“一般”的人数占总人数的8.1%,认为“不重要”“很不重要”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35%。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的父亲对于幼儿早期的家庭教育是十分看重的。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而父亲、母亲又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幼儿早期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以后的发展。随着早期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随着幼儿父母的学历水平普遍提高,教育观念日趋先进,父母对于幼儿早期家庭教育越来越重视。
在问卷调查中问到父亲是否认同“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主要作用是一样的,孩子有母亲管教就可以了”这一观点时,结果显示,有44.6%的父亲“不太同意”,有35.14%的父亲“很不同意”,有16.22%的父亲“比较同意”,有4.04%的父亲“同意”。而有79.74%的父亲选择“不太同意”和“很不同意”,可见大多数父亲能够认识到自身对孩子的影响作用,孩子只有母亲的管教是不够的,需要父母双方的共同努力;但是还有一部分父亲对自己能够起到对孩子的影响作用认识不够。
在儿童观方面大多数的父亲认为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应有自己的主张和独特个性”,这占到调查人数的71.62%,而有18.92%的父亲认为“孩子应自由成长发展,与成人关系不大”,对“孩子是父母的财产,应乖巧听话”观点认同的父亲人数最少有9.46%,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父亲的儿童观还是比较准确的。
在亲子关系的调查中,认为“父亲是孩子的权威”的只占13.51%,“父亲和孩子交流较少,关系比较淡”占14.86%,而选择“父亲是孩子的玩伴、朋友”的父亲最多,占71.62%,这表明大部分父亲认为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应该是朋友、玩伴。
3.对父亲参与幼儿教养具体作用的认识
调查发现有9.46%的父亲表示“赚钱是主要,管孩子的事与我关系不大”;有36.59%的父亲认为“赚钱为主,必要时也要管管孩子”;48.56%的父亲选择了“赚钱的同时积极辅助母亲管教孩子”;只有5.41%的父亲选择了“应全身心投入到孩子教育中,赚钱相对不重要”。可见,大多数父亲能够较好地认识自身的角色,与此同时相当多的父亲对自身角色的认识还比较传统,仍是将赚钱养家放在第一位,可见传统文化所赋予男性的角色认识仍然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这跟整个社会的导向和要求有一定的关系。但令人欣慰的是还有一些父亲不仅履行着自己在家庭中男性的角色责任,同时也积极辅助孩子母亲一起来照顾教育孩子,履行其父亲的责任。
在父亲对自我评价的调查中,70.27%的父亲认为自己“基本称职”,12.16%的父亲认为自己“非常称职”,另外分别有12.16%和5.41%的父亲认为自己“不太称职”和“很不称职”。如此看来,绝大部分的父亲还是认为自己是一位比较称职的父亲,17.57%的父亲对自己评价是不太满意。
通过以上这些调查,可以看出父亲对参与幼儿教养的认识在总体上较为积极。大多数父亲能够认识到家庭教育以及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重要性;具有较为科学的儿童观和亲子观,即认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应有自己的主张和独特个性”,“父亲应该是孩子的玩伴和朋友”。此外,大多数父亲对自身的角色认识和角色评价比较客观,能够认识到自身参与家庭教育的不足,这些都是让人欣慰的。但是也有一部分父亲存在认识观念传统、陈旧等问题,还不懂得自身在儿童成长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也是父亲需要改善的方面。
4.父亲对幼儿教养的实际参与度
在幼儿主要照顾人的问题上,父亲和母亲共同照顾的占的人数最多,为49.5%;其次有18.92%的家庭中孩子主要由爷爷奶奶照顾;另外,仅有2.7%的家庭中孩子主要由父亲照顾,而主要由母亲照顾的却有29.73%。以上说明在孩子日常照顾上绝大多数父亲和母亲选择共同承担着责任,有一小部分的家庭是因隔代教养,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管。但是,相比母亲单独照顾孩子的生活来说,父亲参与教养幼儿生活的程度还是偏低。
通过调查还可以看出,37.48%的父亲平均每天和孩子在一起玩耍、聊天、学习等活动的时间在1小时以内,而51.35%为“1~2个小时”,5.41%为“2~3个小时”,另外,有2.7%和1.35%为“3~4小时”及“4小时以上”,选择“其他”的父亲也有1.35%。从上可知,约有88.83%的父亲每天与孩子在一起玩耍、聊天、学习的时间在2小时以内。因而,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时间总体偏少。这可能是因为城市父亲每天8小时上班制,而且还会有一些加班、聚会、出差等影响因素,所以城市父亲一般只能在下班后或是周末有空的时间才会和孩子在一起。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有的父亲选择了“其他”这一项,这里的“其他”主要指的是父亲因工作等原因长期不能和孩子在一起,包括父亲工作在外地或是婚姻等一些情况,这说明,有父亲由于工作等原因,和孩子在一起玩耍、聊天、学习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
三、父亲参与幼儿教养存在的问题(www.xing528.com)
从调查结果分析发现父亲参与幼儿教养行为呈现如下几方面特征:
(一)重视间接支持,提供经济支持和有利的家庭环境
经过问卷调查的统计,发现父亲在间接支持方面的得分最高,由此可见,父亲把提供经济支持和有利的家庭条件作为最为重要的任务。
在间接支持维度中父亲对于“您为孩子将来早做储蓄”的平均分最高,为3.23,其次为“您承担为孩子提供经济支持的责任”平均分为3.09,而“您营造对孩子发展有利的环境和家庭关系”“您给孩子母亲以关怀鼓励和感情支持”的平均分都为3分。可以看出父亲参与教养幼儿的过程中重视间接支持,对幼儿的经济环境和家庭环境都努力满足。
(二)注重学业鼓励,重视幼儿课堂表现与兴趣发展
通过调查显示,在学业鼓励维度中,父亲比较看中的是“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活动”和“鼓励幼儿积极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其平均分最高,都为3.15。这两题中选择“很少”和“有时”的父亲最多,都占总人数的50%以上。另外,“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才能”的平均分最少只有2.84。但这题选择“经常”的人数最多,为36.49%。由此可见,父亲对孩子发展自己才能上的认识不同,且存在一定的差异。
(三)父亲对幼儿在幼儿园的规则约束比较注重
通过调查可知,父亲在“规则约束”这一维度的填答中,“嘱咐孩子在幼儿园听老师的话”一题得分最高,为3.12,63.52%的父亲选择了“经常”和“总是”;接着按照顺序依次为:“管教孩子的不良行为或制定规则约束孩子的行为”“要求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得分最低的是“要求孩子收拾整理自己的玩具杂物”,一共有41.9%的父亲选择了“很少”或“有时”。
这表明在规则约束维度上父亲对孩子在幼儿园的规则约束较多,并较少地要求孩子收拾整理自己的玩具杂物。父亲比较多地要求孩子在幼儿园好好表现,听老师的话,可见父亲希望幼儿能在幼儿园里做一名好学生,但是父亲也应该注重对孩子其他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适度地去管教孩子一些不好的行为,一个良好的习惯是幼儿将来成功的一大前提。而且幼儿期是规则意识萌发和规则行为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幼儿规则的养成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父亲作为家庭中一个重要的代表者,对幼儿规则约束的影响力不言而喻,因此要对孩子从小提出一些规则要求,有利于他们从小树立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未来是很有益的。
(四)父亲对于孩子爱的表达不够外显
通过调查发现在情感表达维度上父亲的平均得分较高,在8个维度中排第四,与常规教育维度得分相同。自身情感表达方面,通过语言来表达的得分为2.92分,通过动作来表达得分为2.99分,可以看出在表达爱意方面,父亲更倾向于通过肢体语言等方式来表达,而不习惯于用言语表达。幼儿行为情感表达分为行为鼓励、行为惩罚、安慰。行为鼓励平均得分为2.96,行为惩罚、安慰行为平均得分为2.96。可以看出父亲在幼儿鼓励和幼儿惩罚、安慰方面的行为是一样的。
由此可见,父亲对于孩子爱的表达上,不够外显,且动作表达明显多于语言表达,可能是由于一些父亲本身不善于情感的语言表达或是不好意思用语言对孩子表达爱意,他们喜欢用身体语言、动作等方式表达对孩子的情感。
(五)父亲对幼儿参与活动关注度高,对于幼儿的情绪关注度低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在关注幼儿活动、游戏,关注情绪,关注孩子表现方面,父亲对于幼儿情绪方面的关注度是最低的,为2.73;在关注孩子表现方面父亲与幼儿老师的交流是最少的,为2.88;在关注幼儿活动、游戏方面的关注度是最高的,其中“关注参与各种活动”的分值最高,为3.08。
父亲对幼儿情绪的关注度不够,可能是因为父亲比较粗心,没有注意幼儿的情绪变化,而更多注意的是幼儿表现在外面的活动。交流方面与幼儿老师交流少,原因可能是,平时学校的活动大多数由母亲参加,而放学时因幼儿教师多数为女性因此父亲接触的比较少。
(六)父亲接送幼儿与陪幼儿游戏比较多,但对幼儿日常生活照顾比较少
日常互动方面的平均分数是位于8个维度的倒数第二位,是参与度较低的一个维度。父亲的总体参与参差不齐,与孩子聊天平均得分为2.78,低于总体平均分,参与度低;与孩子游戏平均得分为2.89,略高于总体平均分;抽时间陪孩子做喜欢的事平均得分2.95,高于总体平均分;接送孩子上学平均得分最高为3;参加家长会或亲子活动平均得分最低,为2.73;照顾孩子日常生活平均得分为2.85;带孩子看医生、体检平均得分为2.81。通过该维度的调查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父亲在参与孩子日常生活方面得分较低,尤其在家长会、亲子活动、日常生活和看医生方面,究其原因可能与传统观念和家庭分工有关。传统观念认为照顾幼儿日常生活,例如吃饭、穿衣、洗澡等一般都是母亲完成,而父亲由于自身性别原因在某些方面不如母亲细心,因此父亲在这方面参与度低。另外,与孩子聊天的参与程度低,可能是参与调查的幼儿年龄较低而导致。
(七)父亲对于提高自身育儿知识、技能的学习意愿比较低
从问卷中可知父亲在“自我学习”这一维度的填答中,各题目平均得分都低于3分,而且所有的平均分为8个维度的最低分2.74分。其中得分最低的是“参与专门为父亲开设的教育网站的论坛互动活动”为2.47分,远远低于这个维度的平均分。最高得分的是“阅读关于孩子教育的相关书籍”为2.96分。由此可以看出父亲在自我学习维度上,更多的父亲选择的是书籍。
调查显示鄂州第一幼儿园的父亲在幼儿教养方面的技能、知识的学习程度低,建议幼儿父亲能够在工作之余多看看相关书籍,多参加各种社会、学校举行的亲子活动,多与同龄幼儿父亲交流、彼此互相学习,多上网参与网站论坛为父亲开设的互动、活动,为提高自身的育儿技能努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努力。
四、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建议
如何有效地促使父亲更好地参与到幼儿教养中去,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父亲,这是家庭的需要、社会的需要,需要全社会所有的父亲重视起来,行动起来。
(一)全社会要打破传统观念,积极鼓励父亲参与幼儿教养
父爱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和不可取代的作用,对孩子的影响涉及智力、体格、情感、性格等方面。而我国的婚姻法也有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现实生活中父亲大多能很好地履行抚养的义务,但是涉及教养的义务就显得有些不足。幼儿时期是儿童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父亲们要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父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意义。作为父亲,应充分正确地认识幼儿时期的价值和意义,尽量满足孩子生存、发展、游戏、学习等需要和权利,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健康而富有个性地发展,因为,教养孩子不仅仅是母亲的义务,父亲同母亲一样,有不能推脱的责任。
传统观念中的父亲认为自身在家庭的最重要的作用是家庭的经济支柱,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养家糊口”的责任不再是父亲一个人的事情,作为孩子的母亲也大多在外工作。女性的外出工作无形中分担了男性在家庭中的经济义务,但是父亲也应该在家庭中同样承担其教养子女的义务。父亲应从传统赚钱养家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父亲,一个被认为是敏感的、体贴的、善于启发的父亲,一个与孩子有充分沟通和交流的父亲,一个不但爱孩子,而且还能善于表达这种爱的父亲。协同母亲分担家务与照顾孩子,表现出温和亲切的一面,关怀孩子,与孩子游戏学习,并能成为孩子的精神导师,与孩子平等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
(二)父亲自身要改变观念,积极行动起来
发挥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作用首先要多花时间陪陪幼儿。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竞争压力大,但这都不应该是父亲不参与幼儿教养的理由。因为,工作也许永远是忙不完的,但孩子每天成长的脚步是无法等待的。鲁迅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会有的”,父亲们少一些应酬,下班后早几分钟回家,牺牲点个人兴趣爱好,在家里少看一会儿报纸或球赛,少用一会儿电脑,少玩一会儿手机等,就可以找出时间来陪伴孩子。陪孩子游戏、读故事、玩玩具、到户外去玩或者是给孩子洗个澡、打一次水仗,通过这些相处,做孩子的朋友,让孩子感受到父爱。如果实在是条件不允许,如父亲出差、在其他城市工作,也应该每天与孩子通话、聊天,让孩子感受到父爱;并且,爱要大胆说出来,要通过语言、肢体动作等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同时,父亲也不能因幼儿年龄、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原因,减少与幼儿交流、玩耍的时间。总之,父亲与孩子经常在一起,孩子不但能从父亲那里感受到浓浓的父爱,而且能从父亲的气质、智力、个性、行为等方面潜移默化地被影响,为其自身的心理与智力发育提供条件。
再就是要多多学习教育幼儿有关的知识,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何况对于父亲来说做一个父亲开始是没有任何经验的,那只有靠基本理论知识来补充了。父亲们首先应该加强各方面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如平常多读一些有关儿童教育的期刊、报纸杂志等,多学习借鉴一些专家学者的教育经验或建议,从而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有条件的还可以参加一些关于父亲教养的讲座或辅导班,多和亲戚朋友或其他父亲交流一下育儿经验,同时也可以向幼儿园老师请教一些家教知识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争做一个合格的父亲。
(三)家庭成员相互配合,给孩子创造温馨的家庭环境
一个好的环境是幼儿健康发展的前提,因此一个好的家庭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在家庭环境诸多组成因素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好坏,尤其是父母双方的关系好坏是家庭环境的中心,所以父亲应该营造融洽的夫妻关系,与妻子恩爱和睦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此外,父母还应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榜样,你们现在的行为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所以父母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共同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中,在温馨和谐、其乐融融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另外,好的家庭环境中夫妻双方交流、沟通,能够在孩子教养过程中共同参与、相互支持,这些都能促进父亲参与到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来。
为了父亲能更好地参与幼儿教养,家庭成员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每位成员都应该努力促进父亲与孩子间的情感交流,特别是母亲要给予父亲在教养幼儿方面的尊重和信任、鼓励和支持,而孩子的爷爷与奶奶也不应过度地溺爱孩子。笔者在幼儿园时会经常看到爷爷奶奶溺爱孩子的情况,导致幼儿刚在幼儿园养成的习惯在周末回家后又恢复原状。过度地溺爱孩子对他们的成长是不利的。家庭成员还要给父亲参与教养幼儿的机会,不能让父亲教养被母亲或爷爷奶奶包办。应该要让母亲、爷爷、奶奶一起去鼓励父亲参与到幼儿的教养中来。
(四)出台相关政策,促进父亲参与幼儿教养
让父亲能够积极地、全身心地参与到孩子的教养中来,相关部门应该制定有关法律、政策,促进父亲参与教养,使父亲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保障父亲权益。
据悉,瑞典、挪威、丹麦、英国、加拿大等40多个国家规定了“父亲假”“育儿假”,以及在孩子有突发状况时的临时假期,而在中国却只有母亲有产假。所以促进父亲参与幼儿教养,不妨学习国外的一些好政策,制定出父亲假、爸爸假。“父亲假”不仅在法律上明确规定了父亲参与教养的义务,还能够保障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经济问题。虽然在我国某些地方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实施了陪产假,但相较国外来说,还存在明显差距。
参考文献
[1]孟育群,宋学文.父亲淡出家庭教育与父爱的作用[J].教育科学,1998,(4):42.
[2]纪成双.父亲不能淡出家庭教育[J].现代家教,2000,(8):7.
[3]余舒.父亲教养行为及与2~6岁幼儿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5.
[4]Doherty,W.J.,Kouneski,E.F.,Erickson,M.F..Responsible fathering:An overview and conceptual framework.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1998,60(2).
[5]董光恒,杨丽珠,邹萍.父亲在儿童成长中的家庭角色与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10).
[6][8]孙彦.城市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现状研究——以陕西省宝鸡市为例[D].西南大学,2011.4.
[7]魏栋.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以上海市A区三所幼儿园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3.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