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雪 林恒照
2015年10月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15〕10号),《指导意见》中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得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经过各地不断努力探索,家庭教育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教育水平不高、相关资源缺乏等问题,导致一些家庭出现了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过分宠爱、过高要求等现象,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北京、黑龙江、江西和山东4省(市)2万名家长和2万名小学生进行的家庭教育状态调查显示,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健康安全、学习成绩等现实因素,对兴趣爱好、性格养成等发展因素的关注度较低,从高到低依次为:健康安全(65.95%)、习惯养成(55.47%)、日常学习(53.58%)、人际交往(37.89%)、自理能力(33.75%)、性格养成(28.09%)、兴趣爱好(19.47%)、情绪情感(11.93%)。由此反映出我国当前家庭教育的着眼点在“成才”,而忽略了“成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撰文指出:“我常常遗憾地发现,许多学生出现成长危机,究其原因,往往与错误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而有不少失败家庭的父母具有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所以,我提出过一个疑问,父母究竟靠什么教育好孩子?我和一些家庭教育研究者发现,决定父母教育好孩子的不是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而是较高的教育素质,即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能力。”(参见欧金昌《促进家庭教育的重要举措》,《广西教育》2015年第12期,第21页)这些充分说明了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及亟须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迫切性,但通过在幼儿园实践锻炼期间接触家长发现,很多家长很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意识到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责任,但限于自身文化素养和各方面局限性确实自身不具备较好的教育素质,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能力等方面都存在欠缺,他们也迫切渴求专业人士的指导,有的家长甚至不惜代价去上家长培训类的课程或讲座,可见家长迫切想提升自身的教育素质,亟待全社会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一、3~6岁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3~6岁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不全
通过访谈了解到,家长最期待得到指导的内容方面有:激发早期智能、增强交往能力、培养抗挫折能力、培养良好习惯等,其他方面的内容相对来说需求和关注度较低。小班幼儿家长最为需要增强幼儿体质的指导,大班次之,中班最后。在培养良好习惯的指导方面,小班幼儿家长最为需要在培养幼儿习惯方面得到指导,大班次之,中班最后。在减少意外伤害方面,大班幼儿家长需求最强,小班次之,中班最后。在培养交往能力的指导方面,中班幼儿家长的指导需求最为强烈,大班次之,小班最后。在培养抗挫折能力方面,中班幼儿家长需求最为强烈,小班次之,大班最后。在激发早期智能方面,小班需求最为强烈,中班次之,大班最后。从整体来看,小班家长需求得分前三项分别是激发早期智能、培养良好习惯和培养交往能力;中班家长需求得分前三项分别是激发早期智能、培养交往能力、培养抗挫折能力;大班家长需求得分前三项是激发早期智能、培养交往能力、培养良好习惯。
很多关系到孩子成长和学习的细节的指导是缺乏的,如早期阅读方面的指导,在所走访的私立幼儿园中几乎没有,在唯一的公立幼儿园老师也只是给家长提要求,并没有具体操作方法和意见的指导。再如幼儿家庭安全教育与意外伤害预防、亲子游戏与亲子关系、幼儿体质和家庭体育等方面在公、私立幼儿园中幼儿教师都较少或几乎没有对家长进行过指导。
(二)3~6岁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施主体不明
大多数家长认为幼儿教师是他们主要的家庭教育指导者,少部分家长认为有经验的家长是他们主要的指导者。没有家长受到家庭教育指导师的指导。对于家长来说,更希望幼儿教育专家和孩子的老师为其提供指导。其他家长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幼儿家长作为借鉴和参考。家长们的经验性指导可以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但是经验容易出现主观上的偏见,而且每个幼儿都有其独特之处,如果仅是生搬硬套别人的成功经验,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因而,以其他家长为自己指导是家庭教育指导的一个补充形式,而不应作为主要形式。
在调査中提到了家庭教育指导师,然而没有家长是由家庭教育指导师对其进行指导的,但在家长的需求选择中,却有家长选择了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一现象反映出了家庭教育指导师在我国已有需求,然而行业自身却发展不足,以至于对家庭教育指导师的了解较少。一些老师对专业家庭教育指导师有所耳闻,但是目前该地区并没有专职的家庭教育指导师,老师们认为自己能力有限,不足以解决家长们的问题,因此他们希望能有专门从事家庭教育指导的人员或幼儿教育专家出现。
(三)3~6岁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单一
目前,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主要通过半日开放活动、亲子活动、家长学校和家长会等几种方式;个别指导主要是入、离园接待、打电话、家园联系册、QQ或微信聊天;其中最常用的集体指导方式是半日开放活动,最常用的个别指导形式是入、离园接待、电话和QQ或微信。在文字音像资料介绍方面,多数家长认为家园联系册、家庭教育墙报是主要的文字资料来源,少数家长认为组织订阅报刊是主要来源,极少数家长认为普及读物是他们获取资料的主要来源。这些形式重视了普遍性需求,忽视了个别化指导。
在访谈教师的过程中,有教师表示根本做不到每周对每个幼儿的家长作面对面的单独指导,时间和精力都不够。另外,有的家长得到指导是在某些育儿网站或论坛上,但网络上的内容五花八门,参差不齐,自己难以分辨。
综上所述,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家长普遍缺乏系统的、专业的指导,甚至因为幼儿园教师精力有限或家长过于忙碌而得不到指导。
(四)3~6岁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频次偏低
有的家长坦言也就是在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上才真正了解到孩子的教育,才会短暂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平时顶多看看一些育儿的网站或论坛,但自己又没有清晰的分辨能力。
有的家长较关心孩子成长,有时会看一些育儿类的讲座和网上的视频,但限于资源有限,缺乏系统性,也仅限于听听了事,在实际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家庭教育指导需要系统化的内容、方式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短暂的较少的指导几乎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
(五)3~6岁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社会支持不力
政府与社区、居委会等非政府组织在幼儿家庭教育社会支持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建立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咨询服务机构,宣传有关家庭教育的政策和法规等等,但是家长对政府这一方面的工作基本不了解,有些家长根本不知道自己所在的地区有家庭教育咨询服务机构,也未曾听说有关家庭教育的法规。由此可以看出,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在家庭教育支持这一方面的工作力度急需加强。(www.xing528.com)
二、3~6岁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对策建议
(一)幼儿园要成立专门的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组织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幼儿园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逐步建成以分管保育教育工作幼儿园园长、年级长、班主任、有经验老师为主体,专家学者和优秀家长共同参与,专兼职相结合的家庭教育指导骨干力量。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幼儿园日常工作管理和园长及教师培训内容,将园所安排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计入工作量。
幼儿园应当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要帮助家庭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应积极促进家、园教育的协调性和统一性,真正实现有机结合。幼儿园可以成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组织,通过系统有计划的专家讲座、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专题讨论会、亲子活动、家长会等形式来实现对3~6岁幼儿家庭教育的全面指导。
(二)在指导形式上需要借助多样化的媒体手段
在指导形式上,除了现场面对面的指导以外,在现今媒体信息极速传播的时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信息传媒平台,如曾经的《超级育儿师》《保姆911》和教育部在中国教育电视台连续五年推出的“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活动都得到了广泛好评和较好的家庭教育指导效果,从2012年起将每年的5月20日至6月20日确定为“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活动,广泛传播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和方法,每期都制作多集,每集都邀请学前教育界的专家,请家长现场听讲并互动交流,针对突出问题答疑解惑,其中2012年主题是“快乐生活、健康成长”;2013年主题是“学习《指南》,了解孩子”;2014年主题是“《指南》——让科学育儿知识进入千家万户”;2015年主题是“给孩子适宜的爱”;2016年主题是“幼小协同、科学衔接”。主题内容和对象基本都是针对家庭教育,而且宣传指导效果影响力大。所以这种借助媒体的传播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在现今势在必行。除此以外,教育部新闻办公室还在其微信公众号“微言教育”上发布了每期的宣传视频,这种新式的传播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方式也不容我们忽视,因为微信的传播力度相当大,所以在家庭教育指导中我们不妨试试新的形式,地方媒体也可以多些科学育儿的栏目和宣传。
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在组织管理上是由妇联牵头,教育部门、卫生部门以及社区等分工协作,这种机制不利于发挥和调动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积极性。因为妇联不管理学校,它对幼儿园及学校没有制约能力,这也是导致当前幼儿园指导家庭教育低效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缺乏严格的切实可行的考评机制也是目前形式化多,实效少的一个原因。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对各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估,将指导家庭教育纳入学校日常考察的项目之中,应该有明确的衡量标准,避免形式化。从学校管理层来说,应该把指导家庭教育作为学校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建立健全的制度。应将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纳入教师考核,调动一线教师和热心家长的积极性,共同商讨出一套适时可行的考核标准。
(四)与社区共建,营造家庭教育指导的整体氛围
学校应当挖掘社会资源,争取社会各方的参与和配合,社区教育力量不容忽视。2004年2月出台的《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社区教育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主体的适应社区教育需要的管理教师和师资队伍。教育研究者们已经开始关注社区教育问题,开展了构建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共同体方面的研究,并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实践活动。在指导家庭教育方面,社区教育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学校应主动走向社会,走进社区,建立开放多元化的教育指导体系,不仅可以更好地帮助家庭教育,提高家教水平,促进学生的发展,还可以丰富社区文化、优化社区文化环境、改善社区中的人际关系,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学校与社区互动,针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设立课题,开展积极有效的活动,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宣传家教理念,如宣传栏、广播、闭路电视等;优化教育环境,整顿辖区内的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监督家长教育行为,指导科学的家庭教育。
社区还可以开设讲座,建立“社区家长学校”,进行专题系列的培训,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家长宣传家教理念,传授家教的知识和技巧。还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如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竞赛”“家教门诊”“好妈妈评比”“学习型家庭评比”等系列活动。在社区为亲子互动、家长互相交流提供场所,建立“亲子园”“家长沙龙”,围绕目前家庭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和家长关心的教子问题展开,目的是使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方法得到提高,形成与学校教育相一致的社会教育氛围。
(五)完善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师的申请、培训、认证机制
现在我国政府对家庭教育指导师的素质要求没有统一规定,并且家庭教育指导师资质证书的获得只能通过一条途径:申请人不管学历高低、职业状况、社会经历等,必须交纳学费,接受培训,参加考试,最后取得证书。随着实践的深入,人们日益发现,这种单一的选拔方式过于机械、单调,不利于指导师队伍的迅速壮大和指导师整体水平的快速提升。
为有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师的选拔和推动指导师队伍的建设,第一,政府尽快出台家庭教育指导师素质标准;第二,完善指导师的申请、培训、认证机制,对指导师的选拔多渠道进行;第三,政府做好宏观调控,监督相关部门把握好各个环节,确保各项程序严格执行,使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师事业高起点、快速度健康前进。《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资格证》的获得可以通过两种途径:第一,学历、专业、经历等各项条件符合免试申请标准的,由申请者提出申请,经相关部门证实申请者具备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为其颁发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证;第二,如果不符合免试申请要求,申请者则需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学完规定课程,通过相关部门对其的考试,证实其符合家庭教育指导师素质要求,为其颁发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证书。
(六)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还可以建立全社会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由从事教育的教师或专业人士志愿服务组成,可以走进幼儿家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主要从下面几个环节着手:教师指导——家长操作——评估调整。利用文字描述以及视频(照片)积累等方法,及时与家长互动交流,让家长在参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后在家也能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帮助家长明确下一阶段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并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及教师指导及时进行调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