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重组、兼并收购等资本运营方式本身存在着复杂的程序和技术性事务,对标的资产的质量、未来发展的前景,及其对公司整体的影响,虽进行了程序性的计量,但其中存在的隐患很难完全根除,未来的变数也难以料定。因此,资本运营也存在着风险。
在资本运营实践中,由于环境的变化或对资本运营风险认识不足,盲目操作,资本运营失败并造成严重损失的案例比比皆是,其中安然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
1995年安然公司被经济界权威杂志《财富》评为“最富创新能力”的公司,连续6年都排在微软、英特尔之前,它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对金融工具的创新运用,由于它的“出色表现”,安然公司的管理人员被业界认为是资本运营的高手。可正是这样的高手拿出了接近6亿美元亏损的季度财务报告。
安然公司不断开发能源商品的期货、期权和其他金融衍生工具,把本来不流动或流动性很差的资产“盘活”,在能源证券交易中获得垄断地位,至20世纪90年代末,安然已从一家实体性的生产企业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家类似于对冲基金的华尔街式的公司;另外,安然通过运用巧妙的会计手段,创造了一套十分复杂的财务结构,SPE(特殊目的实体)的运用可谓是别具匠心。(www.xing528.com)
安然利用“资本运营”圈钱,真是费尽心机。安然公司建立了一系列子公司,大部分设在免税区,利用资产置换、关联交易达到避税目的,同时把不动产置换给子公司,由子公司用资产抵押发债,取得现金注入安然公司,如果资产升值,就收回资产,用现金或优先股偿债,实现利润;而如果资产减值,损失便隐而不报,再建一个子公司,用资产抵押套现偿还债务,就这样用一种类似“传销”的链条式手段进行自己的资本运营,创造着虚假的利润。
这个时候,安然仿佛已经忘了自己是一家能源公司,而俨然是一个真正的资本市场的弄潮儿。这个被精心包装的财务黑洞也就越发深不可测了。而这一切到最后只能是一场空,当资本运营这把双刃剑再也不能掩盖其巨大的财务黑洞之时,安然犹如失去根基的大厦轰然倒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