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上五年级的男孩,由奶奶带着来到我们心理诊所。这个男孩长得瘦小,缺少儿童应有的天真活泼的劲头,一看就是个胆小、缺乏自信的孩子。从奶奶的叙述中我们了解到:最近,孩子的老师经常去家中反映他在学校的表现,因父母工作比较忙,老师都是由奶奶接待的。老师反映,这个孩子有个怪现象,一上课他就不停地咬手指甲,有时还伴有一阵阵抽搐。只要老师和同学一注意他便红着脸不好意思地闭上眼伏在桌子上。可是一会又开始重复上述动作,老师批评过多少次也不解决问题。
“那平时在家中,您发现过孩子类似的行为吗?”我们问道。“也有这种情况,不过我们都没太留心。有时只是说说他就过去了,并没有当回事。”“您介绍一下家庭情况好吗?”老人家思考了一阵,向我们介绍了孩子父母的一些情况。由于孩子父母的感情不太好。孩子在家中经常不被重视,母亲在商业部门工作,每天回家很晚,很少有时间跟孩子在一起,又对孩子的问题或是不闻不问,或是敷衍了事。父亲辞职办公司,忙起来就很少回家,几乎没有跟孩子在一起出去玩过,即使休息在家也很少跟孩子在一起聊天。他在家里总是摆出一副严厉的面孔,每当听到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或学习成绩差等情况,不问事情缘由,轻则大骂一顿,重则体罚。孩子非常害怕跟他接近,总是想办法躲着他。夫妻二人也经常在孩子面前发生摩擦,最后孩子便成为他们发泄的对象。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孩子得不到父母的爱护和关心,在学校又得不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理解,这类儿童的人际关系比较差。孩子始终在紧张、压抑的气氛中生活,变得胆怯、神经质。这种频繁的咬手指甲是一种轻度的顽固性神经症,属于多动症症状之一。仅就外显行为表现加以治疗,一般难以奏效,必须从孩子的情感方面加以治疗,才能收到实效。
此外,孩子抽搐症状与自身的意志无关,它是由身体肌肉的某一部分的不随意颤动所致,自己想停止也停止不了。抽搐大多出现在面部。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孩子从小缺少父母之爱,情绪长期处于不安之中,是这一体验长期在心中积淀的结果。
“你在家里,想得到什么?”他怯生生地说:“我心里想得到爸爸妈妈的爱,看见他们对我有笑脸,这样我就放心,不害怕了。”话虽不多,但这足以说明孩子是提心吊胆地生活在父母中间的。这种感情需求的不满足长期压在孩子心中,最终导致咬指甲和抽搐等异常行为。
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又是在父母不能改变态度的前提条件下,我们问孩子的奶奶,孩子跟谁感情深?奶奶告诉我们:孩子上学前一直在外公家,感情很好。在征得孩子的同意后,最后由他外公将孩子接到自己家里。改变孩子的居住环境后,我们去学校就孩子的问题跟班主任交换了意见,最后制订了矫正孩子行为的步骤:
步骤一:让班主任和孩子外公先观察他的日常表现。反馈结果是:孩子在休息时间(在家中或学校)跟小朋友或同学玩时没有出现咬手指甲和抽搐行为。可是一旦上课和在家中写作业,这种行为便开始出现,即一想到要集中注意力就会增加紧张感,由此便显示出一种不适应的行为倾向。
步骤二:让班主任对孩子进行帮助指导。当孩子的行为比较严重时,无论怎么难看在同学面前都不要直接指出,使他这种无意识行为暂时有种安全感,使他在内心里与教师有个亲近感,这样有利于与教师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当教师一旦确定与学生的信任感建立起来以后,应做如下语言交谈:
教师:“A,你经常将手放到嘴里,这是为什么呀?”
学生:“就是想咬手指甲。”
教师:“这是你的习惯呀,不过,这不太好,如果你自己意识到就停止呀!”(www.xing528.com)
学生:“嗯,不过总想放到嘴里。”
教师:“啊,原来你自己也有知道咬手指的时候呀。”
当然,教师与学生的交谈最好已在非在正式的场合下进行,如果能伴随一些有趣的游戏,使他感到开心,这种谈话便显得轻松自然,也使双方的信任关系加深。
步骤三:当A的行为有所改变而且与教师的友谊、信任得到了巩固,这时便可以进行控制,并且用言语鼓励,使他处于一种有意识状态。例如,当A的行为又出现时,不要使用“怎么又咬手指了,把手放下”等语言,这种语言不仅不利于他矫正不良行为,反而会使其行为得以强化。
美国心理学家斯蒂芬·W·加伯等人在《教子宝典》一书中就儿童咬手指行为,提出三种简便易行的放松训练,现介绍给家长们:
放松手。让孩子握紧拳头直到手很紧张,握紧拳头数15下,然后猛地放开,这时他会感到手发热和额头出汗。让他反复做这个练习,一直做到手放松后发热和感到沉甸甸的为止。
放松嘴和下巴。给孩子发出这样的指示,闭紧嘴,轻轻地磨牙、闭住嘴微笑,用鼻子深深地和缓慢地吸进一口气,吐气时突然张开嘴,张到大约一英寸宽,反复练习,做到脸部肌肉放松为止。
练习。让孩子做一个星期左右的手和脸部的放松练习,每天数次,一直练习到他能意识到咬指甲时手和脸处于紧张状态所致为止。放松练习可以对付这种紧张。
当然,你也可以让孩子意识到他咬指甲时的样子,可以采取厌恶疗法。让他坐在镜子前观察自己咬指甲的样子,以增强孩子的厌烦心理,最终自己放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