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生法律与道德:法律、法制、立法的概念

中学生法律与道德:法律、法制、立法的概念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法的实施是由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的。立法也有两种含义:1.在我国,狭义的立法是专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法律的活动,包括对法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立法主体限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结果限于法律。立法主体包括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立法结果包括法律、法规、规章等多种规范性文件。

中学生法律与道德:法律、法制、立法的概念

一、什么是法?它有哪些特征?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法:

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行为规范。法首先是一种行为规范,法用于规范人的行为和作为社会关系的调整器,而对行为的规范和社会关系的调整,则借助于法定的权利和义务。如“行人靠右”、“绿灯行,红灯停”等用于规范人及机动车辆的交通行为,“父母不得遗弃未成年子女”通过规定父母的法定义务来调整家庭关系。

法是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强制力的社会规范,如我国的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及其他有权机关制定的,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法律授权都不得制定法。企业单位内部章程、学校颁发的学生守则、图书管理规则等,就不能称为法。

法的实施是由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的。制定法的目的是要求人们遵守,以便维持社会秩序,如果出现违反法律的行为,国家便采取强制手段予以惩处,教育违法者要守法,同时警告人们不要违法。如一个人犯了罪,就会有检察机关代表国家依法对其予以控诉,人民法院依法对其处以刑罚,监狱管理机关依法对其进行劳动改造。

法是掌握政权的社会利益集团意志的体现,只有掌握政权的社会利益集团才能将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法律。如资产阶级国家,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议会制定的法律体现资产阶级的意志,维护资产阶级的集团利益;而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法律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

法是司法机关办案的依据。司法机关的职能是解决社会纠纷,解决社会纠纷最主要的依据是已经颁布实施的法律。如人民法院根据我国民法的有关规定,判决欠债者甲偿还借款15000元给乙。

法具有普遍性,一个国家的法律通常在其领土范围内对其国民都有约束力。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原则上在中国,所有的中国人都必须遵守它,任何人违反,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法律(www.xing528.com)

1.“法律”一词的使用频率较高,通常情况下,我们从两种意义上来理解它:

(1)与“法”同义,是指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或抽象、整体意义上的法。比如我们说“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办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都是在这种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的。

(2)单指中国法的形式的一种,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我们说“法律的效力低于宪法,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法律的。

三、立法

立法是指国家创制法的活动。国家创制法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是制定、修改或废止;一是认可,包括对某些习惯(如商业活动中的交易习惯)的认可、国际条约的认可(如我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即承认该条约在我国有效,从而使其成为我国法律的组成部分)。

立法也有两种含义:

1.在我国,狭义的立法是专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法律的活动,包括对法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立法主体限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结果限于法律。如全国人大于1997年制定新的《刑法》,同时废止1979年制定的《刑法》。

2.我们通常是在广义上使用立法这一概念,就是指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活动的总称。立法主体包括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立法结果包括法律、法规、规章等多种规范性文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