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学五年级同班的两个学生干部,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但在一次期末数学考试中,出人意料的是两人的成绩拉开了距离。试卷发下来,一个只有81分,他感到无脸见人,便趴在桌上伤心地哭了起来;而另一个是100分,就洋洋得意,还在那位哭泣的同学面前炫耀,老师发现了,把他批评了一顿,他也哭了起来。到下午放学后,他俩各自留下“遗书”,双双离家出走了。一个写道:“爸爸妈妈,我对不起你们,我不敢把只考81分的试卷交给你们,我没有勇气面对你们期待的目光,再也无法在老师同学面前抬起头来,只有以死来证明,我考试确实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另一个写道:“爸爸妈妈,我考了100分,老师却无缘无故地批评我。为什么考了好分数不能表现出来?我不明白!我受不了这么大的委屈,我再也无脸见人,我要以死来向老师说明,我没有错!”他俩相约,要一起去看看大海,然后就“勇敢地”跳进去。幸亏有两位老师在火车站发现了他们的踪迹,马上把他们送回家,才未酿成悲剧。
两个学生,得了81分的,心理受不了“分数低”的打击,得了100分的,心理受不了老师正当批评的“打击”,竟差点酿成悲剧。类似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目前的学校中并不罕见。这一方面反映了分数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本来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情况的手段的分数,竟“异化”成左右学生的“命根”。两名学生都把分数看得过于重要,所以,无论分数高低都不能正确对待。同时,这与平日家长和老师对孩子期望过高,十分看重分数也有关,否则,他为什么不能忍受比别人分数低,也不敢把这样的分数告诉父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太弱,受不了一点的“打击”。这些因原归结为一点:就是目前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应试教育”模式造成的。
因此,近年来,教育界有识之士一再呼吁,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是有其重要原因的,因为“应试教育”已不能适应改革开放的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并且造成了大量、严重的中小学生心理挫折。我们可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作一剖析和对比。(www.xing528.com)
为了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首先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把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作为追求的目标,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将学生的考试分数放在适当的位置,减轻学生的分数负荷和心理压力,要明确分数只代表了学生掌握的书本知识的水平,而并不能说明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其次,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的能力。由于中小学生尚处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学习效果会受到方方面面的综合影响,有时出现一些波动也是完全正常的。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要着重培养其善于学习的能力和勤奋进取的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