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所述,课改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并非只有课程而已。课改需要有一个系统的保障机制,包括人、财、物和组织、制度、政策等方面的保障,也包括学习、监督、指导、激励等方面的保障。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四个机制。
第一,教师培训机制。最关键的是教师队伍的理念转变。为此,从2012年开始,学校分层分批带领老师们到江苏、上海、大连、杭州、温州等地学习小班化经验和课改经验;先后邀请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陈峰处长、省教研室张丰副主任、省教科院王健敏副院长、上海虹口教师进修学院常务副院长马骉、杭州十三中副校长林久杏、宁波鄞州区云龙镇中学校长李国忠、宁波国家高新区外国语学校校长林良富等众多专家学者前来学校讲学,指导教师课改;组织教师们阅读《静悄悄的革命》《面向个体的教育》《做最好的教师》《不做教书匠》《读懂课堂》《学生第一》等书籍并交流体会等。做到实践、读书、反思和专家指导等多种形式结合,在做中学,学中思,思、学、做结合,并保持连贯性和持续性。
第二,集体教研机制。重视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共同学习,共同研讨,共同进步,着力建设发展共同体。降低管理重心,教学管理由教研组向备课组转移,教育管理从年级组向班级组转移。加强备课组和班级组建设,推行校领导“蹲点”备课组和班级组活动。每个备课组每周需要开展为期半天的课改研讨活动,学习先进的课改理念和经验,共同听一节研讨课,然后集体观课、议课,再共同研究备下一周的任务单和周末分层作业。班级组则每月开展半天的学情分析会,研究每个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品行、健康、家庭等情况,共同研究教育和帮助的策略与途径。这样,就把研究“教”和研究“学”、研究“师”和研究“生”结合起来,真正提高了教、育、学的针对性。
第三,督导辅助机制。一方面,为保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体现任务型生本课堂的理念,我校实施了校领导巡课、政教处和教务处联合巡课、第三方巡课等方式,了解课堂里学生和教师的学与教的“现场”状况。另一方面,结合巡查情况和各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定期开展会诊,帮助有关班主任和教师寻找问题,探讨方法,改进理念,改善效果。
第四,评价激励机制。学校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建立了一系列的评价激励机制。(www.xing528.com)
教师层面。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切实在课堂教学、作业批阅、课外辅导以及日常管理中,处处渗透“面向每一个”的理念,做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对每个学生负责,不抛弃,不放弃。学校制定了《立人中学生本课堂标准》《立人中学好班级标准》《立人中学作业检查与批阅标准》等一系列工作标准。依据标准,学校通过巡课、师生民意测评、第三方评价、学生与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加强检查和考核。学校在校长奖励基金分配、奖励性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方面都体现这一要求。总之,努力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情况,与每一个教师的个人成长挂钩。
学生层面。学校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动态发展情况,实施学生成长跟踪评价机制。从学生入学以来,即在德、智、体等各方面进行初测,建立档案。为了鼓励学生全面、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学校制定了立人中学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机制。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和成绩,都能够得到关注和肯定。此外,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采用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小组互评、班级共评、教师合评、家长助评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评价。努力让每个学生获得肯定、提醒、支持、激励和帮助。
学校还特意设立课改奖励基金,奖励在课程改革中涌现出来的师生先进集体和个人,比如优秀任务单设计者、任务单优质管理者、生本课堂改革先进人物、课改先进备课组、课改先进班级组、优秀学习小组等,予以奖励并及时宣传其事迹和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