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球化时代电子银行建设影响

全球化时代电子银行建设影响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伴随经济的全球化以及金融的国际化,中国的银行也已经逐步参与到了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随着全球化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众多企业的组织结构、金融活动以及财务管理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总的来说呈现以下几种特点。管理多样化随着全球化经济发展趋势,财务管理模式逐渐成为跨国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焦点,针对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需要从未来环境、企业的优势、劣势等综合考虑。

全球化时代电子银行建设影响

伴随经济全球化以及金融的国际化,中国的银行也已经逐步参与到了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影响银行客户对银行服务的需求,同时对银行电子渠道建设自身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

1.全球化经济推动客户财务管理需求的变化

跨国公司客户是全球化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随着金融政策的进一步放开,越来越多的企业均投身于海外市场。借助境外货币市场政策以及监管方式的差异,在境外建立庞大的资金清算中心,并根据各国的金融政策差异以及产业差异在当地建立不同类型的分、子公司,通过母公司统一运作,通过“境外业务境内做、境内业务境外做”,利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提高资产收益、降低融资成本,实现资金价值的最大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海外企业“引进来”,众多跨国公司对综合的金融产品的需求愈加急迫。随着全球化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众多企业的组织结构、金融活动以及财务管理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总的来说呈现以下几种特点。

(1)管理多样化

随着全球化经济发展趋势,财务管理模式逐渐成为跨国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焦点,针对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需要从未来环境、企业的优势、劣势等综合考虑。总的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分权式、集权式以及混合式。

1)分权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子公司的财务相对独立。大部分国内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均采取分权模式,即各分、子公司负责自己的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集团总部一般只对分、子公司的工作进行事后审计。针对跨国公司,此种模式的好处在于能够更好地适应各分、子公司所在地的经济以及文化差异,充分发挥分、子公司的积极性,更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快速的响应,保证财务决策的及时性及合理性,母公司的经营风险得以分散。不足之处在于各分、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各自为政,缺乏一体性,财务监管的及时性及有效性难以保证。

2)集权式。这种管理模式下,境外子公司的财务决策权受到了限制,主要执行母公司统一的财务策略,整体的筹资投资以及资金的分配由母公司进行,母公司实现了对子公司的财务活动进行全程的控制。1993年后,随着BPR(业务流程重组)在全球掀起,全球绝大多数大型跨国集团企业,几乎都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并建立了全球集中的财务管理模式。信息技术以及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快捷,弥补了集权管理模式下的最大弊端,即信息不对称。此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跨国公司整体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了跨国公司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集权模式也有明显的缺陷,即子公司的灵活性较差,难以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迅速的响应。而且,信息传递的时间也影响了母公司的重大决策,因此财务的电子化程度,成了此种管理模式的基础。

3)混合式。混合式是集权式和分权式相结合的产物,重大的财务决策集中的跨国公司的总部,日常财务活动由子公司掌权。根据母公司的权利集中程度,又可分为以集权为主、分权为辅和分权为主、集权为辅。此种模式可以避免子公司缺乏积极和活力的现象。

(2)信息电子化

跨国公司的经营是利用当地的市场、资源和能力,实现经营管理的高效率、低成本。要实现这个目标,为了协调产品设计市场营销以及财务决策之间更好地协调工作,一个现代化的信息系统是必不可少的。信息电子化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是有战略意义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传统经营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部分的采购都是通过网上进行,据统计,网上采购较传统的采购方式在成本上要低30%,可建立庞大的客户档案,通过数据分析,做到精准营销。

2)促进组织结构优化。信息的快速传递使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扁平化,信息系统将逐步取代原有企业中的监督控制部门的职能,使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的沟通更加快捷有效,从而减少了管理层次,缩减了企业内部组织规模,降低了企业整体的运营成本。

3)提高总部的控制能力。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往往地域分布比较分散,母公司在原有的管理模式下,很难及时准确地获取境外子公司的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容易出现管理失控的现象。信息电子化使得母公司可以实时监控或干预子公司的业务状况以及业务行为,从而提高了对子公司的财务监管以及控制。通过网上银行或银行对接渠道,集中对集团内部的资金进行调拨、拆借以及内部额度管理,实现集团现金的全球流动性管理。

4)提高管理者决策能力。跨国公司因组织结构复杂,且地域分布比较分散,在变化极其迅速的国际金融市场的大环境下,能够快速地对市场行情进行分析,并进行及时的决策,信息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往往是至关重要的。因跨国公司管理环节较多、信息量大,且传递时间较长,管理者或决策者收集信息所花费的用于决策的时间相比一般企业往往要多得多,造成决策效率低下,信息电子化能够大大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以及时效性,借助相关的分析工具,可以给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从而大大提高管理者决策的效能。

(3)服务个性化

跨国公司不仅仅在管理模式以及信息技术上较国内的企业有更高的要求,且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金融服务上更具个性化,水平更高,条件更苛刻。总的来说跨国公司在金融服务方面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中心化。随着我国跨境金融政策的进一步放开,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控股公司或地区总部有增长的趋势,以统一管理和协调在中国国内的业务活动,建立统一的采购中心和分销渠道,并统一资金调拨和控制现金流量等。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财务管理也日趋集中,对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提出了全国范围内甚至亚太地区内资金集中管理。

2)全球化。跨国公司的部分经营活动虽然在国内,但跨国公司是全球一体化经营的,因而,对外投资企业金融服务需求更多地站在全球角度进行分析。

3)个性化。跨国公司并不满足于银行为其提供的一般化的服务,往往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和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的需要,要求银行为其专门设计业务品种和提供量身定做的银行服务,而个性化服务的要求也成为其选择作为主要合作伙伴的银行的条件之一。

4)高端性。跨国公司往往会站在金融产品创新和技术应用的制高点上,提出一些先进的、引领金融发展潮流的金融服务需求。除了传统的国际结算、融资及授信需求外,跨国公司会提出大量的金融理财与咨询需求。(www.xing528.com)

5)时效性。跨国公司自身运作效率较高,重视每一项工作的具体时间安排,要求往来银行提供高效服务。例如:对于在银行贷款,跨国公司要求银行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的速度,并在事先确定的时间给予放款,以减少资金的闲置和保证资金能及时到位,满足经营管理上的需要。

6)低成本。以最低的服务价格获得最好的服务是跨国公司的目的。跨国公司往往利用竞争,向各家银行直接询价,达到争取优惠条件、降低价格的目的,包括贷款利率、存款利率、结算手续费、结售汇价格等。

2.银行自身全球化需求

(1)拓展电子渠道业务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原有的经营模式受到了较大的挑战。首先就物理网点来说,由于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以及经营特点,物理网点提供的服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跨国公司高效的经营活动,他们更青睐于电子银行渠道。目前,大力发展电子银行渠道,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应对经济国际化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从银行发展的四个阶段看,我国银行业已经进入第二个阶段。WEB2.0可以说是现阶段网络时代的代名词,在这个阶段下,电子渠道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载体,并且可以说是金融创新的平台,提供一体化、个性化以及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基于电子渠道的特点:全天候7×24h服务、提供多种接入方式、统一界面视图等,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选择合作银行时,电子渠道的服务以及金融产品往往是他们考量的重点。

在拓展电子渠道业务上,商业银行也要考虑如下问题:

1)基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大环境下,充分了解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抽象出业务模型,根据客户类别和需求对各类业务进行梳理,对业务架构进行设计再造,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银行运行流程体制,提升对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

2)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单一的电子银行服务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国际化市场的竞争。商业银行应积极与第三方合作,打造创新型的电子银行产品。

(2)转变客户服务理念

中国银行业已经全面对外开放,并积极参与到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去。客户不再仅仅是销售和服务的对象,客户资源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资本,优质客户服务成为未来竞争取胜的关键因素。外资银行已经大刀阔斧地进入中国的金融市场,那么就客户服务而言,外资银行在业务能力、外汇业务、客户服务理念等方面较我国商业银行有着一定的优势,面对外资银行的冲击,我国商业银行应加速服务理念的转型,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思想,在经营思想上从以产品为主向以客户为主的转变,银行业的重点将不再是盲目扩张,而是分析有价值客户的需求,及时推出有针对性的服务,之后通过高满意度的服务来维持客户,尤其是可以带来高回报的大客户。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最关键的就是通过及时、有效的数据分析活动,支持管理决策,商业银行应通过建立数据仓库、运用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对大量复杂的客户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了解客户的消费模式。结合国际汇率以及利率差异,为客户提供有效、专业的金融资讯。

3.全球化的考虑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经济全球化势必会带来发展的机会、变革的动力,但是全球化经营是跨国界的经营,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例如各国经济发展程度差异、文化差异以及金融监管差异。

经济发展区域性差异,不仅仅是商业银行国际化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所需要面对的问题。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过快,市场的破坏作用膨胀,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和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实力不足,造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拉大。经济的发展程度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成正比的,跨国公司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往往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建立生产基地,利用其廉价的劳动力获取高额利润。经济发展差异影响人们对获取金融服务的方式、风险承受能力以及信用体系。对于跨国公司来说,生产经营是完整的流程,在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均需要金融服务的支持,因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同,差异的金融服务是跨国商业银行需要考虑的问题。

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文化逐渐成为活跃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重要因素。文化体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了解文化差异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其应对方法有助于启发商业银行针对文化障碍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开拓国际市场,培育全球性品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取得更大的世界市场份额。

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导致各国对货币政策、经济的开放程度不同,合规是全球化经营发展的根本,充分了解各国的金融监管政策是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必修课。

以上因素决定了银行信息系统建设不能“一招打遍天下”,必然要求银行信息系统能够针对各地区的特色进行本土化定制,从而更加符合地区化市场的需要。作为客户接触银行的重要渠道,银行的电子银行渠道建设更要求具备适应地区化需求的能力,在面对地区化的语言、时区、监管等特色要求,具备模块化和便捷定制、快速部署的公共机制策略,才能在开拓市场和业务过程中抢得先机、赢得客户。

4.渠道整合

银行渠道建设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渠道定位不够明确,现有的管理模式下,各个渠道各自为政,缺乏统筹的渠道管理机制与总体的战略规划,各个渠道部门不能形成合力,甚至相互掣肘。渠道之间利益冲突,协作性不强,导致在产品交付与营销的重大设计与规划上犹豫徘徊,坐失市场机遇。渠道发展与安全监管之间难以达成共识,本质上是创新维护与传统风险文化之间的冲突。渠道业务的负债不均衡,不能充分发挥电子渠道的作用,柜台网点仍然作为低附加值交易的主要渠道,渠道之间系统的互动与分流互补作用不明显。缺乏一致性的客户体验,客户体验差异较大,一旦客户在一个渠道发生交易,很难在其他渠道获得响应。对渠道的营销能力发挥不足,尤其是把电子渠道作为交易渠道的思路仍然占主导地位,产品同质化严重,针对营销与客户个性化的服务产品仍然较少。

渠道整合的目标,让客户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获取合适的服务,并保持一致的客户体验。渠道整合的关键问题是成立职责明确清晰的团队,对渠道进行统筹管理,包括产品创新、产品规划、产品运营、客户营销、数据规划与挖掘。建立统一的IT体系,提供统一的应用与管理支持,为客户提供高效、优化的业务数据通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